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最“危险”的动物,抗日老兵:看见后宁先停火,也要将其击毙

很多人都认为战争的参与者是人类,每个国家也都会进行征兵,但你不知道的是在二战期间,在太平洋战场上出现了狗部队,据统计,一只名为“斯莫基”的狗参与了12场战斗,有8次获得了“战场之星”勋章。

二战最“危险”的动物,抗日老兵:看见后宁先停火,也要将其击毙

波兰军队中也曾出现过熊战士,一只名为沃伊泰克的熊在战场上负责搬运炮弹,后来还被授予了军衔和编号;还有一种最“危险”的动物,抗日老兵在战后透露:看到后宁先停火,也要将其击毙。

它便是信鸽,据近代科学研究证明,信鸽是从“始祖鸟”演变而来的,始祖鸟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小型恐龙。

二战最“危险”的动物,抗日老兵:看见后宁先停火,也要将其击毙

几万年前,野鸽会成群结队的飞翔,并且鸽子具有本能的爱巢,归巢性强,野外觅食的能力也强,于是人类认识了鸽子,将有意无意将鸽子作为家禽饲养,并且对其进行培训。

据相关史料记载,在5000年前,埃及和希腊人已经把野生鸽驯养成家鸽,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开始使用飞鸽传书,而我国在秦汉时期,宫廷与民间都希望饲养鸽子,对鸽子进行训练,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并用到了飞鸽传书,向皇帝汇报情况。

二战最“危险”的动物,抗日老兵:看见后宁先停火,也要将其击毙

在隋唐时期,南方广州地区也开始使用信鸽通信,在海上的劳动人民会用到信鸽向家人保平安,《鸽经》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部记载鸽子的专著。

而在战场上,获得情报事关重要,著名军事家约米尼曾说:“要想使战争能够获得胜利,最安全可靠的办法是一定要等到对敌情有了完全正确的情报之后,再来采取行动。”也就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1901年,日本特工从我国民间的养鸽人那购买了300只信鸽,然后秘密运往了日本,到1931年时,日本军鸽的数量达到了14200只,军鸽在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战最“危险”的动物,抗日老兵:看见后宁先停火,也要将其击毙

正因为军鸽的存在,在各地的日本特工能够很好的进行情报传递,因此日方在悄无声息中获取了我国的情报,对我国很多事情了如指掌,并且我国也难以截获到日军的情报,导致损失很大。

当时我国也还没有形成军鸽的概念,虽然古时会通过信鸽进行通信,但在二战时期,我国在前期确实忽略了这一点,国民也认为日本养鸽子不过是为了吃,后来日军驻南京的军鸽管理所暴露,我国才恍然大悟。

二战最“危险”的动物,抗日老兵:看见后宁先停火,也要将其击毙

因为前面吃过大亏,知道原因后,就不愿再重蹈覆辙,我国百姓也会有事没事朝天望望,能杀一个个字就杀一只鸽子,既可能消除了隐患,还能饱餐一顿。

于是日本的军鸽陆陆续续从我国上空消失,我国也开始培养军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除了发生在我国的战事用到了军鸽,北非战场也用到了信鸽,英国方面共养了25万只信鸽,其中有32只被授予了迪金勋章。

二战最“危险”的动物,抗日老兵:看见后宁先停火,也要将其击毙

英国的信鸽玛丽曾负伤22次,但它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而且信鸽即使面对强大的雄鹰,也毫不畏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