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在香山留下“凤咮”刻石,专家经分析,破解了这两个字的谜团

香山位于北京海淀区,它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别院,因此也留下大量的历史建筑遗迹。在香山中最多的遗迹是乾隆石刻,不过主要都集中在勤政殿。专家们表示,乾隆的“凤咮”刻石最有名气,因为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何意,后来经过研究才发现它的奥秘。究竟“凤咮”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乾隆在香山留下“凤咮”刻石,专家经分析,破解了这两个字的谜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勤政殿在香山的东门,史料记载其修建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是乾隆为在香山“办公”而建,因此才取名为“勤政”,即“勤政务本,勤于思政”。勤政殿占地面积约8千平方米,主要由正殿和南北配殿构成,以及一些景观假山和流水。乾隆皇颇爱勤政殿,几乎每年都要在此小住上几日,尤其是秋季红叶盛开的时候,乾隆还会携文武百官在香山秋猎。乾隆皇帝驾崩之后,勤政殿也就一直被空闲了,直到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香山,一把火将勤政殿烧得干干净净,最后只剩下了一点点宫殿的殿基。

乾隆在香山留下“凤咮”刻石,专家经分析,破解了这两个字的谜团

在本世纪初,北京市有关部门维护香山古建,于是在2002年勤政殿被重修复原,也算是再次焕发生机,一时间也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往游览参观,一睹乾隆皇帝“办公室”的模样。在游览勤政殿的时候,很多市民还看到不少乾隆石刻也被修缮一新,并且还都涂上了红色的油漆,不仅更好辨认,看起来也颇为喜庆。

据不完全统计,在香山上的石刻多达百处,有的是帝王留下的,有的是名人志士留下的,但其中最具历史价值的还是帝王石刻,尤其以乾隆石刻为最佳,比如“森玉笏”石刻,还是如今的“二十八景之一”;还有“蔚秀”石刻,“垂云”石刻和“留青”石刻等。通过这些石刻,不仅能看到乾隆皇帝的书法,还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情趣,也都表明了乾隆豁达的人生观。在众多的石刻中,最让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是“凤咮”。

乾隆在香山留下“凤咮”刻石,专家经分析,破解了这两个字的谜团

“凤咮”石刻在勤政殿西南,刻在一块方形的叠石外侧,一般人们路过的时候抬眼就能看到。最有意思的是,在一开始很多人都看成“凤味”,还总是在想凤味是什么意思。后来,专家们表示这是“凤咮”,最后一个字的字音同“咒”,意思是鸟类的喙,因此“凤咮”的意思是凤凰的嘴喙。其实,单就字面意思来说这样理解没错,但如果再深入去思考,为何是“凤咮”呢?毕竟刻“凤咮”的石头也不太像凤凰的嘴喙。

乾隆在香山留下“凤咮”刻石,专家经分析,破解了这两个字的谜团

再后来,有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凤咮”还有另一种解释,即凤咮砚。所谓“凤咮砚”,是一种砚台的名称,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文房四宝》有中记载:“熙宁中太原王颐以为砚,余名曰凤咮”,并且还将其誉为“龙尾珍品”。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凤咮砚由南剑石制作而成,而该石又主要产自于福建省南平市闽江沿岸,因为长期受到江水冲刷,于是石料都形如嘴喙,所以制成砚台就得到了一个雅称——凤咮砚。

乾隆在香山留下“凤咮”刻石,专家经分析,破解了这两个字的谜团

乾隆皇帝喜好收藏,虽然凤咮砚并非是历史上的名砚,但是名称高雅也颇受推崇,故此,在乾隆的收藏中也定然少不了一方凤咮砚。专家们表示,刻有“凤咮”的岩石如果从上往下看确实就像一块砚台,由此也证明了乾隆皇帝的“凤咮”石刻就源于凤咮砚,或许是当时乾隆皇帝刚刚获得一方凤咮砚,又看到眼前的岩石很像砚台,于是就兴致大发写下了凤咮刻在岩石上,最后还加上“乾隆宸翰”,表明了这是他的真迹。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不仅“治大国如烹小鲜”,并且还很会享受生活乐趣,因此他活到了89岁,成为中国封建帝王中寿命最长的皇帝。另外,乾隆还喜好收藏,为我们也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宝贝,此外他还特别喜欢题字,不管是书画,还是山石,乾隆皇帝总想留点他的笔墨,因此人们说他是“题字狂魔”。其实,这样的说法不对,毕竟乾隆是一国之君,他的题字都成了宝贝,现在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乾隆在香山留下“凤咮”刻石,专家经分析,破解了这两个字的谜团

现如今,乾隆皇帝早已成为了历史,勤政殿虽然被毁,但也修缮一新,只有他的石刻亘古未变,比如“凤咮”石刻也还是原来的模样,如果您有时间也不妨去香山探寻石刻,或许还能体会到乾隆皇帝的生活之趣。

参考资料:

《香山石刻》作者:张渝丽,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