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古發現1男4女合葬墓,打開棺材女子身上有一隻“蟬”,專家大喜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蟬蛻于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

蟬,曆來被象征為高潔、清高,在古人的心中,有着極高的地位。而在六十多年前,位于五峰山附近的一個明代古墓内,曾出現了一隻“蟬”!

考古發現1男4女合葬墓,打開棺材女子身上有一隻“蟬”,專家大喜

發現1男4女合葬墓,其中發現一件特别的古物

在1954年,在蘇州五峰山博士塢,明弘治年進士張安晚家族墓地的14号墓的墓主人的頭部,考古人員驚奇地發現了一件貴族女子的發簪。

那時1954年的春天,駐紮在這片區域的當地軍區,因為軍事訓練的問題,需要修建一處大型的坦克訓練場。

而在經過了一番考察之後,軍區決定在五峰山腳下修建新的訓練場。在确定了具體的施工區域之後,勞工們開始了施工作業。

而就在施工後沒幾日,勞工們卻意外地發現了一處墓葬的痕迹。

聽聞了發現古墓葬群的消息,考古專家們便立即趕來,對該墓葬群進行了保護性的搶救挖掘。

原來,墓主是明孝宗朱佑樘時的一位進士,名為張安晚。除了張安晚外,墓葬中還有他的一妻三妾。

而在尋找古物的時候,考古從業人員在其妾室墓内,發現了一個特别的文物——一隻金蟬!

考古發現1男4女合葬墓,打開棺材女子身上有一隻“蟬”,專家大喜

金蟬乃是美好祝願,價值9億

古人将金蟬作為陪葬品是不足為奇的。這是因為蟬又稱為知了,其幼蟲是生活在土裡的,并且會成年後破土而出,而這讓古人誤以為它是重生的。

是以,古人希望人死後,能像蟬一樣破繭重生。是以,蟬經常被制成冥器,作為生者對于死去親人的祝福。

而出土的這隻金蟬,被雕琢得纖毫畢現。無論是那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還是那僅有0.2毫米厚度的蟬翼,亦或者是那貪婪的嘴巴,都非常的逼真。

如果不是顔色差別,很可能會分辨不出真假。工匠們在通長為2.4厘米,寬0.8厘米的方寸之地,采用了壓模鑄範、薄葉延展、錾刻以及焊接等方式,才讓這件古物如此驚豔。

除此之外,金蟬的立足之處還是一片潔白的樹葉,玉葉是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所精工琢磨而成的,葉片打磨細薄後呈凹弧狀,一共分為八瓣。

從整體上看,這隻是一個配件,但如果單獨拿出來,它并不遜色。玉匠使用了陽線、陰線以及平凸等多種方式,打造了玉葉的主枝細脈,讓它擁有了很強的層次感。

甚至連玉葉的棱角之處,也被打磨得光潤無比,散發出迷人的光澤。

考古發現1男4女合葬墓,打開棺材女子身上有一隻“蟬”,專家大喜

而在出土的時候,還有一件銀花托,正好在葉片與金蟬的中間,是作為發簪使用的。

随後,這隻金蟬被江蘇省南京博物館收藏,旋即便成為了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有鑒寶專家曾對這隻金蟬估價,認為這隻明朝的金蟬價值9億!

金知玉葉,金枝玉葉

另外,就這件古物來說還有一重寓意。因為知了的“知”與“枝”發音相似,是以“金蟬玉葉”也有了“金枝玉葉”的意思。

甚至還有人認為,“金枝玉葉”實際上本來應該是“金知玉葉”,隻不過是因為音近,是以在流傳下來的時候,不小心誤傳了。

據崔豹在《古今注·輿服》中的記載:“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于帝上。"

古時“金枝玉葉”指的是皇族獨苗子孫,而在後來也用來比喻那些出身高貴或者是嬌嫩柔弱的人。

這也就說明,這隻金蟬的主人,也就是那個小妾,在生前肯定是很受張安晚的喜愛的。隻可惜,妾在古代時是上不了台面的。

考古發現1男4女合葬墓,打開棺材女子身上有一隻“蟬”,專家大喜

是以張安晚一定是愛之甚切,才會不惜重金也要為她打造了這樣一件精美的首飾,同時這也表示了他美好的祝願,希望他的小妾在來生,能夠成為真正的大家閨秀、金枝玉葉。

并且,這件精美的陪葬品,也是墓主人的尊貴身份的一個象征。

小結

讓專家激動的,除了這件古物本身的價值之外,它還打破了人們長久以往對于明朝玉器的看法。

一般認為,明朝的玉器制作在工藝上是遠不如唐宋時期那麼精緻的,還被稱為“粗大明”。但這件文物的發現,卻告訴我們明朝工匠也又頂級的技藝,也能做出精美絕倫的産品。

而之是以大部分玉器的做工并不細緻,或許隻是當時的審美粗犷豪放罷了。

參考資料:《古今注·輿服》、《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