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书和远方”投稿|平安批里见真情

“书和远方”投稿|平安批里见真情

“南方有一种家书,叫‘平安批’,收到一份平安批,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寄批的人送出的是辛苦挣得的钱帛与近日平安的音讯,等批的人收到的是维持生活的补贴与满腔思念的回应。

书信自古就是中国人传递情感与信息的重要媒介,人们说“一封家书可抵万金”,其万金不换的价值就在于展信之时内心深处“见字如晤”的宽慰与期盼。平安批自千里之外而来,一张纸信笺,几句叮嘱言,若干辛苦钱,承载的是海外游子对家乡故土的殷切思念,是对血脉亲人的深情牵挂,更是在海外谋生打拼、立地生根的历史印记。

《平安批》作者陈继明以主人公郑梦梅寄回的批信为引,将潮汕人下南洋的鲜活故事娓娓道来。这一封封批信,在当时,首要的功能其实是寄钱,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功能。若逢年过节或遇事需问候、商榷时,才会随信一同寄出嘱言二三、物品些许、影像几帧。然而在如今看来, 这些随家用补贴附上的寥寥数语,倒显出了千金不换的家国情怀。以郑梦梅为代表的潮汕人,在作者笔下展现的是为重振家业毅然远赴重洋的冒险精神,也是为拯救故土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民族大义。

纸笺已泛黄,故事仍在流传。翻阅书中批信,开头是“展纸申函,如慰饥渴”,结尾是“勿念为盼,千万千万”。身在异国,为生计奔忙,上不能亲侍父母,下不能教养子女,惟愿家中老少平顺、诸事如常,待他年衣锦还乡,再与诸君把酒叙阔。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钟李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