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于凤至逝世前,为何坚持在自己墓地旁留一空穴?碑上4字道出真相

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张学良写给于凤至

于凤至逝世前,为何坚持在自己墓地旁留一空穴?碑上4字道出真相

每每说起张学良,大家总是不由自主地聊起他和赵四小姐的“传奇爱情故事”,然而作为张学良原配夫人的她,却似乎毫无存在感,在张学良眼里,她甚至只是个“大姐”,殊不知这位女子,才是真正的传奇人物,在美国华尔街,她被称为“东方女股神”,预测能力出神入化。

1990年,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山顶上自己的豪宅中去世,去世前,她坚持在自己的墓地旁留一空穴,并让人刻下4个字,张学良见后,泪流满面。

于凤至逝世前,为何坚持在自己墓地旁留一空穴?碑上4字道出真相

于凤至,1897年出生于奉天怀德(今吉林省公主岭市)一富裕人家,她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富商于文斗,父亲为她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希望她未来像凤凰那般,展翅飞翔,雍容华贵。而于凤至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无论学什么都很快,5岁熟读四书五经,8岁能书会画,如此才女,自然受尽全家人的宠爱。不过此时的他们哪里知道,于凤至的“凤命”,却成为让她一生痛苦的起点。

早在20世纪初时,于文斗就曾帮助过张作霖,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作霖听闻于文斗有个名叫“凤至”的女儿,是天生的“凤命”,张作霖深信“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是难得的姻缘,若是二者相结合,将来一定是大富大贵、前途无量,于是便想撮合自己的儿子张学良和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

于凤至逝世前,为何坚持在自己墓地旁留一空穴?碑上4字道出真相

听了张作霖的话后,于文斗也非常满意,于是一拍即合,就这样给两个素未蒙面的年轻人做了主。1916年,张学良和于凤至在郑家屯举行婚礼,这一年张学良15岁,于凤至18岁。为了表达自己对恩人的尊重,结婚当日,公公张作霖就宣布,不准儿子娶姨太太进门,张家也只承认于凤至这一个儿媳妇。

而进入张家的于凤至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对长辈,她用心侍奉、毕恭毕敬;对下人,她温柔和善,从不摆架子;对丈夫,她更是言听计从,把他照顾得很好,最关键的是,婚后于凤至连生1女3子,从而稳坐“东北第一夫人”的位子。

与此同时,于凤至也不忘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孩子稍大,她就向张作霖请示,表示想去大学继续学习,最后成功拿下了大学文凭,后来屡屡为张学良排忧解难。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于凤至逝世前,为何坚持在自己墓地旁留一空穴?碑上4字道出真相

但很可惜,张学良却并不珍惜,首先,他是个花花公子,到处留情,对妻子非常不尊重;其次,他本就对这桩包办婚姻不满意,还老用“大姐”这个称呼羞辱于凤至(于凤至比他大3岁)。但对于这一切,于凤至都选择了忍让和包容。

可也正是她的忍让,让张学良得寸进尺,1927年,张学良遇见了赵四小姐,并对她一见钟情,两人立刻坠入爱河,一时之间,张学良的婚外情闹得沸沸扬扬。此时于凤至却主动站了出来,她将赵一荻接回家,如姐妹般待她,从此三人一起进出,十分和谐,那些不知情的群众,还纷纷对张学良发出了羡慕。然而谁又真正为这个可怜的女人想过呢?

于凤至逝世前,为何坚持在自己墓地旁留一空穴?碑上4字道出真相

在往后的岁月里,张学良经历了很多磨难,而于凤至却始终不离不弃,伴他身侧,张学良似乎也被她打动,试着接受她,然而命运却再次和于凤至开了个大玩笑——她被诊断患上乳腺癌。为了更好地治疗疾病,她孤身一人前往美国,却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别。

经过治疗,于凤至慢慢好了起来,然而国内的丈夫却被幽禁,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几个孩子,于凤至不得不留在美国。然而带来的钱很快就用光了,丈夫获释遥遥无期,自己的病后续还要花钱,子女们上学也要钱,为了活下去,她来到了华尔街。

于凤至逝世前,为何坚持在自己墓地旁留一空穴?碑上4字道出真相

凭借着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和在东北大学学到的知识,以及作为昔日“东北第一夫人”的胆识,于凤至很快就在华尔街闯出了一番天地,赚得盆满钵满,不但解决了子女的读书问题,一家人也在美国买下了豪宅,衣食无忧。

而此时她最牵挂的,仍然是在国内的丈夫,然而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于凤至被迫和张学良离婚,离婚后次年,张学良便和赵一荻结婚了,而大洋彼岸的于凤至,不但真诚祝福他们,甚至买下一栋别墅,想着以后张学良和赵一荻可以搬来住,但她,却是等不到了。

于凤至逝世前,为何坚持在自己墓地旁留一空穴?碑上4字道出真相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美国家中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按照她生前遗嘱,她的财产和房子留给张学良,并且要在她的墓旁挖一处空穴给他,而于凤至的墓碑上,则刻着这样4个字——“张于凤至”,原来,她对他的爱,从未消失过。

于凤至逝世前,为何坚持在自己墓地旁留一空穴?碑上4字道出真相

而在于凤至逝世后,张学良才来到了她的墓前,看到这处空穴和墓碑上4字,张学良不禁落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