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与徐达并列的名将,奈何朱允炆用错了

《战国策》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即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是为其有长远的打算,而不是一时的溺爱,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这方面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与徐达并列的名将,奈何朱允炆用错了

朱元璋出身贫寒,年少时曾经历过诸多的艰难困苦,在那些艰难岁月里,都有妻子马皇后与他一起度过,所以他对马皇后的感情非常深,对马皇后所生的孩子朱标也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

1364年,朱元璋自封为吴王,立刻将朱标立为世子,4年之后朱元璋称帝,朱标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太子。大概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朱标与朱元璋的性格很不相同,所以尽管他备受宠爱,但是在遇到不符自己见解之事时,依然会向朱元璋据理力争。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与徐达并列的名将,奈何朱允炆用错了

《明书·懿文皇太子纪》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朱标见到朱元璋杀害了很多功臣名将,心中很是不忍,于是向朱元璋提出异议。朱元璋大怒,追打朱标,朱标跑的时候故意将怀中马皇后的画像掉在地上,让朱元璋很是感伤,于是不再去打他,而是好好给他讲道理。

朱元璋讲道理的方式也很奇特,他并没有干巴巴地讲道理,而是让朱标去握住一根布满了刺的拐杖,朱标当然握不住,朱元璋将拐杖上的刺都给削掉,再让朱标去握,他一下子就握住了,这个时候朱元璋才语重心长地解释说:“孩子,我现在就是给你拔掉那些刺啊。”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与徐达并列的名将,奈何朱允炆用错了

在朱元璋看来,当年跟着自己打天下的那些老兄弟,以后都可能成为自己儿子接掌权位后的“刺”,所以找各种理由将那些“刺”给拔掉了,不过却留下了一个与徐达并列的名将耿炳文。

耿炳文的父亲是很早就跟随朱元璋奋斗的老部下,而耿炳文本人则是在22岁时就已经接管了父亲的队伍,多次打败了张士诚等强大的割据诸侯,后来更是率军随着徐达远征大漠,功劳与徐达并列,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军事特点,那就是善守不善攻。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与徐达并列的名将,奈何朱允炆用错了

朱标作为朱元璋的皇太子,天资聪颖且为人仁厚,若登基称帝那自然是顺理成章无人不服,可惜他的寿命比较短,在37岁时英年早逝,这个时候朱元璋64岁。皇太子去世了,国家还是得有继承人的,朱元璋对朱标爱得极为深沉,于是就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规定朱允炆为自己的继承人。

同时朱元璋也知道,这样一来肯定会有人不服气,尤其是自己那个在沙场上出生的老四朱棣,等自己去世后极有可能造侄子的反,为了防止朱棣造反,他给朱允炆留下了耿炳文这员本是留给朱标的猛将。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与徐达并列的名将,奈何朱允炆用错了

朱元璋相信,朱棣的军事才华虽然突出,但也绝对攻不破耿炳文的防御,只要在短时间里无法攻破,那么朝廷就可以从容地调兵遣将灭掉朱棣。朱元璋给子孙们做好了万全的准备,1398年他安然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次年八月,燕王朱棣兴兵造反,朱允炆以祖父朱元璋留下来的名将耿炳文为元帅去镇压。耿炳文在初次交战后失利,于是继续发扬自己善于守城的长处,将兵力都集中在城中,朱棣完全无可奈何。朱棣知道相持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散布谣言,说耿炳文作战不行,自己最怕的只是李景隆。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与徐达并列的名将,奈何朱允炆用错了

朱允炆立马中计,因为他不知道耿炳文善守不善攻,眼见他攻击失利后就一直龟缩不出,果断将大军元帅换成了李景隆,结果大败,朱棣直接打入京城,朱允炆就此失踪,而耿炳文也在次年自杀。

耿炳文本是世之名将,朱元璋将其留下来,本可助朱允炆渡过难关,奈何朱允炆不懂得祖父的良苦用心,硬是让耿炳文这员善守之将去进攻,结果导致自己的基本盘都没有守住,实在是用错了人的典例。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与徐达并列的名将,奈何朱允炆用错了

其实这个故事放到现在也是一样的,很多人本来具有非凡的能力,但被领导放到了不恰当的位置上,结果就导致了整个组织的灾难。

参考资料:《明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