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朝的牛李党争

牛党首要人物有:牛僧孺、李宗闵、杨嗣复等,他们都是权德舆的学生。

李党首要人物有:李德裕、郑覃。李德裕是赵郡士族,他“不喜科试”,以门荫人仕。

两党官员之身世,亦非清一色,牛党虽以进士科身世居多,亦有士族以门荫入仕者;李党虽门荫人仕者居多,亦不乏进士科身世者。

唐朝的牛李党争

两党的争斗,有不少是无谓的意气、门户之见,但亦有政见的不合。这些政见的不合首要表现在对科举取士的情绪。

牛党赞成科举取士。李党个别人,如郑罩则建议废弃进士科。李德裕建议朝廷显官,使用公卿子弟。

对科举取士的情绪,总的说,牛党建议较为合理。但李德裕对科举制中的一些坏处建议清除,如要求废弃“呈榜”、“曲江宴”等,这是有道理的,应予必定。

所以,既不能混为一谈说李党是建议废弃进士科的,也不能抽象说牛党支持科举是对的。

唐朝的牛李党争

对待藩镇的政策

李德裕对叛变中心的藩镇,建议坚决平定。李德裕父亲李吉甫,在唐宪宗时为宰相,力主削弱藩镇实力,他曾“岁余,凡易三十六镇”。李德裕在唐武宗时为宰相,他坚决地以武力平定了昭义镇的暴乱。

牛党则建议对藩镇采纳姑息情绪,当朝廷向藩镇用兵之时,牛党又往往采纳消沉乃至阻遏情绪。大和五年,卢尤戎马副使杨志诚暴乱,唐文宗问宰相牛僧孺怎么处置,牛僧孺以为,安史以来,范阳已不属中心,建议不用计较他的逆顺。当唐文宗问“全国何时当和平?”牛僧孺答复:“和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大众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和平,非臣等所及”。

在牛党看来,藩镇割据并不算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现象,不用去理它。

唐朝的牛李党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