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纵观历史长河,英雄才人辈出,在那个到处硝烟弥漫的年代,有人投身战场以身报国,有人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也有人专注国家的建设发展,还有一些人只愿做一个基层人员,默默地奉献......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同样也有着很多妇女界的革命先驱,在上世纪20年代初,湖南芷江一个古老的小镇侗乡,就有这样一位女性,受到中央三次任职邀约,但她却三次婉拒。

这位女同志是谁?她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可以受到中央如此的对待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探寻一下。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王一知同志)

王一知早年经历

王一知,原名杨代诚,1901年生于湖南一个封建家庭。提到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过,也并没有什么兴趣去了解。也许她不被大众所熟知,也不是什么高官名将,但是她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容忽略的。

说来也是命苦人,杨家属书香门第,早年父亲也曾出国接受过高等教育,还担任过国务院主事,辞官之后又做了教书先生,但是一家仍是满脑子封建礼教思想。母亲谭氏20岁嫁入杨家,因打碎一只瓷瓶,婆婆不满,她便遭到了丈夫毒打。

直到婆婆去世,在旁人劝说下,母亲在36岁时才生下王一知,父亲见其是女孩,无法传承香火,又讨了妾,对王一知和母亲也极为冷淡,在她14岁的时候,母亲便离开了人世,享年50岁。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王一知)

目睹这一切的王一知满腔悲愤,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她想冲破封建思想牢笼,便毅然离开父亲,考上了师范学校,在这里求学的5年,父亲没给过她一分钱,靠着省吃俭用和同学们的帮助,她以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

毕业后的她用寄放在邻居家母亲的旧物变卖了一些钱财,想继续报考女师大,但是被父亲发现,决定让她嫁人,躲藏起来的王一知想和同学坐船去求学,谁知又被土匪抢走了财物,幸运的是她怕被父亲发现没有上船,不然连人也被掳了去。

报考女师大的梦就这样破灭,但在同学帮助下她当起了小学教员,教了半年,从好友王剑虹那里得知上海有一个很好的求学机会,1922年,二人成功进入这所学校求学。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当时的平民女校是中国共产党以“提倡平民教育”为民开设的党团活动机关,李达为校长,并有陈独秀、陈望道、沈雁冰给她们讲课。

1922年,刘少奇同志从苏联回国,常来到该学校,同学们向他提问,他一个个记下来并耐心回答。

之后,加入马列主义研究会,经少奇同志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922年冬,随党中央、团中央一起迁到了北京,并安排其在李大钊家中寄居了一个月。

这期间李大钊的每一次讲话都让她的眼界开阔一次,让她深刻的意识到妇女运动的重要性,如李大钊所说:

妇女不光要争女权,还要争人权和工作的权利,要把妇女运动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引导更多女同学关心政治争斗。

王一知的革命婚姻

她把李大钊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并暗暗的决定一定要把党的工作做好。1923年下半年,王一知进入中共领导下的上海大学读书,她一边读书一边做女学生的思想工作,还在妇女协会工作。

巧的是,她遇到在这里担任教员的张太雷,还在同一个小组过组织生活,王一知在之前就知道张太雷这个人,对他很有好感,并且还得到过他的帮助。

那是在她还在平民学校读书的时候,虽然半工半读,但女同学们还是为凑不足学费担忧,一天她们收到一个放在宿舍地板上的包,里面还装着一套衣服,附着一张纸条,写道:这衣服你们拿去当了吧。

王一知认识这是张太雷在参加苏联第三次国际代表大会时,在地摊上买的两套西装中的一套,这一举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革命间的真挚情谊,她也对张太雷产生了钦佩之情。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王一知与她和张太雷的儿子)

随后两人便经常见面,共同讨论问题,也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不久后,张太雷便随代表团到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党务,又先后参加了几次国际代表大会,一年多两人都断绝了联系。

1924年底归来后,二人交往也更加频繁,1925年,张太雷当选为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忙碌的工作着,王一知默默地关心着他,帮他分担。

同年,党派张太雷同志去广州任命国民政府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她也一同前往,两人生活在了一起,既是革命战友也是夫妻,二人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张太雷常鼓励她:

笔杆和舌头是我们革命斗争的武器,不写不讲是不对的,要不断运用。

在他的鼓励下,王一知大着胆子在群众大会上讲话。

随后还在邓颖超领导的广州妇女协会任宣传部主任,她和邓颖超、蔡畅等同志都在《光明》周刊上发表了宣传革命以及鼓舞妇女加入革命运动等的文章。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邓颖超同志)

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事变”,长沙也发生了“马日事变”,张太雷因工作需要被调离,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反共,大革命就这样失败了。此时王一知临产,张太雷让王一知设法到上海生孩子。

产后第二天张太雷突然回家,王一知十分开心,精心照料了20天之后,一天早上,张太雷匆匆离别,王一知没想到这竟是永别,张太雷在广州起义时在前往指挥战斗的途中遭敌人伏击,不幸牺牲,当时的他只有29岁。

革命战斗中的“红色女特工”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丈夫牺牲后,王一知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党中央对她进行了亲切的关怀和照料,翟秋白、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常常来看望她,这使得王一知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于是化悲痛为力量,坚持在白区地下争斗长达十年的时间。

王一知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努力,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对这个女同志肃然起敬,称她为“女特工”并不抬举,因为她实实在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她与十几位女同学剪发明志组成救国团,因此也成为了此次运动中的学生领袖,积极响应一切爱国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发生,她在陈独秀派遣下从事工人运动,并参加了日本枪杀顾正红的抬尸游行。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五卅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一知回到老家开了书店,开拓后方抗日工作,传播抗战和新文化知识。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一知奉周恩来之命假扮妇女的身份,负责掩护在上海设立的三个秘密电台——李白台、杨健生台和郑执中台,定期与延安的党传递消息,保证党可以及时了解敌人的动向并做出下一步的应对政策。

1942年9月,李白台暴露,负责人李白也被捕,王一知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好机密要件,及时转移了另外两部电台,并作了财产的善后处理,让党减少了损失,之后又机智地救出了李白。

这段工作被传为佳话,王一知的聪明才智也被许多人知晓,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些领导,但她仍十分低调,不居功自高,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王一知依旧坚持党的工作,移居重庆,为组织继续传递情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个老电影,剧中女主人公,也就是那个地下女交通员,她的原型就是王一知。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影视资料)

三次拒绝中央任职,她表示:愿为教育事业奉献!

1945年8月底,毛泽东和周恩来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谈判,最终达成“双十协定”。

毛泽东提出要见王一知,由此可见,她在党内也有着一定的分量,而王一知等人从听说毛主席来的那刻起就十分期待,心心念念想见的毛主席近在咫尺,还要与其会面,她激动的不得了,漫长的等待中这一天终于来了。

这天晚上,一辆汽车把龚饮冰,王一知及女儿接到红岩,毛主席、周恩来分别亲自接见了她们一行人,王一知希望毛泽东可以让她去延安锻炼改造,毛主席以关心的口吻让她安心在白区工作。

周恩来接见王一知时,着重表扬了她在上海电台工作的突出表现,也希望她能继续做好地下工作,于是王一知继续留在白区,尽心尽责的做着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王一知按党的指示去了香港继续工作。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亲切地毛泽东)

1949年,她又听从党的召唤来到了河北西柏坡,再次接受到了党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十分信任她的能力,希望她能挑起妇女工作的重担,对她说:

“解放后,可在共和国挑选一个适合自己职位的工作”。

她婉言拒绝,表示自己想从事教育工作,和孩子们待在一起。1953年,中央再次邀请王一知,希望她可以到中央教育部担任重要职务,但她依旧表示愿意继续在基层走进群众,为教育工作奉献。

1977年,党中央向王一知同志发出第三次邀请,请她到中央部委工作,毫不意外她还是坚决拒绝,坚持在教育事业扎根:

我要把时间留给孩子们,我喜欢和孩子们相处。

我们的第一位女校长!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王一知不愿做高官,只愿做一个普通的园丁,这一做便是一生的时间。上海解放后,她奉命在吴淞中学担任校长。当时这所学校在战争的破坏下,面目全非。

但她并不气馁,带领全体师生们斗志昂扬的开始重整校园,在大家夜以继日的不断努力之下,杂草丛生,断墙残桓的吴淞中学逐渐恢复面貌。

但是当时刚刚解放,国民党四处破坏,经常破坏学校秩序,扰的学生无法安心上课。王一知便又带领大家投入到护校斗争当中,她还经常向师生宣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吴淞中学度过了这一艰难时光。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早期吴淞中学)

在抗敌的同时,她还对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增设教导处,完善党团组织,还成立了教师工会和学生会,她坚定地废除了国民党统治下设立的一些课程,设了政治课,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不久她因工作原因被调离,但是所有人都没有忘记王校长为吴淞中学作出的贡献。1950年她担任高级干部子弟——华北中学的校长。国家将其工资定为行政8级,享受部长级待遇,她一再要求降为行政12级。

1952年,华北中学与北师大附中二部合并,她担任副校长,1953年这所干部子弟学校改为北师大附中,她还是担任校长。

5月,周恩来来这所学校视察时,指出高干子弟不应做“清朝的八旗子弟”,应与工人子弟打成一片,于是1955年,改为普通中学,划归北京市教育局领导。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一零一中学)

一些老师和校领导想不通,王一知为激励大家,在一番密切考虑后向北京教育局提出,希望可以把学校改名为“一〇一中学”,她说:

“如果过去有成绩那就用‘一〇〇’来表示,‘一’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从一开始”。

这一建议不仅得到了教育局的批准,也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认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们热爱劳动,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她告诉同学们他们肩上的责任,一定要一代胜一代,做的比父辈的革命烈士们更好。

1964年的时候,她给刘少奇写信,要求在全日制重点中学试行半工半读,并决定可以由教师组织自己编写教材。刘少奇批示后,她率先在全日制中学试行,资金不足,她便拿出自己的积蓄创办校办工厂,购买设备,组织师生参加劳动。

王一知多次尝试教育改革,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革教材,又注重培养师资力量,不几年就把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到北京市一流水平,同时还为兄弟学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教师。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校长王一之)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她被打成“学校的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代理人”,王一知遭遇冤屈,受尽折磨,直到1977年平反后,她才得以恢复校长的职务。

30年坚持,她把一生的热情奉献给了教育!

在王一知担任校长的这30个年头里,她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好几次组织上都曾想着为他们安排条件较好的住房,但她却坚持与师生同吃同住,不搞特殊,无一不体现着王校长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

这些年里王一知曾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副主席。1979年还荣获北京市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称号。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直至1981年离休,她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官虽8级,工资却一直拿的都是行政12级的工资,她努力地探索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桃李满天下,李铁映、伍绍祖、施光南......等都是她当年的学生。

离休后的王一知十分怀念丈夫张太雷,想起那段美好的短暂岁月,她曾寻找丈夫的痕迹,并创作了《忆太雷》,除了这之外,早年她便写下了《妇女解放与劳工解放》《空前的妇女大运动》等著作,晚年的时候又创作了《回忆李大钊二三事》《永不消逝的怀念——忆李白》等等作品,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的发展付出......

1991年12月17日,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灵堂里,全国政协、妇联、聂荣臻、康克清......等都在向被称之为“教育家”的校长王一知表示深切的悼念,她在90岁的时候光荣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灵堂、哀怨、花圈......都是对她这一生的肯定,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红色女特工”王一知,三次拒绝中央的任职邀约,坚持回乡当老师

(晚年王一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教委主任、101中学1955年毕业生李铁映都为王一知的辞世写下了深情的致词:“......30年含辛茹苦,耕耘在学校,终至桃李芬芳......王一知校长,功不可没......”

黑压压站满了人的礼堂上,人群中能看到一些两鬓斑白的老人,还有一些公职人员,教师,工人等,有一些都曾是王校长的学生,师友,临别之际,他们仍与王一知在一起,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也带着无尽的怀念......

在了解了王一知的事迹后,我不由而然的起了崇敬之意,从古至今,我们也许听到过很多英雄轰轰烈烈的牺牲,并为之震撼感动,但是我相信,除了那些被我们熟知的故事,还有一些像王校长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他们的奉献也许不为人知,没有血与泪生与死的震撼,但是他们仍旧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铺下了基石,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带给了所有人,也许微不足道,但值得让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