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得志离开晋冀鲁豫野战1纵,留在晋察冀,为何上级派杨勇接替?

1945年抗战结束后,晋冀鲁豫军区先后成立6个纵队,分别是1纵、2纵、3纵、4纵、6纵、7纵,司令员分别是杨得志、陈再道、陈锡联、陈赓、王宏坤、杨勇。

杨得志离开晋冀鲁豫野战1纵,留在晋察冀,为何上级派杨勇接替?

在刘邓麾下,很少提起杨得志的名字,对7纵的战绩也鲜为人知,这是为何?

其实,1945年成立的6个纵队,与之后刘邓指挥的纵队,略微有所调整。

1945年9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1纵、2纵、3纵、4纵,而6纵、7纵分别在11月成立。

杨得志参加过邯郸战役后,根据军委战略需要,被派往东北打仗。只是到冀东形势发生变化,而没有抵达,留在晋察冀军区。

留在晋察冀后,1纵没有重返建制,而是留在晋察冀军区,并在此1年时间。也就是说,杨得志在刘邓麾下任职时间极短,只有几个月而已。

杨得志离开晋冀鲁豫野战1纵,留在晋察冀,为何上级派杨勇接替?

1946年12月,1纵归建刘邓麾下,因晋察冀缺干部,杨得志与副司令员曾思玉,以及参谋长留下,苏振华政委带队南下。

1947年5月,根据上级指示,1纵和7纵合并,组建新1纵。

7纵和1纵都是来自冀鲁豫军区,杨勇对这两支部队很熟悉。

杨得志离开晋冀鲁豫野战1纵,留在晋察冀,为何上级派杨勇接替?

抗战中期,杨得志率部开辟冀鲁豫军区,任司令员,杨勇率领部队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发展成为鲁西军区。为适应发展需要,两个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杨得志为司令员,杨勇为副司令员。

直到1944年,杨得志调离去延安任职,而杨勇到1945年任军区司令员兼七纵司令员。

杨得志离开晋冀鲁豫野战1纵,留在晋察冀,为何上级派杨勇接替?

1纵缺纵队司令员,7纵需要加强军事政治工作。两支部队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加强军事力量,军事指挥和政治工作也能达到加强。

在这样情况下,两个纵队合并为新1纵,下辖4个旅,兵力在2.5万左右。

在后来的鲁西南战役和挺进大别山作战中,1纵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郓城攻坚战中,一个纵队歼敌1.5万,受到刘邓首长通电嘉奖,并记大功一次。

1949年,渡江战役后,杨勇率领3个军解放贵州,为解放大西南做出很大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