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这是史说星语的第272篇原创文章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争霸战,然而晋国最初是处于被动局面,结果晋文公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他是怎么做到的?

先来看城濮之战的诱因,宋成公见晋文公勤王之后,威望日高,国势日强,遂于周襄王十八年(前634年)叛楚而与晋通好。楚成王对此事极为恼怒。当时恰值齐、鲁两国交战,鲁向楚求援、楚军正出军援鲁伐齐之际,遂移一部兵力围宋之缗邑(今山东金乡)。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宋成公仍不肯屈服,楚成王遂自率楚、陈、蔡、郑、许五国联军攻宋,包围了宋都睢阳。宋成公派大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援。晋文公雄心勃勃,正欲争霸中原,这是极好的机会。但晋国刚刚恢复不过四年,而楚国军力强盛,又已控制了中原各国,在这种形势下,是否援宋不得不慎重考虑。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如不出兵救援,则不仅失去宋国,也将失去其他小国对晋国的信赖,晋、楚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区,必将牢固地为楚所控制,楚国的锋芒,将直接威胁晋国。如出兵救宋,则从兵力对比来说,楚国实力较晋为强;从地理形势来说,晋距宋远,且有曹、卫两个楚国的盟国隔于中间,劳师远征,困难甚大。因而,晋文公有些犹豫,定不下决心。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晋将先轸从当时的战略形势出发,认为必须出兵援宋,因为这关系到晋国争霸的前途。他向晋文公分析援宋的重要意义:报答宋国在晋文公流亡时所施的恩惠,解救其于危难之中,树立晋国在诸侯心目中的威信,奠定晋国建立中原霸权的基础,全部在此一举。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接着狐偃针对远道救宋的不利情况想出了攻其必救、调动楚军北上、从而改变主客形势的办法,说“楚始得曹,而新昏(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宋免矣”。晋文公采纳了这个调动敌人、变被动为主动的作战指导,决心援宋。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正月,晋文公集中兵力于晋、卫边境,借口在流亡时曹共公对他无礼,兴兵问罪,向卫国借道。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卫成公不允,晋军于是秘密撤回,绕道从南河(今河南汲县南黄河渡口)渡过黄河,突然袭占卫国五鹿(今河南清封西北),以此为前进基地向齐军靠拢,以威胁不久前占领了齐榖邑的楚军侧背。这一行动,不仅争取到了齐昭公与晋文公在敛盂(今河南濮阳南)会盟,而且迫使鲁国不敢出兵助楚,保持中立,使晋军避免了两面作战的危险,得以集中兵力进攻曹、卫。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卫成公见齐、晋同盟声势浩大,也请求加盟,未得答允,只得向楚告急。卫人起来驱逐了卫成公,晋国不战而占领了卫国。这时晋国中军元帅郤毂病死,晋文公因先轸在战争初期的表现确如赵衰所赞“先轸有谋”,遂升他为中军元帅,指挥全军。先轸任统帅后,攻破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南),俘虏了曹共公。晋攻曹、卫,本来的目的是调动楚军北上,以解宋都之围。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但楚军并不受调动。宋再次向晋告急。当时齐、秦虽与晋先后订立了盟约,表示支持但并未实际出兵,仍意图观望。晋文公因之有所顾虑,认为“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应采用外交手段,促使齐、秦改变观望态度。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他向晋文公建议:让宋国准备送晋的重礼分送秦、齐,请他们出面调解,劝楚撤兵,但仍扣留曹共公不放,并将曹、卫部分土地割送给宋。曹为楚新得盟国,卫与楚又有亲戚关系,楚因此必然不肯同意撤兵。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秦、齐国君,既喜宋之财物,又怒楚国之拒绝,自然将与我们合作共同击楚。晋文公采纳了先轸的建议,秦、齐两国果然均在调解被拒之后出兵助晋,使总的战略形势转化为对晋有利。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楚国的战线甚长,最北的在齐的榖邑,主力在睢阳,后方较为空虚。齐、晋、秦、宋联合,如果秦军由紫荆关进攻申邑,则楚军将腹背受敌。楚成王深知晋文公之才能,见齐、秦、晋已经结盟,战略形势对己极为不利,惟恐秦军进攻申邑,于是决定撤宋之围退兵,以避免与晋进行决战。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他下令包围宋都的主将子玉撤去宋围率军返国,又怕子玉性情刚烈,告诫他说:“无从晋师(不要受晋国的引诱而与之决战),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岂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同时令申公叔侯撤齐榖城之戍,将该地交还齐国。楚成王自己率军退至申邑。子玉骄傲自负,企图打一个胜仗以提高他在国内的威望与地位,不肯退兵,并请求楚王允许他与晋军决一死战。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楚成王极为不满,但并未再次下达必须撤军的命令,也不肯为子玉多留兵力,仅将西广(楚王的亲随部队)、东宫(太子卫队)和若敖六率(子玉的私属族兵600人)前往应援。子玉得到援兵后,企图调动晋军南下,以便以逸待劳,在有利于自己的战场上与晋决战,诈称愿意和解,派使者带着晋国绝不可能同意的条件前去晋营谈判。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要求首先“复卫国而封曹”,然后他们就“释宋之围”。晋如同意楚的条件,等于将已吞并的战果——曹、卫两国重新吐出,而楚只不过放弃一个根本没有得到的战果——宋。何况这样的政治后果是:曹、卫将更加惧楚而恨晋,宋国也会因晋军不援和退出土地而不满于晋。即使从军事角度看,今后也未必再有秦、齐共同出兵助晋的有利战机。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所以晋国君臣都不同意接受楚的条件。狐偃提出机不可失、就此进战的建议。先轸将计就计,以诡对诈,一面针对曹、卫急于复国的心理,秘密允许他们复国,但要求他们与楚断交;一方面针对子玉骄傲自负的性格,故意扣留前来谈判的使臣,激其发怒轻战,一俟楚撤宋之围,寻找决战时,再根据发展的情况,采取对策,相机将其歼灭。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前夕,晋文公如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晋文公十分赞赏先轸之谋,于是依计施行。一切都按照先轸的估计发展,子玉在接到曹、卫告绝及使臣被扣的消息后,果然大怒,立即撤宋都之围,率联军北上进攻晋军。

下一篇笔者带着你重点分析一下城濮之战的经过,又将展现出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你如何看待晋楚争霸

评论区交流一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