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明起源 从生态学的交会带、边缘效应试论史前中原核心文明的形成

文明起源 从生态学的交会带、边缘效应试论史前中原核心文明的形成

图版二九 彩绘陶院落

东汉中期

主楼通高84厘米,长130厘米,宽114厘米

1981年淮阳县于庄1号墓出土

《从生态学的交会带(ecotone)、边缘效应(edge effect)试论史前中原核心文明的形成》

陈良佐,《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之整合研究》第131~159页历史语言研究所1997年

本文是借用地理学、生态学的一些概念就史前文化在中原地区的融合问题做一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理论依据。生态学的交会地带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不同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例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是一个森林草原地带。在交会区的群落,一般比相邻群落本身更为复杂、异质,是生物突变的产生区,也是生物出现多样性的场所。这种现象称之边缘效应。交会带的概念也可以扩展到地理学,例如干湿交会带、水陆交会带、山地平地交会带等等。地理上的交会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不稳定性和抗干扰的能力弱。上述各点可以解释农业起源、文化传播和交融等现象。

考古学家主张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大致可分成七大区域:(1)辽河流域上游的东北方;(2)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3)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4)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东南方;(5)以两湖、四川为中心的西南方;(6)鄱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一线的南方;(7)渭水和黄河上游的西方。以上七个新石器时代文化,在时间上及发展的水平上不尽相同,但差距不大,各地皆独自发展出不同的特色。当时的中原地区并不是独霸群雄的局面。而红山文化与彭头山文化似乎比中原地区还早。但历史的发展却是中原地区的文化一支独秀,各地的文化皆四面八方向中原地区汇聚和融合,从而奠定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基础,成为核心文化。而其他地区却成了中原文化的边陲区。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这种发展结果,可能要从生态学上的交会地带和边缘效应以及自然环境上求答案。交会带具有物种优势现象。边缘效应类似生物学中的杂种优势。中原地带是被其他新石器文化所环绕。在生态学上,每个生物群皆有扩张领土和疆域的趋势。因此在中原地区周围产生了多方面的边缘效应。中原文化择取各文化之长,从而产生了优势文化。而其他的新石器文化却无法像中原文化一样,从四面八方获得边缘效应,从而得到更多的文化资源。此外,就自然环境而言,淮水以北,广义的中原是古代农业最好的地区。就是气候的变动,甚至旱涝灾害都成了农业文明发展的刺激因子。国家的建立需要文化和经济力量,然而古代政治势力的建立却几乎没有例外的要通过军事力量。中原文化因为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力资源最为丰富而且战争经验与军事知识也最多。所以,当中国历史要迈进国家这个阶段时,华夏集团就凭着它的军事力量完成了这一使命。

文明起源 从生态学的交会带、边缘效应试论史前中原核心文明的形成
文明起源 从生态学的交会带、边缘效应试论史前中原核心文明的形成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图片及说明来源自《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河南博物院 编,2002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