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3日午夜,一代枭雄蒋介石在签署完最后一份“应变计划”后,在胡宗南的护送下,登上了隐蔽在新津机场,飞赴台湾的专机。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回到过大陆。
其实,在坐镇成都,准备川西决战之际,蒋介石的手中已经只剩下胡宗南这一张王牌了,就算加上各路杂牌军,也不过三十万人马,面对势如破竹的人民解放军,不过是以卵击石。
可在这之前,他的手中仍留有一张王牌——“西康王”刘文辉。

刘文辉作为四川争霸战中的主角之一,曾主政西康省十年之久,人称“西康王”。此人在主政西康省时,十分注重教育,他的执政理念,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透射着面向未来的宽广视野,可以说是民国发展进程中“黄金十年”的一个缩影。
刘文辉在西康省,掌握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且熟知川西地形,若为蒋所用,必定是一位猛将。可蒋介石在飞离成都之前,却下了一道命令,将这张“好牌”给丢掉了。
其实在抗战时期,刘文辉就已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产生了怀疑。蒋介石一边下令叫各地出兵抗日,一边将自己的亲信安排至地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老蒋这是借抗战为由,消除异己,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1938年出川抗日的刘湘战死,老蒋立刻撤销了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并派出自己的亲信张群担任了四川省主席。面对蒋咄咄逼人的态度,刘文辉意识到,若将四川拱手让出,那么不久后,自己的下场也会和刘湘一样。
因此,刘文辉联合四川地方势力,抵制张群入川。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党的地下成员,便和刘文辉搭上了线。此时的刘文辉,已经对南京国民政府失去了信心,有意向我党靠拢,可真正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却是蒋介石下的那道命令。
1949年11月30日,蒋介石飞赴成都,会见了张群、刘文辉、邓锡侯等人。明面上是为几人打气,实则观察其动静。这个时候的刘文辉,已经有了起义的想法。面对蒋介石的造访,他沉着应对,并未露出破绽。
可蒋始终无法对刘文辉放心,随即向胡宗南秘密下达了一条指令:
“拿掉”刘文辉。
蒋先是命令刘文辉、邓锡侯和胡宗南在川西联合办公,并派人准备将其家眷送往台湾。刘文辉明白,老蒋这是要架空自己,将其软禁在台湾。
面对蒋介石的计谋,刘文辉只用了一招——拖。他一面听从蒋介石的调令,一面听而不执行,蒋介石无可奈何之下,决定逮捕刘文辉。
1949年12月7日,蒋介石亲自邀请刘文辉、邓锡侯到军校商议川西决战一事,可暗地里早已部署好了伏兵,就等两人出现,将其一举抓捕。
刘文辉不傻,自然知道这是一场“鸿门宴”,压根就没打算去。他与邓锡侯商议过后,决定离开成都,前往彭县,当即通电起义。
蒋介石和胡宗南等了半天,也不见两人来,一问才发现,刘文辉早就离开成都了。蒋介石暴跳如雷,没想到他让刘文辉当了十几年的西康王,最后还是背叛了他。
1949年12月11日,刘文辉、邓锡侯和潘文华在彭县联名起义。坐镇成都的蒋介石,已成了孤家寡人,四面楚歌。此时的他才真正意识到,川西决战的计划已经彻底破产,局势已无法逆转。最后,在胡宗南、阎锡山等人的劝说下,他不得不踏上了飞往台湾的专机。
至于刘文辉,在起义之后,得到了我党的优待,且在1959年担任了林业部部长,为新中国林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刘文辉从军从政一生,雄姿英发,经历刀光剑影,直到晚年才回归平淡。在其子嗣的印象当中,刘文辉晚年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
搞政治没意思。
”
1976年6月24日,这位传奇人物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