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让孩子实现无障碍交流,这位妈妈给出6个建议

虽然与众多妈妈一样,对孩子的问题充满了担忧和惶恐,但是她一路来坚持学习,总结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干预方法,帮助孩子进步,同时也过好自己的每一刻生活。

今天她愿意把自己一路来的心路历程和收获分享给其他还在迷惘中的同行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娃娃(化名)妈妈分享——

建议一:从生活细节开始塑造认知及语言发育

我是娃娃的妈妈。

从孩子一出生我就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知识,各种渠道的都有,育儿书籍及网络等等,也是因为学了这么多育儿知识,让我了解了孩子0-6岁才是大脑脑网络搭建的黄金阶段,而0-3岁则是第一个重要阶段,也让我突然意识到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

再三权衡我也决定放弃我热爱的职业成为一个全职妈妈,陪伴我的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让孩子实现无障碍交流,这位妈妈给出6个建议

从他两个月开始,我就按照他每个月龄成长需要给他做一些基础的家庭早教训练,感统训练、内耳前庭、大运动和手指精细运动训练。

我深知这些训练及语言的输入对于他的认知及语言发育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从半岁开始引入绘本阅读,直到现在两岁零八个月绘本一直陪伴他成长从未间断,他的累计读书量大概也有五百本左右;

日常生活各种语言沟通交流也是大量输入,从一岁半开始也开始了有方法的输入,不再盲目大量输入,而是注意说话方式,有技巧的输入。

除此之外娃娃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也是我比较看重的,从他六个月会坐添加辅食开始,餐椅喂食,但又因为太过担心安全问题以及冬天不方便等原因,所以也是差不多一岁零三个月才开始自主吃饭,说到这我想大概分析下他不会说话的原因可能是:

● 基因遗传问题(他爸说话很晚)

● 在6个月之后可以适当随着年龄增长引入手指食物,并让其慢慢学会自主进食(自主进食的好处很多我就不一一说了)

● 使用太过好用的吸管杯,没有训练到舌根力量(从半岁开始用 B.BOX吸管杯,直到两岁零七个月,期间咬坏十个以上,孩子咬吸管类的软胶材质物品一定要制止,容易引起下颌骨歪斜)

● 平常吃饭很多不爱多嚼几下直接吞(即使有认真教育过可还是不爱咀嚼)没有训练到咬肌及下颌骨。

除了吃饭,娃娃平常的玩具、绘本、以及其他玩过的物品都需要放回原处,不管是他自己还是我们协助他都需要完成。垃圾需要丢到垃圾桶、看到红灯停下绿灯走,进小区要先刷门牌开门等等日常行为规则我都会有意识重复的去给他灌输。

之前看书知道孩子在0-3岁大脑快速发育,记忆力超好,可“他们”的记忆是瞬时记忆,所以你希望孩子记住什么,那就需要反复输入重复练习以至于他深入骨髓完全掌握,这一点也可以放到现在他每天练习说话,所有新学的音及之前学过的音,我们每天都会全部练习,特殊情况练习不完,我也一定会选他掌握的不太好以及最近这一周学过的音来练习,时间应该是语言学习最好的沉淀。

这里可以简单分享一些练习方法:

平时在家陪他玩游戏、玩玩具、读绘本、出门逛街、旅游、在车上无聊时、专门练习等等,练习尽可能插入到这些项目中就可以做到有趣无意识孩子也不会觉得死板特别反感,练习时尽可能以鼓励表扬为主,或者装傻没听清再说一遍等等。

建议二:了解孩子差异,适当建立社交环境

娃娃在一岁半才会叫爸爸,一岁十一个月才会叫妈妈,到两岁零五个月只会叫爸爸妈妈、娃娃,因为前期积累的知识,我一直知道他的语言发育是有问题的,孩子一岁、一岁半、两岁、两岁半这几个大节点大概可以达到什么水平我了解。

从孩子一岁开始我就在网上有了解到东方启音并且一直关注。为什么我一直到两岁零5个月才送他来学习?

关于这点,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了解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发育情况早晚有所不同,还有个最关键原因就是从我带他的经验来看,孩子做所有事或者家长希望孩子做什么事想要做好的前提一定是孩子的主观意愿很强烈,他感兴趣喜欢才是最重要。

在一岁半以前我们试过各种方式让他看我们口型学我们说话,他是直接拒绝+反感;

两岁左右,从娃娃开始说妈妈之后慢慢的才有点意愿想要学说话。

因为一岁多给他报了个早教(早教目的:主要是想要他有个社交环境),娃娃其实看着周围的小朋友说话他自己不会说,他心里是会有一些自卑感的(我儿子认知理解高于同龄小朋友,心思也很细腻敏感),所以他清楚自己在说话方面与其他同龄小朋友的差距,他一方面自卑一方面又很渴望通过语言与人沟通交流,表达意愿。

基于上述这些原因,我们选择在两岁零五个月2021年7月16日送他到中心学习说话,报了三个月三个小时OMP课程。

建议三:干预选择——师资体系需要重点考察

在评估的时候,我就一直跟老师说我很担心孩子的分离焦虑,因为娃娃一直是我带,从未离开过,但在中心干预需要离开妈妈单独进行三小时学习,前期心里打击可能会有点大。

还好因为前期的心理建设做的多,再加上老师们的关怀备至以及有效有趣的方法,我儿子只花了三天就没哭了直接进入正题了。

两岁半以前我们从没分开过,所以真的在任何场合,我都会说非常感恩遇见东方启音、非常感谢这里的每一位老师对我儿子的悉心耐心照顾,解决了我最大的顾虑,让我儿子快速的进入正常学习中。

试想一下如果这里的老师不那么耐心或者有技巧吸引孩子的兴趣,或者没有一颗慈爱包容之心,很有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每天都哭着来,一说起上课就开始哭,学习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变化反而恶化。

如何让孩子实现无障碍交流,这位妈妈给出6个建议

我一直很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送他到这里来最初其实是很忐忑的。不知道他是否能快乐的在这里学习,担心他心里很恐惧,如果他心里排斥不光是学习语言学什么都没用,就像网上也有些妈妈吐槽说“在有些机构干预了一年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我想可能就是其他地方的老师没有办法让孩子有亲切感,也没有有趣的方法和专业的技巧。

这里的老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有一颗慈爱之心,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有点特殊的孩子,除了正常的上课,还要充当临时父母一职。既要照顾孩子的情绪还要料理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对孩子的耐心程度可能很多父母都不一定能做到,所以孩子才会愿意暂时离开最爱的亲人与阿姨们投入到刻板的练习中。

建议四:不盲从、不比较,尊重自己的孩子

说到这里我也想建议考虑通过幼儿园或者托班方式逼迫孩子说话的家庭在这方面最好慎重一点。

试想下如果是我们成年人不会说话把你放进一个陌生环境,周围没有任何一个很亲的人,即便是托班老师也不能一对一照顾你更别说幼儿园了,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没人管你,你会不会恐惧?你还有心情学说话吗?也许本来是个活泼开朗的性格也会因为觉得被孤立而变得孤僻内向不愿表达了。

我一直认为事关自己孩子的重要人生问题,不要老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想着人家的孩子就是被逼着说话我们也效仿,我从来不比别人,我为他安排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按照他的成长发育及兴趣爱好来的,也是因为这样我也才没有过度焦虑,没有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他不说话这方面来焦虑。

如何让孩子实现无障碍交流,这位妈妈给出6个建议

虽然他不会说话,可是他会用动作及声音来与我沟通表达,比如他听到马路上消防车的声音,立马就学消防车的警报声,学的很像以此告诉我消防车来了。

日常该怎么早教及训练除了适合的月龄更重要的我都会按照他的兴趣来,了解了0-3岁该学什么,了解了0-3岁所有的敏感期,尊重他的每个敏感期的到来,包括尊重他的喜怒哀乐,教会他认识情绪,认知自己的情绪,管理好情绪,尊重他的爱好。

● 喜欢颜色形状我就教他认识颜色形状;

● 喜欢车我给他买的绘本有三分之一都是车相关的,从低幼版到大龄孩子看的 Dk知识百科全书他都喜欢,每天出门马路边上停下的所有车都会指着告诉他名字;

● 喜欢数字就教他掌握十以内的加减;

● 喜欢汉字就学习了简单的十个文字,练习控笔,学习写数字,所以他一岁就认识10几种颜色13种形状,还能区分深浅色,同时也会画一些简单的形状;

因为绘本伴随他的时间最长,他很爱看书,可能是因为这个东西陪伴他最久一直都在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他的认知大多最初来源于书本,后面再在现实中的实物具体化。

我最初的想法就是希望即便在他成年以后可以把看书当成一种习惯和爱好,让他喜欢从书籍中开拓眼界,而不是像我们现在很多成年人一样因为某些原因被逼学习,被逼看书,被逼考试。

如何让孩子实现无障碍交流,这位妈妈给出6个建议

事实上绘本真的也帮了我很大的忙,既可以不费力气教给他一些规则同时也开拓了他的眼界提升了他的认知,当然还有大量的语言输入逻辑表达,现在他会说话了有时我不得不惊叹0-3岁小朋友的超强记忆力,某些看得多的绘本他可以复述里面的语句,***亲天天读也没记住哪一页有哪些语句。

建议五:孩子0-3岁,家长引导方式要多样

随着他的成长,我开始陪他一起玩思维逻辑游戏,跟他做数学启蒙和艺术启蒙(涂鸦,任由他霍霍了好多颜料、好多纸张,各种彩笔)这些所有成年人觉得好像过于压力式的东西都在我观察到他开始感兴趣时,我就会以很有趣的方式引入他的生活。

孩子的兴趣很多都是短暂一时的,家长有趣的引导方法也很重要,通过引导及不断反复的巩固掌握这类知识孩子一定是很开心的,所以即便他没有跟其他孩子一样在正常月龄该有的发音及语言表达。

如何让孩子实现无障碍交流,这位妈妈给出6个建议

但我希望我儿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的精神是快乐的,因为喜欢可以选择,他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认知从而可以决定自己的喜好,做自己的主人。

就像他最早认识了颜色,他就很喜欢蓝色,看到蓝色的车车会跟你大叫,穿衣服喜欢蓝色的,坐玩具车要选蓝色的等等这就是我给他做早教的目的。

我从来没有把他当作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他在每个不同阶段对不同事物规律感兴趣,我就会想尽各种方法不分任何场合教他给他练习巩固。从我出月子以后我们就每天都会出去瞎逛,我希望我俩一起学习有趣的知识一起去发现生活中所有的美好。

大部分孩子生来都一样,都是一张白纸,最后汇成什么样的画,0-3岁的引导真的很重要。

在他一岁多的时候我就很喜欢每晚睡觉时问他:“儿子,你今天开心吗?

那时的他也许还不能完全理解开心的意思更不会以语言的方式回答我,可是他每次都会微笑着说恩,现在两岁零八个月他会语言表达了,每当看到我脸一沉不说话了,立马跑来跟我说妈妈不要生气,开心。

这一刻我真的觉得这世上大部分事付出了很快就会有回报,而孩子的事可能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或者需要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让你收获惊喜的回报,我们不能着急,也不能中途放弃,只需静待花开。

建议六:切莫松懈,家庭训练非常有必要

我孩子学习了一周就会说阿姨、唔、哦、拜拜等四五个词,后面遇到疫情影响,上了一周就在家休息了三周再上课,中间因为生病休息了一周因为疫情又休息一个月。

截止到今天已经上完三个月60天课程,第二轮三个月的课程刚刚又开始了,目前基本上实现了无障碍交流,因为舌根力量问题G、K音对他来说是个难点,所以他现在说哥哥、和看之类的音都说不准,其他音即便没有学也都可以发,只是不是完全准确,而且也是因为之前的积累,现在口肌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以后。

每天都是语出惊人,从早到晚嘴巴一直不听,活脱脱一个小话唠,有时候我都在心里默念闭嘴,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哈哈。而且在这里学习既要求准确度还要要求口型,我们成年人日常交流其实是没有口型的,在这里学习不仅可以学会说话,还有个好处是可以防止以后慢慢长大出现吐字不清晰的问题,对于我们这种语迟宝宝也是有一箭双雕的好处了。

还要特别说下。我孩子进步这么快除了前期大量输入及他的认知理解能力较好以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训练。

如何让孩子实现无障碍交流,这位妈妈给出6个建议

对于家庭训练我们从不敢松懈,前面我简单分享了一些家庭训练方法,其实也是我一直以来给他做早教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投其所好,你希望他做什么就要挖一个坑有技巧的引导他心甘情愿跳进你的坑里,他喜欢看绘本,你就可以有意挑选一些今天刚好学过的词或句来跟他一起读,他喜欢积木、拼图或者其他什么车车、飞机、手枪、剪纸、绘画等等一切孩子感兴趣的点都可以去切入,甚至于出去旅游在车上无聊也可以放一堆卡片简单练习。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我就是因为不懂才会选择把孩子送来你们这里训练,你还居然说家庭训练很重要。”

从我的经验来看,家庭训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高于学校训练,学校训练的时间有限,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孩子的是方法,而孩子的记忆是短时的,并且因为短暂的学习他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再就是孩子学习认知或者语言是为了最后融入到正常的生活及学习中,我们需要把他所学的知识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去引导他泛化,使其正确运用并真正掌握,所以才会需要家庭训练反复坚持加以巩固,使其稳定深入骨髓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

家长也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设限,觉得很难不会,家庭训练基本上老师留给我们的作业是我们能够完成的,也会教授一些简单的方法,我们只需要坚持执行就可以了。

最后我想说下,之所以发这篇文字说这么多废话其实也是因为自己做了妈妈可能更多了点博爱吧。

“养育孩子之后,才知道要顺利养育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好难”,更别说什么成绩好不好以后是否优秀,我觉得那些真的比起现在的健康(此处健康并不单指身体还有精神健康、有些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同时一定有认知理解落后也就是俗称的身体发育迟缓)这些不健康一点也不亚于生理疾病的难受和危害性。

最后建议各位妈妈:

——及早评估,不要耽误孩子。

如果你觉得孩子可能有语言发育迟缓或者认知理解障碍,一定及时去专业的训练机构咨询评估下。

孩子2-3岁是有一个语言爆发期的,如果错过了,三岁以后或者四五岁五六岁甚至七八岁再送去,这时孩子及家长将付出几倍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能有两三岁的时候效果好。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两岁半三岁四五岁突然就说一长串的,可是这样的孩子毕竟只代表部分群体,试问一下如果你的孩子不是这位幸运儿呢?

而且这样的孩子也会有个问题,在那个年纪没有经历那个年纪应该正确经历的事,比如到他该社交他还不会说话,既不能参与更无法发出指令,到他该上幼儿园上小学这些阶段他才刚刚开口说话才有机会去参与发出指令,可是现实社会已经需要他去面对他的正确角色了,或者到他上小学以后他说话大舌头含糊不清而那时无法纠正呢?

我的想法是:我不想拿我孩子的时间和青春来赌,如果输了不是钱和时间能弥补的。

之前在网上也遇到很多妈妈,可能会因为学习费用问题望而却步,从而放弃培训自己在家训练错过了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或者会有意向去选择一个相对便宜一点的机构进行训练。

在这里我也有点建议:

希望妈妈们不要因为价格退缩,毕竟孩子的事情其实能用钱解决的反而算是小事吧,如果你做足了功课觉得这个机构很好,那也不要因为价格高一点就放弃。

试想如果你花一万没用,花两万有用,那有必要浪费那一万吗?就好比当你知道亲人生病了是不是首先会想到选择最好的医院不遗余力的医治,那其实认知理解和语言表达的问题对于小孩子来说其实就是身体出现了重大疾病了,不是只有生理疾病才重要。

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分享给其他正在经历相同情况的家庭做个参考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