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希濂3万余众暴露在日军飞机之下,为何未挨轰炸?绝非心慈手软

图片来自网络

兵法有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在抗战时期的武汉会战时,宋希濂率领3万余众,在前有大江阻隔,东西北三面都被日军包围的不利情况下,惊险脱困而出。不发一枪,不损一人,充分演绎了什么叫“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1938年10月24日下午,正在大别山沙窝、小界岭一线指挥作战的71军军长宋希濂突然接到了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的电话,命令其立即放弃阵地,经花园、云梦、京山一线向钟祥以西地区转移。

对于此次撤退,宋希濂早有预感。

就在孙连仲打来电话的2个小时前,宋希濂已经得到情报,驻守在信阳、罗山地区的胡宗南部未经批准,就擅自放弃了信阳。

熟悉战情的宋希濂很清楚,此次武汉会战的江北战场,信阳是个关键点,日军要想进攻武汉,必须要把胡宗南部吃掉,然后才能西进。可胡宗南擅自放弃阵地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这就意味着在信阳东北地区正在阻击日军的71军和30军将会被日军合围。为此,撤退是早晚的事。

作为同为黄埔一期的老同学,宋希濂还是比较了解胡宗南的,他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太在意自己手中的那点家底了。同为嫡系部队,胡宗南率领的部队无论是在兵员质量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是最好的,可要打仗,就会有损耗,胡宗南一定是看到他的部队伤亡惨重而怯战了。可是擅自放弃信阳,他的部队是保住了,而其他部队呢?武汉会战的胜败呢?

就在宋希濂正在思考的时候,与71军一同驻守在沙窝、小界岭的第30军军长田镇南闯了进来,告诉了宋希濂另外一个消息:胡宗南放弃信阳后,西进的日军已经南下安陆、云梦、孝感和汉川一带,胡宗南已经率部逃到了南阳。

虽然对胡宗南擅自放弃信阳带来的恶果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宋希濂还是对胡宗南逃到南阳感到吃惊。

在宋希濂看来,胡宗南驻守信阳有两种结局,一是死战不退,最后全军覆没;二是主动撤退,然后固守平靖关、桐柏一线,利用此处的地理优势接应71军和30军逐步南撤或者西撤。只要是主力部队存在,仍可以利用大别山、桐柏山的地理优势与日军周旋,武汉会战的胜负还很难说。可胡宗南弃平靖关不守,直接撤到了南阳,这就意味着他对友军的死活和武汉会战的胜负是不管不顾的,眼里只有自己那点家当,这可就是犯了军中大忌了。不知道蒋校长日后会如何处理?

田镇南走后,宋希濂立即布置撤退,71军迭经苦战剩余的约2万人马利用夜色开始撤退。就在这时,宋希濂得到了配属71军作战的61师师长钟松的电话,请求61师和71军一起撤退,宋希濂表示同意,并把61师在撤退时的行军序列排在第一。

宋希濂3万余众暴露在日军飞机之下,为何未挨轰炸?绝非心慈手软

宋希濂 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了一夜的行军,部队终于来到了黄安到花园的公路,天已经开始放亮了。可此时,宋希濂突然做出了一个令大家意外的决定,那就是部队不准休息,排成四列纵队继续行军。

宋希濂做出这个决定其实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因为天亮后日军的飞机肯定会来轰炸,而黄安到花园的公路两侧是平原地带,没有地方可以进行隐蔽,一旦日军飞机飞临轰炸,部队必定损失极大。可宋希濂的想法是,此时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快速摆脱日军的追击,只有加快行军速度才能够出其不意地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如果怕这怕那,耽误了行军速度,一旦被日军赶上,那造成的伤亡将远大于被日军飞机轰炸带来的伤亡。

可令宋希濂和所有将士感到奇怪的是,天亮后,日军的飞机确实是来了,可是却对这支3万余人的大军视而不见,既没有扫射,也没有轰炸,而是继续向前飞行。

“事出反常必有妖”。

宋希濂思考后认为,这些日军飞机之所以对自己的部队视而不见,绝不是心慈手软,而是想要到汉江边上把桥梁和渡船全部炸毁,断了自己的后路。看来,日军的图谋甚大啊!

果然,不久之后,宋希濂的判断就得到了认证,日军飞机把汉江边上所有的桥梁和渡船全部炸毁,自己这3万大军的后路已经被截断。

宋希濂此时才明白日军为何没有在自己撤退时进行追赶,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自己会被阻隔在汉江边上。现如今,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形势愈发严峻,究竟该何去何从?宋希濂陷入了沉思。

就在这时,部下来报告,说是第一梯队的61师在到了江边发现无法渡江,已经向西而去了,71军的先头部队请示下一步行动方略。

是跟随着61师向西还是另选突围方向?从花园西面传来的枪声在告诉宋希濂,61师西撤的道路此时恐怕已经不通了,即便自己率部打通一条血胡同突出了重围,那也会钻入沿着长江向西进攻武汉的日军的口袋,因此,绝对不能向西。

就在宋希濂苦苦思索突围路线的时候,部下再次前来报告,说已经退到汉江边的第44军萧之楚部和其他一些零零散散突围的部队共计四五千人要求和71军一道突围。

明眼人都知道,在这种不利局面下,人数越少突围越有把握。日军虽然已经超越攻击,在东西北三个方面对中国军队形成了合围,可是日军毕竟兵力太少,缝隙还是有的,只要是化整为零还是能够突出重围的。可如今,自己已经有了2万余人了(钟松的61师已突围),再加上萧之楚部,这可就是3万余人了,这么多的部队要想分散突围,这难度就大了不知多少。可宋希濂却果断地告诉部下,允许这些人跟随71军一同行动,要求只有一条,那就是必须服从自己的命令。

宋希濂3万余众暴露在日军飞机之下,为何未挨轰炸?绝非心慈手软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宋希濂马上召集各部军官开会,在会议上,宋希濂先是向大家通报了敌情。此时南面的汉江已经无法渡过,西面的道路也已不通,东面的敌军沿着长江西进,正在逐步向汉水流域靠拢,好在北面的敌人并未赶到,现在所剩下的仅有一条路,那就是花园东北方向了。宋希濂的策略是,先把部队隐蔽在花园东北方向的三里城、宣化店和七里坪的大山里,这个地区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有利于部队隐蔽,待到时机成熟,再突出重围。

所谓是“慈不掌兵”,在宋希濂命令下达后,有些军官提出要休整半天再行动,可却遭到了宋希濂的拒绝。时机稍纵即逝,如果在休整的半天里后面的日军追上来,那可就真的要面临着背水一战的不利境地了。

其实,宋希濂之所以这么决断还有更深的考虑在内。

换位来思考,一支久战疲敝的部队此时最希望什么呢?肯定是休整。日军将领早就通过飞机侦察知道了宋希濂部此时面临的窘迫,因此,他们的判断应该就是71军此时在花园地区休整。而自己则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休整,反而立即突围,这就打了日军的一个冷不防。

果然,当宋希濂的3万余人突然消失在花园地区之后,日军将领傻了眼,这支部队跑到哪里去了呢?难道还上天入地不成?

就在日军没反应过来之时,宋希濂派出的几路侦察兵都传回了消息,说在花园的东北方向没有发现敌情。于是,宋希濂率部疾进,在一夜之间来到了三里城和宣化店地区。

可就在大家以为宋希濂要率部穿越信(信阳)潢(潢川)公路,彻底突出重围之时,宋希濂却突然连下两道命令:

其一、电台全部静默,各部之间的联络改为电话或者通信兵。

其二、大军原地不动,注意隐蔽,派出部队严密监视警戒各条公路。

宋希濂的意图很清楚,现在大军虽然已经与日军脱离了接触,但是对日军下一步的动向根本不清楚。此时一动不如一静,如果贸然联络友军或者突围,很有可能暴露部队的目标,使突围行动功亏一篑。

好在部队在三里城地区获得了40万斤的军粮,短期内无断粮之虞。

这是宋希濂在与日本将领们进行一次心理角逐。

宋希濂3万余众暴露在日军飞机之下,为何未挨轰炸?绝非心慈手软

按照日本将领的设想,中国军队虽然去向不明,但不管藏匿在哪里,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突围,只要是中国军队一动,势必会暴露目标,到那时,日军就会合围而来。而宋希濂呢,再一次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动,反而一藏就是4天。

就在这等待的4天中,宋希濂终于等到了他希望得到的情报。由于日军没有发现中国军队究竟隐藏在何处,对信潢公路的防守并不严密,装甲车仅是在白天进行巡逻,夜间根本就不出动,在中国军队隐藏的这4天当中皆是如此。

机会稍纵即逝。虽然中国军队隐藏得很好,但时间一久,谁敢说永远不暴露呢?为此,宋希濂当机立断,决定连夜突围。

在宋希濂的命令下,71军各部按照指令逐次向北移动,并严格规定,在移动过程中不得留下任何踪迹。晚上10点钟,71军各部均已到达信潢公路的指定位置。宋希濂一声令下,各部开始有序突围。4个小时后,3万余人的部队均已通过信潢公路。

令大家感到庆幸的是,就在中国军队越过信潢公路后不久,三辆日军装甲车开来。原来,就在宋希濂率部突围的时候,其动向被日军特务队发现,随即报告给了日军驻信阳的指挥官。日军指挥官随即派出了装甲车,可是晚了,中国军队此时已经突围了。

突围后的宋希濂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下令部队不要休息,继续前进,各部仍要做好战斗准备,以免意外发生。

所谓是一步慢步步慢,日军在得知宋希濂部隐藏在三里城和宣化店的情报后,先是派兵搜索,待到确认情报后再想派兵追击时,宋希濂已经率部徒涉淮河,进入了河南的驻马店和确山地区。

直到此时,宋希濂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就意味着此次突围已经成功了。

宋希濂3万余众暴露在日军飞机之下,为何未挨轰炸?绝非心慈手软

宋希濂在此次突围中堪称教科书般的指挥令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各路将领们都夸赞不已。

他先是一反常规在白天沿着公路以4路纵队行军,看似冒险,但却解决了一个行军速度的问题。所谓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无法避免伤亡的情况下,宋希濂选择了速度。

接着,在钟松率领61师已经向西突围之后,宋希濂就意识到向西突围可一不可二,日军是绝对不会留出这么大的一个口子让中国军队轻松突围的,即便有口子,那也必定是陷阱。为此,宋希濂并未按照日军的意图行事,而是就地隐藏。如此一来,自己就从明处变成了暗处,由被动化为了主动。并且,他不顾部队严重疲劳,强令部队迅速行动,因为他知道,在这个紧要关头,一分一秒就是生死相关。

然后,宋希濂命令部队与日军相向而行,不仅没从日军期望的向西撤退,向武汉方向突围,而是向东北方向转进,隐藏在三里城和宣化店地区,并且在时机有利时果断向河南方向突围。日军虽然来势凶猛,但毕竟兵力不足,其包围圈看似严密,但其实处处是缝隙。

最后,在宋希濂率部进入河南后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继续疾进,直到彻底摆脱日军的威胁。

如果说,宋希濂在富金山之战中是在与日军斗勇,那么,在信潢突围中,宋希濂则是与日军在斗智。事后证明,无论是斗勇还是斗志,宋希濂都胜出,宋希濂抗战名将的荣誉由此奠定。

而那位号称蒋介石最好学生的胡宗南则在败退南阳之后,为了推卸擅自放弃信阳的罪责,竟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了川军45军军长陈鼎勋头上。

陈鼎勋虽经苦苦争辩,但最终仍然落了个撤职留任的处分,而胡宗南呢,则未受任何处分。至于擅自放弃信阳,给武汉会战造成巨大不利的罪责,则不了了之了。

宋希濂3万余众暴露在日军飞机之下,为何未挨轰炸?绝非心慈手软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