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现在的诗歌编辑,到底是拽,还是不拽?这是个问题

诗歌编辑,给人的印象是“很厉害的”。他们不仅编辑诗歌,自己也是写诗的高手。一首作品,能不能发表,编辑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编辑还能决定作品最终的面貌。所以,诗歌编辑,特别是著名刊物的诗歌编辑,在诗坛是极为受人尊重的。

现在的诗歌编辑,到底是拽,还是不拽?这是个问题

敬丹樱(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百密一疏,即使是再负责任的诗歌编辑,难免也有疏忽的时候。这不,《星星》诗刊里面有首诗,读者觉得有语病,便给编辑敬丹樱发消息进行商讨。结果一直没有消息回应,读者不免就吐槽了一句:“大刊的编辑有点拽哈。”这次敬丹樱却秒回了:“您盖棺定论就行。”

现在的诗歌编辑,到底是拽,还是不拽?这是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读者指出的语病,是不是有道理。“跳到另两只猫那儿上去了”,读者认为这里多了一个“上”字,即“跳到另两只猫那儿去了”。或者是差了一个逗号,即“跳到另两只猫那儿,上去了”。这位读者指出的问题,确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在的诗歌编辑,到底是拽,还是不拽?这是个问题

而后,他又在另一首诗《快递员》里,发现了问题。里面有一句“最藏匿的花朵”,这个“最”字后面却是动词,也是不太合乎常规的。一般“最”后面都跟形容词,比如“最厉害”、“最拿手”、“最拽”等等。这句诗的本意应该是指“藏匿得最深的花朵”,但“最藏匿”确实不符合规范。

现在的诗歌编辑,到底是拽,还是不拽?这是个问题

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这位读者。他竟然还在读诗?他不仅读诗,竟然还逐字逐句地去读!他不仅逐字逐句地去读,竟然还能发现其中不妥之处?他不仅能发现不妥之处,竟然还能跟编辑去交流!大家想想 ,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些?估计绝大部分人第一步都不会做。

敬丹樱拽吗?这不能随便下结论。她一直不回消息,可能真的是太忙了。忙着编辑诗,忙着写诗,忙着评奖,忙着开会。她可能真的没有及时在意到读者的消息。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她压根就没想到过,竟然还有如此较真的诗歌读者。

现在的诗歌编辑,到底是拽,还是不拽?这是个问题

现在的诗歌,语句不通顺,甚至是漏洞百出,不是常有的事吗?谁在乎呢?《上海文学》能够登出“广柔(袤?)的舞池”这样的作品,雷平阳的《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其实只有三十三条,抄袭《诗刊》的作品还能再次登上《诗刊》。

这些说明什么?没几个人读诗了,连编辑可能都没有认真去读一读。敬丹樱在自己的回复中说,“那本杂志到现在我也没顾得上去翻一遍”,虽然她是杂志的出版编辑。所以,这样的读者,敬丹樱可能是第一次碰到。

现在的诗歌编辑,到底是拽,还是不拽?这是个问题

现在的诗歌编辑不拽吗?也不一定。比如前段时间《诗刊》登出的一首《快意登阁》的诗,就被编辑在没有告知作者的情况下修改了。结果,作者看到这作品的时候,是“失落、失望、郁闷甚至愤懑”。但是作者想发一下牢骚都不行,怕丢了饭碗,只能暗自愤懑了。

所以,现在的诗歌编辑,到底是拽还是不拽呢?这是个问题。但从这些现象来看,至少我们知道,现在的诗歌编辑确实很忙。忙得没时间仔细去读一遍诗,忙得没时间去读一遍自己编辑的刊物,忙得没时间跟作者或读者交流。

现在的诗歌编辑,到底是拽,还是不拽?这是个问题

编辑们忙的结果,就是没有人在意诗怎么样了,没有人再读诗了。虽然现在“著名诗人”一大堆,但有谁的什么作品被人记住了的?这些作品,除了给“著名”二字添一些砝码,还有别的什么用处吗?其实,诗歌编辑不要也罢,反正也发现不了错误,有时还反而添乱。甚至这些刊物都可以取消,看看上面刊登的都是些啥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