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秦帝国之崛起》之范雎:设计了国策却设计不了自己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秦昭襄王时期,是秦国强势大发展时期,尤其是远交近攻策略的提出,使秦国在快速扩张的路上加速奔跑。而这一国策的设计者,就是后来成为相国,被封为应侯的范雎。

出道初期,郁郁多年不得志

范雎本是魏国人,早年也曾在各诸侯国中游说,想侍奉魏王,但由于家境贫寒,无法自助,只能委曲求全,在魏国中大夫须贾处混日子。然而,因为跟着须贾出使齐国,须贾和宰相魏齐怀疑他出卖魏国,便对范雎百般羞辱,欲置之死地。好在范雎命大,不仅没有死,还偷偷跟着秦国的使者,到了秦国。但当时的秦昭襄王并不喜欢天下的说客,范雎在秦国待命一年多。

《大秦帝国之崛起》之范雎:设计了国策却设计不了自己

抓住机会,成全自己,成就秦国

过了一段时间,范雎瞅准时机,向秦昭襄王上书一封,态度之诚恳,内容之真切,终于打动秦王,得以面见秦王,向秦王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针对秦国当时要攻打齐国的决定,范雎认为,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远方的齐国,即使打胜了也无法得到土地,还会劳民伤财。当年齐国攻打楚国,开辟了千里之地,但因距离遥远,自己不仅没有得到一寸土地,还因此产生内乱。不如结交远邦而进攻近邻,这样得到一寸土地是一寸土地,得到一尺土地是一尺土地。这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之策。按照这一策略,范雎又提出了针对韩国和魏国的策略,一个秦国图谋中原的计划悄然成型。

之后,范雎又根据当时秦国内宣太后专权,太后弟弟等人把持朝政一事,向昭襄王进言,最终废弃了太后,把太后弟弟等四人驱赶到关外。昭襄王任命范雎为相,封为应侯,范雎也由此走上权力的顶峰。

《大秦帝国之崛起》之范雎:设计了国策却设计不了自己

有仇必报,置个人利益于国家利益至上

范雎在魏国时,曾被须贾、魏齐等人羞辱,这让他一直怀恨在心。做了秦朝宰相后,一直想着报仇。适逢须贾出使秦国,范雎不顾外交礼仪,对须贾同样百般羞辱,并让他给魏国国王捎信,交出魏齐的人头,不然派兵屠杀魏国国都大梁。魏齐听到后非常害怕,连忙逃到赵国平原君家里。昭襄王得知此事,竟然帮着范雎写信给平原君,把平原君骗到秦国扣押,逼其交出魏齐。平原君不肯,昭襄王又写信给赵王,再次以出兵相威胁,魏齐无奈,只得再次出逃,但已无人敢将其收留,最后割脖自杀。赵国将其人头送到秦国,秦国才将平原君放回去。

《大秦帝国之崛起》之范雎:设计了国策却设计不了自己

嫉贤妒能,任人唯亲,难逃凄凉结局

白起是秦国的战神,长平一战,将赵国的军队几乎全歼,本可以乘胜追击,一举攻下赵国首都邯郸,灭亡赵国。但范雎觉得,如果这样,白起的功劳就会超过自己。便和赵国串通,说服昭襄王同意赵国割地求和,撤回白起。不久,秦国又决定攻打赵国,但白起觉得时机已过,不能取胜,加之身体不好,不愿出战。范雎又不断在秦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最终秦王将白起赐死,一代名将从此归于尘土。

郑安平在范雎受辱时帮他逃出,范雎就举荐他做将军去攻打赵国,结果被赵国包围,情急之下,带着两万人投降了赵国。王稽在范雎受辱时将他带到秦国,并推荐给昭襄王。范雎就举荐他担任河东郡守,由于跟外国勾结,被处死,作为举荐人,范雎觉得难逃罪责,虽然秦昭襄王并没有责怪他,但他总觉得不踏实,正好一个叫蔡泽的谋士来到秦国,游说范雎,范雎便举荐蔡泽为相,自己辞去相国回家,不久病死家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