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沁阳科技园工地考古发掘

为配合沁阳科技园建设项目工程,并贯彻国家文物保护作

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3座元明时期砖室墓(编号M1—M3)。其中M2为一座平面呈长方形的小砖室墓,因前期盗扰严重,保存极差。墓道朝南,基本完全残毁。墓室东西长1.38米,南北宽0.92米,墓室顶部及大部分墙壁都已经残毁不存,出有人骨(不完整)两具,头向西。根据M2残存墓葬形制特征、地层位置、墓砖规格等因素综合推断:M2应为明代的二次葬合葬墓。

M1是一座穹窿顶砖室壁画墓,除墓顶部分被施工破坏外,保存状况较好。M1分为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墓道朝南,为竖坑式墓道,南北长2.74米,东西宽1.06米,深3.4米(距原地表深约5.4~6米),四壁较粗糙,地层为黏土混杂鹅卵石层,南壁呈大阶梯陡坡状,底部为一层白灰混杂小鹅卵石的灰渣层,厚约6厘米,较为平整,底部靠近封门的位置发现有黑色灰烬,应为祭奠痕迹。墓道填土为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混杂褐色黏土,填土中出土有釉上彩瓷碗残片;甬道在墓道北,连接墓道和墓室部分。甬道北部为砖砌拱券顶,其余部分为在地层中掏挖、修整形成,东西宽1.08米,南北进深1.4米,顶高1.5~1.72米,甬道中部偏北有一道砖、石封门,底部三层以石块垒筑作基础,其上以青砖顺向齐缝平铺垒砌约0.6米高砖墙,砖墙之上再垒砌石块至甬道顶部;墓室部分底部呈近正方形,东西长2.44米,南北宽2.4米,墓室北部有砖砌棺床,正面看略呈须弥座造型,棺床及墓室底部均为砖铺底。墓室顶部为穹窿顶,部分残破,四角处砌筑有仿木作斗拱的假砖作造型,较为粗糙。M2最具特色的是它墓室顶部及四壁的彩绘壁画,顶部残存部分可以辨认出,以云气纹为装饰,在云气纹间隔中,东南西北各彩绘仙鹤一只,作展翅飞翔状。在墓室四壁也各有彩绘壁画,其中北壁彩绘孔雀牡丹图,南壁甬道两侧各彩绘一男侍者形象,墓室东西壁上彩绘历史人物故事画,应是张良少年时期“圯上敬履”、中年“谢羽鸿门”、晚年“功成身退”“君臣两相安”历史典故题材壁画。墓室棺床上出有人骨两具,头向西,保存极差。棺床西部出有白瓷盏一个、酱油双系瓷罐一个和巴砖买地券一方。墓室底部出有铜钱三枚:崇宁重宝、元丰通宝、熙宁重宝各一枚。综合M2墓葬形制特征、开口层位及买地券内容的部分释读等因素推断M2应该是元代(元泰定三年)墓葬。

沁阳科技园工地考古发掘
沁阳科技园工地考古发掘
沁阳科技园工地考古发掘

M3是一座四角攒尖顶砖室壁画墓,分为墓道、墓室两部分。墓道部分未发掘;墓室底部呈近正方形,东西长2.2~2.36米,南北宽1.8~1.9米,底部用正方形巴砖平铺成三面北、西、东环绕的棺床。墓室四壁略呈弧形,墓壁底部以上约0.8米用大块鹅卵石筑基,向上再以青砖垒筑,砖墙下部砌筑有仿木结构的檐枋造型。檐枋下四壁内壁涂以白灰草拌泥作底,上绘壁画:南壁甬道两侧绘直棂窗、北壁绘“董永别妻”图、西壁绘“庖厨、奉茶”图、东壁绘“进酒”图。檐枋上砖砌四角攒尖顶。

沁阳科技园工地考古发掘
沁阳科技园工地考古发掘
沁阳科技园工地考古发掘

此次对沁阳科技园工地发现古墓葬的考古发掘,为研究焦作沁阳地区元明墓葬特征,提供了科学发掘的实物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此地区各历史时期丧葬文化内涵打下了了更丰富的实证基础,尤其是M1、M3元代彩绘壁画墓的发掘,对进一步研究这一地区元代风俗人物、历史、艺术、民族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审核 | 韩长松

校审 | 冯春艳

编辑 | 赵德芳 高露

转载自 | 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