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时期四川种植鸦片为何会全国第一,并且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其中歌词里这样写道:“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这里是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不过,要论起“双枪兵”四川军阀部队的名声会更响,更胜一筹。

四川鸦片的种植始于清末,由于其高额的利润所驱,不同时代的四川主政者便以此作为开拓财源之法。

道光年间,四川鸦片种植之风始炽。1858年,清政府在上海同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一海关税则》,其中第五款规定,“向来洋药、铜钱、米谷、登石、硝磺、白铝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解纳税银30两”。自此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一时全国开始广种婴粟,而西南地区尤甚。

民国时期四川种植鸦片为何会全国第一,并且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四川俗称“天府之国”,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婴粟在四川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种植鸦片的利润远远高于种植其他粮食的利润。据统计,产一担麦面积的土地,种植小麦的利润为6000文,而种植鸦片的利润为11000文,几乎是小麦利润的两倍。并且,四川鸦片较之于其他地方的鸦片价格稍低,由此而导致川土的市场更加广阔,薄利多销,驱使百姓亦愿意从事鸦片的种植。

1906年川土产量为23. 8万担,占全国鸦片总量的40. 7 %o”比位居第二至第五的云南、陕西、贵州、甘肃四省的产量总和还要多2. 8万担。婴粟播种面积为756. 9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6.4%,大大高于全国婴粟用地平均比重。

四川不仅是产烟大省,也是吸烟大省。四川省城市中有百分之五十男子,百分之二十女子吸烟。乡村中有百分之二十五男子,百分之五女子吸烟。一时之间,吸烟成为普通民众的消遣和释放压力逃避现实的方式,就连亲朋好友之间也以互赠烟土为时尚。就算户主不吸食鸦片,但是若有客人来访,也会备上烟土以供客人吸食。

民国时期四川种植鸦片为何会全国第一,并且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鸦片泛滥,危害国计民生,有识之士均力主禁烟。民间的禁烟活动推动了政府的禁烟运动。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推行了较为严厉的禁烟的政策。四川顺应禁烟的潮流,在四川总督锡良和赵尔翼的统治下,实行了严厉的禁烟政策。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袁世凯均力主张禁烟,可惜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而军阀之间相互割据、混战不已的情况在四川尤为严重。四川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与当时四川所实行的“防区制”有很大关系。

民国时期四川种植鸦片为何会全国第一,并且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防区制”实质上是四川各派军阀反对全省统一,抵制其他军阀兼并,确保自己的地盘和军事实力的一种割据形式。由于没有一个军阀能够掌控整个四川,大军阀在攻下成都,夺得名义上的四川霸主之后,对其他地方仍鞭长莫及,只能令各军驻扎原地,划分防区,力求暂时维持平定。年深日久,军阀逐渐掌控了该地的各项大权,不仅在防区内提取粮炯,还干预政事,委任官吏,预征赋税,导致各防区成了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

为了筹集军费,军阀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到了鸦片之上。四川各种大小军阀合计有二十万军队,至少每年需要军费二千四百万元。为筹集军费,大小军阀竞相开烟禁,甚至强迫防区内的百姓种植婴粟。从此鸦片就开始公开的弛禁,种植、贩运、销售和吸食也成为合法,烟土成为各军阀互相争夺的着力点。从川东开始至川南和川北再到川西,四川烟祸风起云涌,此前的禁烟成果被军阀们顷刻间化为乌有。

为了强迫农民种植婴粟,军阀还对坚持种粮的百姓则苛以重赋:种粮食一年,要交三年的田赋,如果第二年仍然坚持种粮不愿种烟,则这一年要交五年的田赋。若第三年仍坚持种粮,则要交七年的田赋。

民国时期四川种植鸦片为何会全国第一,并且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1934年,刘湘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打败了刘文辉,当上了省主席,搞了个“六年禁烟计划”。抗战爆发,蒋介石势力全面进人四川。为了削弱四川军阀势力,同时塑造抗战领袖的形象,蒋介石在四川力主禁烟。鸦片泛滥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远未消除,鸦片仍然是地方势力的重要财政来源。

直到四川解放,全国基本实现统一之后,地方势力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在人民政府的努力之下,四川的鸦片才最终消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