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命运多舛的国宝:被埋2000多年遇到盗墓贼,出世后三次被人当马槽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绚烂的华夏文明使得我国出土的文物数量繁多。当然,不可能每一件文物都被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现如今我们熟知的文物中,有的文物就因为人们“不识货”而遭到了无法修复的破坏:有的被扔到鸡笼里、有的被丢到马槽中,有的甚至被当成了腌咸菜的容器,令人哭笑不得。

今天要讲的这件文物就有类似的经历,它的名字叫虢季子白盘,铸于西周宣王时期,长137.2厘米,高9.5厘米,宽86.2厘米,重240.5公斤,盘底共有八行铭文共111字。由于它长得太像马槽,曾经就一度被人们拿去当了喂马的马槽。

命运多舛的国宝:被埋2000多年遇到盗墓贼,出世后三次被人当马槽

这个盘的主人叫季子白,是春秋时期虢国的国君。在当时,周天子令他带兵去征讨玁狁(玁音xiǎn,古族名),季子白在这一战中大败敌军,共斩敌军五百人,俘虏五十人,还将敌人的耳朵割下来献给了周天子,周天子大喜,便赏他大钺弓箭。得胜而归的季子白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便叫人做了这个大盘,把自己打了胜仗的事情记在了上面。在季子白死后,这件满载荣誉的青铜器就跟着他的第一任主人长眠于地下。

虢季子白盘的再次问世是在清光绪年间。家住宝鸡县的一个农民在耕地的时候,意外地找到了这件青铜器。原来,是一伙盗墓贼在发掘了当年虢国的古墓后,将所有挖到的宝贝带走,而独独把这件国宝扔在了野地里。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实在有限,虢季子白盘也被这位捡到自己的老乡当成了喂马的水槽,由于虢季子白盘本身就是个水具,被当成喂马的水槽倒也蛮合适。

直到道光年间,常州进士徐燮钧被任命为陕西眉县知县,在经过收留虢季子白盘的老乡家门前时,无意间看到了这件不俗的“马槽”,顿时大惊。徐燮钧掏出全身的银子和老乡买回了铜盘,直到徐燮钧告老还乡后,铜盘也被带回了老家常州。

命运多舛的国宝:被埋2000多年遇到盗墓贼,出世后三次被人当马槽

然而,徐燮钧还没来得及研究铜盘的价值,就遇上了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起义军将常州城攻陷后,徐燮钧的家产被洗劫一空,虢季子白盘也沦落到了起义军手中。由于起义军出身草莽,也没有多少青铜古器方面的知识,这件珍贵的文物被搬到了护王陈坤书的府中,再一次被当成了马槽使用。

陈坤书也没有拥有这件宝物太久。不久后,陈坤书被淮军打败,本人也战死在战场上,而这件价值不菲的马槽子则被攻入陈坤书府的直隶提督刘铭传收归所有。

命运多舛的国宝:被埋2000多年遇到盗墓贼,出世后三次被人当马槽

开始,刘铭传也不清楚自己捡到了大宝贝。直到一天夜里,刘铭传在休息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阵奇怪的叮当响声。起初,他以为是太平军的士兵在放冷枪,便连忙带人起来巡视。可是左找右找也没发现敌人,奇怪的声音却一直没停过。在不停地寻找下,刘铭传终于发觉到声音的源头,声音是从马厩传来的。走到马厩一看,才发现是拴马的铁环在不停撞击着马槽,发出叮当脆响。马槽都是木头的,怎么会发出这种声音?满腹疑虑的刘铭传伸手一摸,发现这个马槽竟是金属所制。将它洗干净后才发现,面前的马槽原来是一件青铜器。

刘铭传把虢季子白盘带回老家安徽,请了当地的一位叫黄从默的老先生掌眼,这才令这件价值连城的宝贝重现于世人面前。正所谓怀璧其罪,在得知刘家得了一件宝物后,刘铭传和他的后人遭到不少人的“登门拜访”,其中就包括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找上门后,表示自己愿意重金购买虢季子白盘,但刘铭传选择拒绝。翁老师不甘心,又表示自己愿意和刘铭传结成亲家,把女儿嫁给刘铭传的儿子,刘铭传也没有动心。气愤的翁同龢转身就在皇帝面前参了刘铭传一本,刘铭传被贬为了平头百姓,即便如此,刘铭传也没有妥协。

命运多舛的国宝:被埋2000多年遇到盗墓贼,出世后三次被人当马槽

几十年过去,这件宝物便一直留在了刘家,刘铭传死后,他的后人们在面对日本人的威胁时,冒死将它埋在了地下,希望有一天能上交给国家。直到国家解放后,刘铭传的后人才重新将虢季子白盘挖了出来,并上交给了国家。这件宝物现在就被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已经被列在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名单中。

虢季子白盘是幸运的,因为它幸运地遇到了它的伯乐,这才有机会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另外的文物因为人们的无知和盗墓者的猖獗,这才流落在外,甚至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具体下落也无从考证。但这也能让人充分意识到,保护文物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