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公人物】人民艺术家赵永华:热爱依旧,传承永恒

【大公人物】人民艺术家赵永华:热爱依旧,传承永恒

赵永华出生于1942年,湖南邵东人,字景宋,号艺涯斋主,被称为“人民艺术家”。近日,我们在采访时了解到,已至耄耋之龄的赵永华有着极其传奇的人生经历,会理发,会木工,会修理,会雕刻,会医术,会发明,会唱花鼓戏剧,会魔术和杂耍,会照相和画像,会人物剪影和传统的剪纸。初见端倪便让人沉浸其中,但更引人瞩目的是赵永华对于书法的热爱与钻研。

书法可以让人不屈不挠,也可以让人不骄不躁

【大公人物】人民艺术家赵永华:热爱依旧,传承永恒

赵永华自幼喜爱书法,自学成才。在学校时尽管他调皮捣蛋,但老师们也常夸他的字写得好,后来由于家庭原因辍学农作时,也会不由自主的以大地为纸,以锄头为笔,当上医生之后也没有停止对书法的临习和研究,有时候白天看病,晚上就在煤油灯下练字,常常不知不觉练字到深夜。

一天,赵永华看到了一本农家历,他没有想到这本无意中看到的农家历小册子,竟然会改写他年过四十的人生轨迹。他说:“很多人一生当中都是碌碌无为的,但有的人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是什么。人若是有自己的特长,就应当以自己的特长去发挥,为这个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把人生的能量发挥到极致。这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奇迹,也只有这样活着才更有价值。这本小册子上用的是极其朴实的语言,讲的却是人生道理。”

当时是八十年代初期,国家政策已经放开,人们可以凭自己的特长和本事在社会上求职谋生,经过慎重的考虑后,43岁的赵永华弃医从书,毅然决然的走向了用书法艺术交友的道路。此后多年,赵永华和其夫人都在卖字为生,浪迹天涯。12年的漂泊生涯,足迹踏遍全国二十多个省,数百个大小城市,所到之处,均拜访书法名家,观摩碑板石刻,抚临前贤法帖,是以书法精进。

【大公人物】人民艺术家赵永华:热爱依旧,传承永恒

赵永华的书法渐渐得到了书法界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在海内外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从1990年开始《邵阳日报》《大明报》《台湾立报》《世界论坛报》等报刊均刊出其作品进行宣传,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也先后将他的生平和书法作品进行专题报道。但是,赵永华却不图名利、不求仕途,在最辉煌时抽身而出沉淀自己的艺术,不让其沾染过多世俗。

不戚戚于过去,不汲汲于未来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赵永华擅长书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魏碑、汉简、板桥体、毛体、现代书法等,并独创了“永华体”。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永华体”荣获一等奖,并被国家邮政总局制成邮票发行。2019年世界邮票上的中国艺术名家《赵永华书法》,由美国、法国、德国等多国邮政协会制成国礼珍邮向全球发行。

【大公人物】人民艺术家赵永华:热爱依旧,传承永恒

并且,赵永华凭着自己日复一日对书法钻研的韧性和悟性创作了写字速成教程。他认为大道至简,软笔、硬笔之间可以相通;每个汉字可以进行拆分,将阿拉伯数字和一些符号巧妙结合后,便可以写出所有的钢笔行书。赵永华将其撰写成了教材,如《五分钟钢笔行书速成法》、《神奇写字速成法教程》、《三十小时毛笔钢笔字速成法教程》等,并且创立了一套有趣的教学方法,有人称他“破译了汉字书写密码”。他还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楷书简化字帖,极大地提高了中小学生练习书法的学习效率。

【大公人物】人民艺术家赵永华:热爱依旧,传承永恒

这些教材和有趣的教学方法都应用到了赵永华兴办的学校之中。赵永华1995年到2006年在家乡邵东县城办学十年,后来,赵永华与周霖女士接受了深圳新西湖集团公司董事长吴炯声的邀请,于2006年在深圳园岭新村创办了“永华书法艺术培训中心”,2011年又成立了深圳市永华书法艺术研究所,现在还是海丝城市大学书画学院院长及特聘教授。他说,办学是想让学生们真正懂得写字的方法和了解书法神奇的魅力,并将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和继承下去。

赵永华的书法教学体系目前正在发扬光大,成为了书法教学的一大品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仍然任重而道远,对此赵永华表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自己研究的艺术成果及写字速成法教学更好的普及,以便更好的帮助青少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化品质和审美能力以及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会将其沿着一带一路推向世界,让书法这一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文/大公湖南 申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