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总统普京
12月25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对西方抹黑苏联及苏联领导人的言论进行了强烈抨击,他表示,二战时期领导苏联对抗纳粹德国的领袖斯大林并没有像当时欧洲的主要领导人一样同希特勒进行直接沟通,这维护了苏联的名誉。值得一提的是,普京是在斯大林诞辰140周年之际这一重要时刻提出这个观点的。
1938年,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左一)与希特勒会面
普京表示,二战之前与二战初期欧洲强国长期奉先绥靖政策,置他国利益于不顾,为了保存自己实力而将祸水东引,使得希特勒和整个纳粹德国的野心不断膨胀,最终导致战事扩大并蔓延到苏联。
而普京发表此番论断的原因,是之前欧洲议会刚刚通过的一项关于历史记忆的议案中,称“苏联鼓动纳粹德国挑起了二战”。
斯大林与列宁的合影
其实现在的西方各国,就是欺负死人不会说话,虽然俄罗斯继承的苏联主要的衣钵,但是在意识形态上与苏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过在针对苏联卫国战争的态度上,俄罗斯人民的立场从来没有变过,这也是为什么普京对欧洲在二战问题上抹黑苏联如此生气的原因。当年的苏联如果没有抵挡住纳粹德国的进攻,那么自然也不会有现在的俄罗斯。
苏联红军解放柏林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仅俄罗斯联邦就损失了超过2700万人,是同盟国中损失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与中国相当,整个苏联在二战中的伤亡人数总数占1939年人口的近14%,而美国这一比例为0.32%,英国为0.94%,法国为1.35%,中国约为3%左右。为了二战同盟国阵营的胜利,苏联付出了巨大牺牲。
当然,苏联并不是仅仅付出巨大牺牲,也收货了巨大的战果,要知道,首先进入柏林的军队就是苏军,并成功的让苏联红旗飘扬在柏林上空。据统计,苏联一共从纳粹德国手下解放了超过一半的欧洲国家。
《兵临城下》一开始,主角甚至都没有枪
其实,从苏联解体后到现在的数十年间,西方一直试图“解构苏联历史”。很多著名的二战影视作品,例如《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等,都把美英等国在二战欧洲西线战场的作战描绘的淋漓尽致,把美英盟军的形象拍的非常高大上。西方的影视作品并不是没有描写过苏联的卫国战争,例如美国人拍摄的描写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兵临城下》,尽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但是也存在抹黑苏联的情况,如片子一开始苏军连轻武器都配不齐的现象。
《潘菲洛夫28勇士》是一部出色的卫国战争电影
近年来,俄罗斯也制作出了多部反应卫国战争的艺术作品,不少片子都非常精彩,如《潘菲洛夫28勇士》等。但是由于西方对国际舆论的掌控能力,民众都开始对苏联曾经的功绩逐渐遗忘,甚至一提到苏联就是负面的评价。在美剧《切尔诺贝利》等抹黑苏联的作品的进一步影响下,这种现状只会更加严重。
俗话说得好,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西方的这种行为,早晚会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