天天看点

【龙南】书记读|九连山镇 何晟: 九连山的红色围屋

【总第2310期】

学好党的历史 | 讲好红色故事

作品:九连山的红色围屋

报送:龙南市委组织部

何晟

龙南市九连山镇党委书记

九连山镇墩头村地处赣粤边境地区,山岭广袤,人烟稀少,历来是两省九县“三不管”地带。1945年冬,北江支队翁连游击队的一个小分队向江西进发,选择墩头村作为游击区。墩头村的五洞小组紧靠广东,在黄牛石山脚下,是通往广东的隘口,是游击队理想的据点。

五洞有个较大的屋场,叫船形围(王屋围),被后人称为“红色围屋”。

翁连游击队进驻墩头后,游击队的2名女队员化装成当地的农妇,在五洞住了下来。其中一名队员叫庄静,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一起住在船形围的雇农王显财家,围子里的刘亚梅以孩子“干妈”的身份掩护女游击队员,另一名队员徐亚德则住在船形围张亚阶家里。她俩负责为游击队购买粮食、收集情报。男游击队员白天藏在船形围一间有夹墙暗道的屋子里,晚上则外出活动。游击队需要什么生活用品,五洞百姓就设法为他们到墩头街去买,同时打探最近的消息。百姓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不忘给游击队员们留一份。为增强五洞百姓的自卫能力,游击队还送了两支步枪给他们。由于群众的全力掩护,使这个据点坚持了两年多时间,为北江支队传送了不少情报。

1948年冬,国民党政府因怀疑五洞村民私藏游击队,派出一个团防连的兵力,密谋偷袭船形围。他们趁着夜色,把船形围包围住,冲入围内,翻箱倒柜,抄走了游击队送的两支步枪,但没见着游击队的一根毫毛。其实此时,活动在墩头一带的游击队员们早已转移离开五洞。之后,国民党官兵威逼老百姓交代游击队的下落。船形围的群众众口一词:“我们没见过什么游击队,更不知道游击队在哪里。”官兵头目恼羞成怒,命令官兵找来斧头、柴刀,要把船形围祠堂里的梁柱砍断,毁掉祠堂,侮辱祖先的尊严。船形围人强忍心中的怒火,就是不出卖游击队员。土匪不如的官兵“乒乒乓乓”一顿斧劈刀砍,最后累到虚脱,也没把一根柱子砍断。虽然梁柱遭这些恶人的毒手,伤痕累累,但整座祠堂依然坚强地屹立于世人面前。

船形围的村民们在国民党官兵撤走后,立即对受损的祠堂进行抢修,把能够镶补的木柱缺口进行镶补,不能镶补的就让它保持原样,时刻提醒这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件件罪证。愤怒的船形围村民还找来毛笔墨汁,在祠堂墙壁上写下了一首首诗句,表达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抒发了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亡的信心。70多年过去,船形围祠堂已经显得老旧沧桑,但墙壁上的几首诗句还依稀可辨,其中有一首诗写道:“民字写来两把钩,人人要捉蒋光头,反动头子消灭了,土匪特务跑不掉。”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谢忠英 校对:彭芳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谢运胜 陈昱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