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叔敖临终叮嘱儿子:你贫困时去拜见优孟,他会帮你!优孟是谁?

楚国宰相孙叔敖临终叮嘱儿子说:“我死以后,你会变得很贫困,到那时你去拜见优孟,只要你说是孙叔敖的儿子就可以了。”优孟只是楚国的宫廷艺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耐?

优孟还真有这么大的能耐。优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宫廷艺人,平时玩个杂耍,唱歌、跳舞,博楚王一乐。但优孟又不是普通的艺人,他从小善辩,擅长表演,在博取领导一乐的同时,又借机讽谏时事,启发领导顿悟。

孙叔敖临终叮嘱儿子:你贫困时去拜见优孟,他会帮你!优孟是谁?

比如“优孟哭马”的智慧故事。当时,楚庄王是位很任性、固执的领导,而且他有一个嗜好,就是酷爱养马,并且楚庄王是用养人的方式养马:楚庄王给他心爱的马披上华丽的绸缎,养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还设置了精美的床榻,拿枣脯喂养它。

楚庄王的爱马比人生活得都舒服,但马毕竟是马,用养人的方式养马,违背了客观规律,所以过了不久,楚庄王的一匹爱马因吃的太过肥胖死了。

楚庄王十分伤心,便下令全体朝臣披麻戴孝,为这匹马举行哀悼会。同时,下令有关部门,迅速准备精美的棺椁,装殓死去的这匹马,出丧的礼仪要按照士大夫的葬礼规格来举办。

左右大臣被惊得目瞪口呆,认为这事太荒唐了,不仅荒唐,而且还要被世人所嘲笑、唾骂,所以纷纷上书劝谏楚庄王低调点,意思意思,把马给埋了就行了。结果,楚庄王不但不听,还又下了一道命令:“谁敢再为葬马之事劝我,一律杀头!”

朝臣一个个苦瓜脸,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了。这时,就有人想到了优孟,优孟向来鬼点子多,屡屡用诙谐、幽默的笑话讽谏楚庄王,而且屡屡成功。优孟受众人所托,马上想出一个歪计,他披麻戴孝,嚎啕大哭着进宫去为马吊孝。

楚庄王见优孟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很是吃惊,便问优孟为何如此伤心?优孟回答说:“死去的那匹马,是大王最心爱的马。但像我们楚国这样一个强国、大国,仅仅用一个士大夫的葬礼规格来为大王的爱马办丧事,规格太低了,传出去未免被人耻笑!“

楚庄王一下被搞蒙了,就这规格,其他大臣都反对,优孟怎么还说低了?楚庄王便问优孟那该以什么规格来为马办丧事?

优孟说:“照我来看,应该使用国王的葬礼规格规格才对!不仅要为这匹马选用白玉做的棺材,红木做的外椁,还要发动军队,挖一个超级大的坟坑,再发动楚国全国百姓,来挑土填坟。

孙叔敖临终叮嘱儿子:你贫困时去拜见优孟,他会帮你!优孟是谁?

到了出殡那一天 ,还要让齐国、赵国的使臣敲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臣在队伍后面摇幡招魂。葬礼结束后,再建造一座宏大的祠堂,长年供奉这匹马的牌位,并追封这匹马一个万户侯谥号,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大王您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却很尊贵。”

优孟话语结束后,楚庄王陷入沉默,过了一会,楚庄王面带愧疚地问优孟:“我真的犯了这么大的错误吗?那你说,应该怎么为这匹马办葬礼?”

优孟看出楚庄王已经顿悟,所以就也就又变了一套话术,不再说反话了,他说道:“依臣之见,这事好办,用灶台为椁,铜锅为棺,再放些花椒桂皮,生姜大蒜,用稻草作祭品,火光做衣服,把马肉炖得香喷喷的,请文武群臣都来赴宴,把它葬在大家的肚子里,这就是最好的葬礼!“

恍然大悟的楚庄王便同意了优孟的计划,派人把马交给主管膳食的官员,杀马炖肉,宴请群臣,并且告诫群臣,不要再向外界提起他原来葬马的计划,以免失去人心,危及楚国的安危。

由此可以看出,优孟的确不是一位普通的艺人,他是一位有智慧、有谋路的侍臣,深谙沟通的艺术,伴君的智慧,而他的艺人身份,其实正是他伪装、保身的方法,就如西汉的东方朔,都说他是一位段子手,搞笑演员,其实那正是他想要大家认为的。

楚国宰相孙叔敖同样也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他看出了优孟的智慧,所以很赏识他,在位时一直很照顾优孟。孙叔敖在楚庄王时为楚国令尹,以贤能闻名于世,他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楚国农商并举,文化繁荣,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然而,孙叔敖因积劳成疾早逝,年仅38岁。在临终前,便对儿子说出了开头的一番话。果然如孙叔敖所料,他死后儿子没了依靠,不得不靠给人背柴度日。有一天,公孙敖的儿子遇到了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咐我困难时拜见您。” 优孟重情重义,想起孙叔敖之前对自己的恩情,便对公孙敖的儿子说:“你别出远门,等我好消息。”

孙叔敖临终叮嘱儿子:你贫困时去拜见优孟,他会帮你!优孟是谁?

随即,优孟回家赶制了一套类似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给自己穿戴上,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去见楚庄王。楚庄王一感动,便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封他四百户,作为供奉孙叔敖的祭祀,后来传了十代都没有断绝,这就是”优孟衣冠“的智慧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