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齐桓公重用管仲,对曾经的仇人不计前嫌,实在令人敬佩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让小编来带你走进历史,了解历史。

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曾经得罪自己的人。如何对待自己曾经的仇敌?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些人可能穷其一生去报复,永远无法释怀和原谅。有些人虽然做到了原谅,但是心底里却无法真正接受对方的道歉。还有一些人,他们能够真正做到不计前嫌,虚怀若谷,不仅不报复对方,甚至还和对方成为了朋友,这样的人实属难得,其博大胸襟让人敬佩。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对待自己曾经的仇敌,能够做到冰释前嫌,用人不疑,难怪他最终会成就一番伟业。

齐桓公重用管仲,对曾经的仇人不计前嫌,实在令人敬佩

当时的齐国,王位几经更迭,起初倒也国泰民安,但是逐渐国事便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最终招致祸乱。齐国大夫趁乱讨伐齐国国君,将他刺杀于寝宫之中。当时国君的两个儿子都不在国内,齐国国乱无君,他们自然想抢先一步回国,好继承王位。曾经的兄弟,此时便变成了竞争对手,快人一步便能成为国君,慢人一步则会成为阶下囚,甚至失去性命。其中的一个公子叫做纠,他的老师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管仲。先前他便处处帮助纠,几乎到达了竭尽全力的地步。

齐桓公重用管仲,对曾经的仇人不计前嫌,实在令人敬佩

管仲为了帮助纠取得王位,就快马加鞭赶回国,在路上他碰到了公子小白。管仲看到小白以后,心里便生了一计,假意上前搭讪,询问小白种种问题,然后趁小白掉以轻心之际,转身搭箭,瞄准小白,尖锐的箭只穿小白心窝,一时间鲜血横流。等到随行的鲍叔牙反应过来时,管仲早已逃跑,小白则跌倒在车上。不过小白也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反应极快,刚刚的箭根本就没有射穿他的心窝,而是射在了他的衣钩上。他将计就计,咬破自己的舌头,制造出死亡的假象,防止管仲再射第二箭。

齐桓公重用管仲,对曾经的仇人不计前嫌,实在令人敬佩

管仲当然以为公子小白已经被自己射死了,他很开心的告诉了公子纠这一好消息。纠这一边当真以为小白已经死去,于是便高歌欢庆起来,同时再无压力,也就大大放慢了前行的脚步。谁能想到,小白趁机抢先一步赶到了齐国境内,登上了王位,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公子纠实在是开心得太早了,完全没有想到小白还有这一招,于是他便又匆匆忙忙的逃回了鲁国。也就是从那以后,两个人的命运便天差地别,一个已经贵为国君,一个仍然寄人篱下,四处流离。

齐桓公重用管仲,对曾经的仇人不计前嫌,实在令人敬佩

其实鲍叔牙心里很清楚,管仲是真正有谋略有能力的人,因而他心里十分担心,管仲会辅佐公子纠,日后卷土重来,争夺王位。而我们都知道,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不忍心杀死自己的朋友。于是一方面出于对朋友的考虑,一方面又是真心为国君考虑,他便建议齐桓公重用管仲。齐桓公起初气的火冒三丈,但是鲍叔牙一再劝说,他最终便接受了他的建议,重用管仲。果然,有了管仲的辅佐,齐国终于越变越强大。

齐桓公重用管仲,对曾经的仇人不计前嫌,实在令人敬佩

点评:这个故事当中的三个人,都有着极其可贵的品质。首先是管仲,他在辅佐公子纠时,便一心为主,赴汤蹈火,后来归附于齐桓公,他也能够尽心尽力的辅佐,其智慧和能力可见一斑。其次是齐桓公,对于曾经差点杀死自己的仇人,能够不计前嫌,重用他,这是多么难以做到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魄,他才能够成就最后的霸业。最后是鲍叔牙,在自己的朋友比自己优秀时,他不仅没有嫉贤妒能,反而处处为朋友和君主考虑,也许他的谋略确实比不上管仲,但是他的贤德却无人能及。

齐桓公重用管仲,对曾经的仇人不计前嫌,实在令人敬佩

总结:从古至今,能够有大作为的人,除了有能力有谋略,更重要的则是有气魄和胸襟。这样的气魄和胸襟一方面体现在如何对待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如何对待并伤害过自己的人。但凡能够做到像鲍叔牙那样不嫉妒他人,或者像齐桓公那样不计前嫌,我们的前路就会越发开阔,不会再被个人的恩怨纠纷束缚。眼界会决定一个人到底能够走多远,真正能够成大事的人,往往不拘小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忌讳想的太多,不能让个人的情绪和人际交往的繁琐束缚住我们前进的步伐,而要努力克服这些问题,成为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