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人吹嘘刀枪不入,袁世凯不信邪,抬手就是一枪,最后结局如何?

晚清时期,国内局势一片动荡,各种矛盾重重。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广大农民阶级和腐朽清廷封建阶级的矛盾了。纵观封建历史上的各个时代,通常情况下,这种矛盾尖锐化后只有一个后果,就是各地爆发农民起义,最终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此人吹嘘刀枪不入,袁世凯不信邪,抬手就是一枪,最后结局如何?

不过,近代局势过于复杂,首先是历史规律发展到了该要淘汰封建制的时候,再加上西方列强插了一手,转移了主要矛盾。本来应该推翻清廷的农民起义,反过来视西方列强为罪魁祸首,且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看作洪水猛兽,义和团便因此诞生。

难以想象,在晚清摇摇欲坠的最后关头,民间竟还有义和团这样“扶清灭洋”的组织出现,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而更夸张的是,清廷在面对要扶持自己的义和团,因为受制于西方列强的施压,不得不将矛头反戈相向,对准了义和团,如今一看,实在是讽刺。

此人吹嘘刀枪不入,袁世凯不信邪,抬手就是一枪,最后结局如何?

由于义和团看见洋人就杀,看见洋人的建筑就烧,如教堂,使馆等。列强不得不对慈禧施压,慈禧也是怕洋人再打过来,便下令当时的山东巡抚毓贤带兵镇压义和团。

不过,这个毓贤却是个爱国志士。他表面上答应了慈禧,要将义和团围剿殆尽,实际却暗地帮助义和团反击洋人。后来此举被慈禧发现,毓贤也被免去了职务。

此人吹嘘刀枪不入,袁世凯不信邪,抬手就是一枪,最后结局如何?

那么,毓贤被免职后,负责镇压义和团的胆子落到了谁身上呢?这个人便是袁世凯,由于拍得一手好马屁,袁世凯得到了慈禧的重用。1899年,其被调往山东济南,接替毓贤山东巡抚的职务,同样也是为了镇压义和团。

袁世凯自然不是什么善茬,只要是能满足利益,他啥事都能干出来。到山东继任后,袁世凯便开始了对义和团如火如荼的镇压。

此人吹嘘刀枪不入,袁世凯不信邪,抬手就是一枪,最后结局如何?

而当年义和团有个特点,其是个民间组织,为了吸引百姓参加。他们不惜通过在街头卖艺,表演诸如“金钟罩铁布衫”之类的绝活来吸引百姓参加。同时,还推出了一种叫义和拳的拳法,声称练了之后能包治百病,强身健体,从而又骗了一大波团员。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袁世凯对义和团的这些举动早有耳闻。便想着要亲自见识一下。这不,借着新上任山东巡抚的名义,袁世凯掩盖了自己的意图,向义和团示好。甚至将团里几个大师兄请到府上吃饭。

此人吹嘘刀枪不入,袁世凯不信邪,抬手就是一枪,最后结局如何?

这些义和团的团员一个个都没什么文化,不但迷信,还很愚昧。席间,他们便开始在袁世凯面前吹嘘自己的神功有多么厉害。尤其那几个表演“金钟罩铁布衫”的,更是号称自己能刀枪不入。

袁世凯自然不信邪,他便想着要测试一番。义和团的这个几个大哥本来就是江湖卖艺出身,小试牛刀的刀剑穿刺对他们而言根本不在话下,他们以为袁世凯也会点到即止,便撒开了膀子,让袁世凯尽情测试。

此人吹嘘刀枪不入,袁世凯不信邪,抬手就是一枪,最后结局如何?

没想,袁世凯话音刚落,从腰间掏出一把手枪,抬手就是一枪,这个会“金钟罩铁布衫”的大师兄便应声倒地,胸膛直接被炸开了花。

这时,同行的几个“大师兄”才发现这是鸿门宴。个个胆子都被吓破了,不敢有所动作。袁世凯也算是杀鸡儆猴,打发这些前来赴宴的义和团团员回去后,他们再也没敢动山东地区的洋人。

此人吹嘘刀枪不入,袁世凯不信邪,抬手就是一枪,最后结局如何?

而没两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慈禧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也在民间彻底消亡。有没有义和团的扶持,都延长不了清廷的气数。《辛丑条约》签订没过几年,清政府也随之宣告彻底灭亡,算是和义和团相爱相杀,共生共灭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