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考古发现1男4女合葬墓,打开棺材女子身上有一只“蝉”,专家大喜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蝉,历来被象征为高洁、清高,在古人的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在六十多年前,位于五峰山附近的一个明代古墓内,曾出现了一只“蝉”!

考古发现1男4女合葬墓,打开棺材女子身上有一只“蝉”,专家大喜

发现1男4女合葬墓,其中发现一件特别的古物

在1954年,在苏州五峰山博士坞,明弘治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的14号墓的墓主人的头部,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了一件贵族女子的发簪。

那时1954年的春天,驻扎在这片区域的当地军区,因为军事训练的问题,需要修建一处大型的坦克训练场。

而在经过了一番考察之后,军区决定在五峰山脚下修建新的训练场。在确定了具体的施工区域之后,工人们开始了施工作业。

而就在施工后没几日,工人们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墓葬的痕迹。

听闻了发现古墓葬群的消息,考古专家们便立即赶来,对该墓葬群进行了保护性的抢救挖掘。

原来,墓主是明孝宗朱佑樘时的一位进士,名为张安晚。除了张安晚外,墓葬中还有他的一妻三妾。

而在寻找古物的时候,考古工作人员在其妾室墓内,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文物——一只金蝉!

考古发现1男4女合葬墓,打开棺材女子身上有一只“蝉”,专家大喜

金蝉乃是美好祝愿,价值9亿

古人将金蝉作为陪葬品是不足为奇的。这是因为蝉又称为知了,其幼虫是生活在土里的,并且会成年后破土而出,而这让古人误以为它是重生的。

所以,古人希望人死后,能像蝉一样破茧重生。因此,蝉经常被制成冥器,作为生者对于死去亲人的祝福。

而出土的这只金蝉,被雕琢得纤毫毕现。无论是那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是那仅有0.2毫米厚度的蝉翼,亦或者是那贪婪的嘴巴,都非常的逼真。

如果不是颜色区别,很可能会分辨不出真假。工匠们在通长为2.4厘米,宽0.8厘米的方寸之地,采用了压模铸范、薄叶延展、錾刻以及焊接等方式,才让这件古物如此惊艳。

除此之外,金蝉的立足之处还是一片洁白的树叶,玉叶是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所精工琢磨而成的,叶片打磨细薄后呈凹弧状,一共分为八瓣。

从整体上看,这只是一个配件,但如果单独拿出来,它并不逊色。玉匠使用了阳线、阴线以及平凸等多种方式,打造了玉叶的主枝细脉,让它拥有了很强的层次感。

甚至连玉叶的棱角之处,也被打磨得光润无比,散发出迷人的光泽。

考古发现1男4女合葬墓,打开棺材女子身上有一只“蝉”,专家大喜

而在出土的时候,还有一件银花托,正好在叶片与金蝉的中间,是作为发簪使用的。

随后,这只金蝉被江苏省南京博物馆收藏,旋即便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有鉴宝专家曾对这只金蝉估价,认为这只明朝的金蝉价值9亿!

金知玉叶,金枝玉叶

另外,就这件古物来说还有一重寓意。因为知了的“知”与“枝”发音相似,因此“金蝉玉叶”也有了“金枝玉叶”的意思。

甚至还有人认为,“金枝玉叶”实际上本来应该是“金知玉叶”,只不过是因为音近,因此在流传下来的时候,不小心误传了。

据崔豹在《古今注·舆服》中的记载:“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

古时“金枝玉叶”指的是皇族独苗子孙,而在后来也用来比喻那些出身高贵或者是娇嫩柔弱的人。

这也就说明,这只金蝉的主人,也就是那个小妾,在生前肯定是很受张安晚的喜爱的。只可惜,妾在古代时是上不了台面的。

考古发现1男4女合葬墓,打开棺材女子身上有一只“蝉”,专家大喜

因此张安晚一定是爱之甚切,才会不惜重金也要为她打造了这样一件精美的首饰,同时这也表示了他美好的祝愿,希望他的小妾在来生,能够成为真正的大家闺秀、金枝玉叶。

并且,这件精美的陪葬品,也是墓主人的尊贵身份的一个象征。

小结

让专家激动的,除了这件古物本身的价值之外,它还打破了人们长久以往对于明朝玉器的看法。

一般认为,明朝的玉器制作在工艺上是远不如唐宋时期那么精致的,还被称为“粗大明”。但这件文物的发现,却告诉我们明朝工匠也又顶级的技艺,也能做出精美绝伦的产品。

而之所以大部分玉器的做工并不细致,或许只是当时的审美粗犷豪放罢了。

参考资料:《古今注·舆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