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与三杨相比为何朱祁镇更喜欢王振?王振怂恿北伐,于谦也阻止不了

明英宗朱祁镇北伐瓦剌,绝对是让明朝大臣一想起来就瑟瑟发抖的一件事。因为这一战不仅损失了二十万将士的性命,而且皇帝还被人家给抓走了。大明朝差点就要成为南宋,退守江南了。

那么为什么没人阻止明英宗朱祁镇北伐呢?因为能够阻止他的太皇太后张氏,以及名臣三杨:杨士奇、杨荣和杨溥都去世了,朱祁镇当时已经亲政,无人可以阻拦。

与三杨相比为何朱祁镇更喜欢王振?王振怂恿北伐,于谦也阻止不了

朱祁镇18岁之前,一直都是傀儡皇帝。

历史上对三杨有这么一个评价:

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

。这里的西杨指的就是杨士奇,而东杨则是杨荣,杨溥便是南杨。

这三个都是宰相之才,可在明宣宗朱瞻基去世以后,三杨肩负起了辅政重任。当然牵头的还有太皇太后张氏。张氏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是朱祁镇的奶奶。

而三杨是历经了永历、洪熙、宣德以及正统四个时期的老臣,他们在太皇太后张氏的带领下,一起治理朝政,根本就没有朱祁镇什么事儿。

朱祁镇年纪也小,当时也没能力跟这几个人唱反调,所以一直处于傀儡状态。杨士奇在正统九年去世,杨荣在正统五年去世,杨溥在正统十一年去世。

与三杨相比为何朱祁镇更喜欢王振?王振怂恿北伐,于谦也阻止不了

至于太皇太后张氏,早在正统七年就去世了。我们都知道,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正统十四年,所以说等到朱祁镇打算御驾亲征的时候,这一波可以控制他的人已经全部去世了。

是时中官王振有宠于帝,渐预外庭事,导帝以严御下,大臣往往下狱。靖江王佐敬私馈荣金。荣先省墓,归不之知。振欲藉以倾荣,士奇力解之,得已。荣寻卒,士奇、溥益孤。其明年遂大兴师征麓川,帑藏耗费,士马物故者数万。又明年,太皇太后崩,振势益盛,大作威福,百官小有抵牾,辄执而系之。廷臣人人惴恐,士奇亦弗能制也。---《明史》

没有人管着他了,朱祁镇自然是可以无法无天了。再加上他喜欢任用宦官王振,使得朝中群臣都遭到宦官们的挟制,根本就没人敢跟朱祁镇唱反调。

兵部尚书邝埜本来是持反对意见的,结果朱祁镇兴致盎然,把邝埜也带在身边一起参加了北伐,结果导致邝埜惨死阵前。

与三杨相比为何朱祁镇更喜欢王振?王振怂恿北伐,于谦也阻止不了

大明王朝的主心骨于谦,当时在干些什么?

于谦是个不卑不亢的人,我们看过《大明王朝1566》,一定对海瑞这个人的印象比较深刻。其实历史上的海瑞,根本就没那么牛掰,真正牛掰的是于谦,而这部剧里海瑞的形象,正是从于谦这儿得来的灵感。

于谦早年就是个刚直不阿的人,当时三杨陆续去世,朝政被宦官王振一手把持。于谦作为河南、山西的巡抚,进京城汇报工作的时候,从来都不带礼物给王振。

其他所有官员都带礼物,甚至有人提醒于谦,带点土特产也好啊,可是于谦把袖子一挥,说只有清风带过去罢了。

因此于谦彻底得罪了王振,在王振的打压之下,于谦先是被关入了死牢,后来迫于于谦在民间的威望,不得不将他释放,囚禁在山西。

与三杨相比为何朱祁镇更喜欢王振?王振怂恿北伐,于谦也阻止不了

可这个时候大家还是不依不饶,甚至明朝宗室王爷都出面求情,王振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恢复了于谦巡抚的职责。

谦之为兵部也,也先势方张;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广东黄萧养各拥众僭号;湖广、贵州、广西、瑶、僮、苗、僚所至蜂起。前后征调,皆谦独运。当军马倥偬,变在俄顷,谦目视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机宜。僚吏受成,相顾骇服。号令明审,虽勋臣宿将小不中律,即请旨切责。片纸行万里外,靡不惕息。其才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明史》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左侍郎。而朱祁镇北伐,是发生在正统十四年,所以说当时于谦应该是在京城的,而且是反对北伐的。

但是他的顶头上司邝埜已经提出了兵部的态度,所以于谦不可能越级去跟朱祁镇抗争。邝埜的态度就是于谦的态度,只不过于谦比邝埜幸运,因为他只是兵部左侍郎,不需要跟着皇帝一起北伐。邝埜这个兵部尚书就没那么幸运了。

与三杨相比为何朱祁镇更喜欢王振?王振怂恿北伐,于谦也阻止不了

王振当政期间,连于谦都阻止不了。

三杨要是活着,那肯定是可以阻止朱祁镇北伐的。因为他们德高望重,是大明朝的主心骨。可是他们仨都相继离开了人世。

太皇太后张氏在的话,也能阻止她的孙子北伐,毕竟张太后是朱祁镇的奶奶,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可惜张太后也去世了。

剩下的于谦,本来也是要阻止朱祁镇北伐的,但是于谦的级别实在是不够。他当时只是兵部左侍郎,根本就没有话语权。

连兵部尚书邝埜都没办法阻止朱祁镇,更别说于谦了。当时王振掌权,朝中大部分都是他的党羽,就算不完全依附于他,至少也不敢得罪他。

尤其是那些锦衣卫,都是王振一手把持着,这是明朝官员们最害怕的一票人。

因为你犯了王法,至少还要经过三堂会审再按照大明律给你定罪,可是你要是被这帮人给抓了,根本就不需要定罪,就能把你弄死。

为什么?因为他们代表的是皇帝,是皇帝要弄死你,你敢说个不字吗?王振手里掌握着这么一帮人,于谦自然也不敢造次。

而且话又说回来,皇帝御驾亲征,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当年寇准逼着宋真宗御驾亲征,这才保住了北宋的半壁江山,朱祁镇御驾亲征未必就一定会失败。

于谦不是这件事的主谋,所以他也不敢断言朱祁镇这么做就一定是错误的。谁也不能预知以后的事情,万一朱祁镇大获全胜,那于谦岂不是要阻碍皇帝建功立业了?

与三杨相比为何朱祁镇更喜欢王振?王振怂恿北伐,于谦也阻止不了

总结:在朱祁镇眼里,三杨比不上王振。

三杨是名臣,是德高望重的老臣,是名垂青史的人物。而王振则是一个谄媚小人,也是一个遗臭万年的宦官。

可是我们会发现,三杨活着的时候,朱祁镇是十分压抑的,他们让朱祁镇干什么朱祁镇就必须要干什么。

这么一来朱祁镇心里当然不舒服,王振就不同了,虽然王振手握大权,可是他却对朱祁镇言听计从。为什么明朝皇帝喜欢用宦官?理由就在这里。

任用贤臣,的确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但是贤臣往往会掣肘皇权,比如说三杨就架空了朱祁镇,

而于谦其实也架空了朱祁钰。

可是用宦官,这样的事情就完美地避开了,虽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但是有利于皇权的至高无上。

从朱祁镇的角度来看,他肯定是讨厌三杨,更喜欢王振的。

参考资料:《明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