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于谦对明朝有匡扶社稷之功,威望甚高,明英宗为什么执意要杀他?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历史上的于谦算是个神人,对明朝有续命之功,在一定程度上讲,他也算是明英宗的救命恩人,可最后却被明英宗诬陷有谋逆之心砍了脑袋,初看于谦之死只觉得他比赵四他爹死得还冤,可是细思之下,于谦之死恐怕是在所难免。

从明英宗带着二十万大军踏上剿灭瓦剌的征程的时候起,大明王朝就注定要陷入一场漩涡,只不过众人没想到的是,这灾难来得那么快,那么凶猛,直接将大明王朝推入灭亡的边缘。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那几乎是明朝全部的精锐,皇帝朱祁镇还成了瓦剌的阶下囚,明朝上下顿时想起了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了保住身家性命,朝臣们开始提议南迁,更有甚者直接变卖家产跑路了。

于谦对明朝有匡扶社稷之功,威望甚高,明英宗为什么执意要杀他?

于谦一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朝堂上振臂一呼,建议南迁者杀无赦,大明上下当团结一心御敌,一方面将京城中的老弱病残都集结起来,奋力抵御兵临城下的境况;另一方面紧急从全国各地发布进京勤王的号令。

在等待各地援兵的那些日子里,于谦成为了京城人民乃至大明朝的主心骨,带着城中百姓艰难的抵御瓦剌的挑衅与侵扰。

于谦对明朝有匡扶社稷之功,威望甚高,明英宗为什么执意要杀他?

当瓦剌试图用朱祁镇敲开明朝的都城大门,并进行无尽的巧取豪夺时,于谦等人在取得了孙太后的支持后,拥立受命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皇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封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以示朱祁钰乃是代行皇帝之职,百年之后皇位仍会交还给朱祁镇一脉。

在朱祁钰以及于谦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守住了明朝后,瓦剌出了阴招,将朱祁镇放了回来,企图让明朝内讧,达到拖垮明朝的目的。

于谦对明朝有匡扶社稷之功,威望甚高,明英宗为什么执意要杀他?

朱祁镇归朝之后,在如何处置朱祁镇和皇权的问题,朝中就出现了争论的声音,朱祁钰肯定想继续坐皇位,不仅自己要坐,还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忠于英宗的老臣则持应还位与朱祁镇的观点;像于谦一众则主张朱祁钰继续当皇帝,不过百年之后由朱祁镇之子继承皇位。

这个问题在朱祁钰的独生子朱见济早逝之后,争论得更加激烈,朱祁钰坚信自己还能生下儿子,强势得将朱祁镇软禁了起来。戏剧性的一幕是,在南宫囚禁了七年的朱祁镇,在朱祁钰病重的时候,没动用一兵一卒,没发生流血事件,在石亨、许彬、徐有贞乃至太监曹吉祥等人的帮助下,撞开了南宫大门,没遭遇任何反抗的复辟了。

于谦对明朝有匡扶社稷之功,威望甚高,明英宗为什么执意要杀他?

再次称帝的朱祁镇,对朱祁钰一党展开了疯狂的打击报复,废黜朱祁钰的皇帝称号,贬为郕王,将其软禁,没过多久,朱祁钰就不明不白的死了,朱祁镇与此是难逃干系,随后朱祁镇下令将其以亲王的礼仪下葬,还赐了恶谥“戾”。直到南明政权时期,朱祁钰才有了庙号代宗,可是谥号一直比正常皇帝的少,也没能葬入明朝皇陵,一个挽救了明朝的帝王始终没能得到应有的身后尊荣。

弄死了朱祁钰还不解恨,朱祁镇还以谋逆的罪名杀了功臣于谦、范广,几乎将朱祁钰时代的贤臣名将迫害殆尽。

于谦对明朝有匡扶社稷之功,威望甚高,明英宗为什么执意要杀他?

于谦之死,表面上是明英宗听信徐有贞等人的谗言,其实明英宗想要弄死于谦的心更加迫切,毕竟拥立郕王为帝,抢了自己的皇位,害得自己被囚禁七年,这笔账首当其冲要记在于谦头上。

再者,于谦救国的威望已经树立,在朱祁镇眼中,于谦是朱祁钰的死党,这让明英宗感到了威胁,处置了朱祁钰,不杀于谦,难保有一天他不会再生事端,卧榻至下岂容他人酣睡,所以斩草除根,必将景泰帝一党全部诛杀,方能高枕无忧。

明英宗杀于谦的这种行为,从个人角度来看是人之常情,可是作为帝王,明英宗的行径就有失风范,是德行有失,也因此备受诟病。

当年于谦推选朱祁钰上位,真的只是想让他代班,稳定朝局,说好了立朱祁镇之子为太子,将来要将皇位还回去的。可是朱祁钰顶着巨大风险上位之后,迷恋上了皇位的美好,不想再干替班,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废太子,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结果独生子朱见济当了两年太子就挂了,他一直想再生个儿子,可到死也没生出来。

朱祁镇被放回来之后,朱祁钰既不想归还皇位,又迫于舆论和朝堂压力没有了废太子的果敢,未能痛下杀手,而是将其囚禁在了南宫。

皇储之位空悬,太上皇关在南宫,导致明朝朝堂之上关于皇位继承的事情争论不休,朝臣各怀鬼胎,夺嫡的暗流都在不停地涌动。

于谦对明朝有匡扶社稷之功,威望甚高,明英宗为什么执意要杀他?

于谦主张由朱祁钰继续当皇帝,之后传位给朱祁镇之子朱见深,在朱祁镇眼中,于谦是拥戴弟弟的人,是害自己遭受苦难的凶手;而在朱祁钰眼中,于谦坚持将皇位还给朱祁镇一脉,已经是与自己离心离德,朱家这兄弟俩最后谁赢了,于谦似乎都注定没有好果子吃。

不过,于谦似乎应该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也猜到了自己的结局,却也无怨无悔地坚持着初心。从土木堡之变发生时,他不顾性命,不怕得罪同僚,稳定朝局死守京城;到英宗回朝,他支持更有能力的朱祁钰执政,却要依从组训,立朱见深为太子,于谦表现出的是最光辉的士大夫形象,也是明朝士大夫最缺乏的品格,忠君爱国,匡扶社稷,恪守纲常,哪怕要粉身碎骨。

于谦对明朝有匡扶社稷之功,威望甚高,明英宗为什么执意要杀他?

于谦是不怕死的,怕死的人不会带着老弱病残对抗瓦剌,怕死的人不会主张拥立新帝,他怕的是不能死得其所,心愿达成,于谦是不惧赴死的。

于谦一生做了自己想做的、该做的、能做的,一切都留给后人去评说,这一生何其潇洒,历史是公平的,于谦的英名会与明朝一起载入史册,得到后世瞻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