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羹尧被捧上神坛,后又被坠入地狱,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不懂雍正

年羹尧少年得志,得到康熙重用,不到三十岁就成为主管一方的封疆大吏,之后驻守边防,屡次平定叛乱,无往不利。雍正继位后对他更加倚重,封其抚远大将军,主管西北的一切军政事务,简直就是当时的二皇帝,且西北官兵都到了只知年羹尧,不知雍正的地步,自古以来功高震主者都没有好下场,年羹尧以为自己会打破这个怪圈,不知收敛,招致雍正的忌惮打压。

雍正最初只是想惩戒年羹尧,可是被贬的年羹尧还是那么嚣张,雍正才痛下杀手,若说功高震主、恃才傲物是年羹尧获罪之因,那不懂雍正则是他死亡之因。

年羹尧被捧上神坛,后又被坠入地狱,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不懂雍正

或许我们可以从年羹尧的履历中探索一二,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之后累次升迁,康熙四十八年出任四川巡抚,主管四川政事,得到重用的年羹尧不负皇恩,执政期间廉洁自清,整顿吏治,四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时的年羹尧深感皇恩,兢兢业业,立志做个清廉的好官。

之后的几年,年羹尧一直忙于抵抗外来部落的入侵,保卫四川、西藏乃至大清朝的安宁,从编外人员到后勤,再到军事领导人,年羹尧用自己的实力得到了康熙的认可与倚重,用实打实的战功换得高官厚禄,康熙六十年,升任川陕总督,康熙皇帝亲赐他弓箭,命他固守边疆。

年羹尧被捧上神坛,后又被坠入地狱,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不懂雍正

康熙皇帝一生都奉行仁政,年羹尧就是他的包容信任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年羹尧一直都感念康熙皇帝的知遇之恩,当然那时他也有年轻人追求自身价值的冲劲与坦荡,所以不求享乐,一心立功报效朝廷,在康熙执政期间,表现可圈可点。不过他也犯了一个错误,一个认知上的错误,一个影响他后半生的错误,那就是他牢牢记住了康熙皇帝的仁慈,即使做错事,也会被原谅,大不了戴罪立功喽。

年羹尧被捧上神坛,后又被坠入地狱,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不懂雍正

雍正也很欣赏年羹尧,或者是因为看到年羹尧风头正劲,有心拉拢,在潜邸的时候就纳了年羹尧的亲妹妹年氏为侧室,登基之后,封为贵妃,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

雍正对这个大舅哥很看重,任其为抚远大将军,统领西部各省官员,主管西部所有军政事宜,年羹尧兵出奇招,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安定了清朝边境,年大将军也因此名震西陲,誉满朝堂,雍正大喜过望,觉得天下若是多几个年羹尧这样的臣子,大清安矣,对年羹尧大加封赏,甚至有种将他奉上神坛的感觉。

年羹尧被捧上神坛,后又被坠入地狱,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不懂雍正

可是福兮祸之所伏,风光正盛的年羹尧在雍正那很有话语权,官员任用,只有年羹尧推荐,雍正无有不准;朝堂之事,只要是年羹尧的意见,雍正无不重之听之。如此情形,文武百官都争相巴结年羹尧,当时还出现了“年选”,就是巴上年羹尧的门路,年羹尧选中的官员,之后就能飞黄腾达,朝堂都是如此,在边境军中更是以年羹尧马首是瞻,年羹尧的命令比雍正的圣旨好用得多。

这些雍正都是知道的,不过爱惜其才,边境之事需要仰仗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年羹尧被捧上神坛,后又被坠入地狱,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不懂雍正

再说这时的年羹尧,人到中年,不是当初初出茅庐的少年将领,已经是名满天下,受万人敬仰的大将军,心态有了很大变化,热衷于敛财享受,结党营私、自恃功高作威作福,惹了众怨,也有了托大的心态,在世人的吹捧下,他也觉得自己是无可替代的功臣,是大清朝的支柱,是雍正的恩人,理当享受这一切,大概自古以来的功高震主者都是这个心态,最后被灭掉了,年羹尧悲剧的很大原因就是如此。

年羹尧被捧上神坛,后又被坠入地狱,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不懂雍正

还有一点,他错误的估计了雍正,一直以来两人的私交很好,雍正也表现得很敬重年羹尧,朝中大事都听取他的意见,使年羹尧产生了一种错觉,我们是朋友、是兄弟,无论自己做什么雍正会允许,即使错了,雍正也会像康熙一样包容自己,可是雍正不是康熙,雍正执政靠的不是仁慈而是铁手腕,你年羹尧是功臣时,我可以放之任之,若你危及我的统治,祸乱我的国家,黑下脸收拾你也是必须的。

年羹尧被捧上神坛,后又被坠入地狱,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不懂雍正

不过雍正也还是顾及昔日情分的,开始打压他的时候也给他留了回旋的余地,可是年羹尧并未领会雍正心中所想,坚持自己的骄傲,继续我行我素,执着的认为雍正不会就此让功臣兄弟人头落地,结果落得了家破人亡的下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