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党史天天学】八路军用这门迫击炮当场击毙日军“名将之花”

【党史天天学】八路军用这门迫击炮当场击毙日军“名将之花”

一门中国制造的迫击炮,曾立下特殊功勋。英勇的八路军战士用它击毙了日军旅团长、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他也是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指挥官。这一击杀,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辉煌一笔。今晚的夜读,一起回顾这场胜利。

解码:文物背后的抗战史——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视频来源:人民网)

迫击炮结构简单、轻便灵活、易于制造,是抗日战场上我军杀敌的利器。这门迫击炮由太原兵工厂制造,炮管、炮架、方向机、底座等各部分均保存完好。

【党史天天学】八路军用这门迫击炮当场击毙日军“名将之花”

黄土岭战斗中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

1939年10月底,日军向晋察冀的北岳区进行冬季大“扫荡”。11月3日,日军第2混成旅团第1、4大队由涞源分三路向银坊、走马驿进犯。八路军在涞源有出色的情报网,准确掌握了日军动向。晋察冀第1军分区司令杨成武指挥所部在雁宿崖伏击进犯银坊的日军第1大队,该路500余日军全部被歼灭。杨成武熟知日军遭打击后必来报复的规律,战斗结束后迅速转移。

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急率1500人从涞源赴雁宿崖救援,11月4日到达雁宿崖时,第1大队已被歼灭。阿部规秀一个月前刚晋升中将,并被任命为日本天皇侍从武官,本想带着战场上的军功赴东京上任,结果被打了个响亮的耳光。他恼羞成怒,决定继续向东寻找我军主力进行报复。

杨成武向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建议再次伏击日军,聂荣臻指示将日军诱至黄土岭,利用有利地形进行伏击。11月7日前,晋察冀军区1团、2团、3团、25团及120师特务团等部队在黄土岭——上庄子——寨坨一线山谷周围完成设伏。日军在我小股部队诱击下,于6日黄昏进抵黄土岭,在该地宿营。

11月7日上午,阿部规秀率部从黄土岭向上庄子方向边侦察、边交替掩护前进。下午3点左右,日军全部进入我军包围圈中。我军埋伏的各部队从四面展开猛烈攻击,将日军压缩在长约1500米、宽约100米的山谷里。日军猝不及防,急忙抢占附近高地,向我军阵地反扑,双方展开激烈的山地争夺战。

晋察冀第1军分区的4门迫击炮和120师特务团的3门迫击炮参加了黄土岭战斗。1团团长陈正湘发现,在山谷中间教场村一个独立院落以南中间的小山头上,有几个挎战刀的日军军官在用望远镜向我方观察,随即下令用迫击炮轰击。迫击炮连在连长杨九坪率领下,操纵4门迫击炮开炮射击,准确命中目标。

【党史天天学】八路军用这门迫击炮当场击毙日军“名将之花”

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的炮兵阵地

著名作家魏巍当时任1团1营教育干事,亲眼目睹了炮击:“浓烟过后,倒下了好几具尸体,其余的都跑到房子里去了。”当时我军并不知道,被炸死的日军军官中有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3个多小时后,阿部规秀伤重不治毙命。

阿部规秀毙命后,日军失去最高指挥官,陷入慌乱。后方日军紧急派飞机空投军官和补给,勉强稳住阵脚。次日,在日军救援部队即将赶来,对我军形成反包围的不利情况下,我军撤出战斗。雁宿崖、黄土岭两次伏击战,我军共歼敌1500余人。

11月21日,日本广播公布了阿部规秀的死讯。22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阿部规秀部队长壮烈战死”,称此前中日交战中,“未见过中将级军人战死之例”,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毛泽东在延安从各方广播中得知消息,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发来电报,查证此事,并指示对有功部队进行嘉奖。蒋介石也给朱德总司令发来嘉奖电报。

这一胜利在当时震动了中国和日本,有三个意义。第一是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用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再次警告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日本穷兵黩武,发动侵略战争,注定没有好下场;第二是极大的振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士气、民心,进一步提高了坚持抗战到底、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勇气;第三是用铁的事实,有力驳斥了一些顽固分子所散布的八路军“游而不击”等无耻谰言,在国内外提高了八路军的声望和影响。

近日要览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董晶晶

稿件来源:党史学习教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