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雍正的皇子,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也让雍正背负杀子骂名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看过历史正剧《雍正王朝》的朋友,对于其中的雍正之子弘时想必并不陌生。

剧中的弘时在八阿哥胤禩的蛊惑和教唆下,与弘历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不仅暗中参与了“八爷党”的“逼宫事件”,将雍正置于险境,甚至还丧心病狂的命人刺杀弘历。最终在所有事情败露之后,雍正也对自己的这个不孝之子彻底绝望,于是,为了让弘历的皇位更加稳固,弘时被雍正赐死,就此成为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

然而,尽管历史上的弘时也是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但他并不是为雍正所杀,而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打击后,最后郁郁而终了。

当然,雍正对于自己儿子的残忍与决绝,是弘时英年早逝的重要因素,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弘时自己的“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才将其自身置于了雍正的对立面,而他最终也只得以极为凄凉的结局收场。

他是雍正的皇子,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也让雍正背负杀子骂名

“秘密立储”,成为了雍正与弘时矛盾激化的根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功登上了皇位。

登基之后的雍正为了避免自己的皇子们再度上演“九子夺嫡”,使得骨肉相残、兄弟阋墙,于是他制定了“秘密立储制度”,并随即在雍正元年(1723年),便撰写好了“遗诏”,将其四子弘历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然而,雍正此后的一系列表现,就已然暴露了他想要弘历继位的想法。

他是雍正的皇子,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也让雍正背负杀子骂名

首先,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的康熙皇帝周年祭,雍正并没有亲自前往,而是安排年仅13岁的弘历代他去祭祀景陵,在此之后雍正又多次安排其代为主持其他祭祀活动。实际上,在康熙朝前中期,代康熙前往祭祀的都是太子胤礽,而在康熙去世前三天,也安排雍正前往天坛代为祭天,而雍正如此安排弘历代其主持祭祀活动,这些无疑也是在向外传递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其次,雍正对于弘历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不仅为弘历配备了张廷玉、朱轼、徐元梦等当世之鸿儒名仕为老师,同时还安排宗室重臣胤禄、胤禧教授火器与弓马技艺,而他自己也经常亲自教授弘历治国理政之道,与当年康熙培养胤礽的时候颇为相似。

再次,就是当年奉康熙旨意入宫期间,负责抚养照顾他的两位康熙后妃,即后来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以及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雍正对她们是推崇备至,受到的封赏也远比其他还在世的康熙后妃要丰厚许多,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他是雍正的皇子,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也让雍正背负杀子骂名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弘历日后登基的“合法性”,雍正还在抬高弘历生母钮祜禄氏的同时,不断打压弘时的生母李氏。

李氏在雍正登基之前,与年羹尧的妹妹年氏都是王府的侧福晋,地位仅次于雍正皇帝的结发妻子,即后来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而此时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与弘昼的生母耿氏级别一样,仅为王府格格。

这里的“格格”,可不是影视作品中的“公主”的意思,格格就是级别较高的丫鬟,说到底在府上还是一介“下人”,其地位自然也就无法同福晋与侧福晋相比。

于是,雍正在登基之后,除了册封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年氏为贵妃外,李氏和钮祜禄氏都被册封为妃,其中李氏为齐妃,钮祜禄氏为熹妃。

而雍正之所以如此安排,更多的还是因为不希望通过抬升齐妃李氏的级别,进而“子以母贵”,间接的抬升了弘时的出身,对于弘历产生不利的影响。

他是雍正的皇子,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也让雍正背负杀子骂名

然而,也正是由于雍正对于弘历如此的安排与布置,引发了弘时心中强烈的“羡慕嫉妒恨”,尽管雍正在此期间也给予了弘时非常丰厚的赏赐,包括雍正将此前自己辖属的八旗部众交由弘时统领,依然无法弥补弘时心中强烈的不公平感,而他与雍正之间的距离也就此渐行渐远,同时也为他最终惨淡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他是雍正的皇子,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也让雍正背负杀子骂名

与胤禩过于紧密的关系,让弘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比弘历年长七岁,在“九子夺嫡”末期的时候,弘时已然成年,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主张。

可此时的弘时,非但没有成为自己父亲雍正的好帮手,反而与雍正的政敌,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等人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和交往,尤其是胤禩,弘时是对于其颇有好感,甚至还曾主动劝谏雍正应该支持胤禩,引得了雍正对于弘时的巨大不满。

等到了雍正正式登基之后,弘时仍旧没有认清形势,更是不知道悔改,依然与胤禩等人保持了频繁的交往。而在雍正下令对胤禩等人进行处置的时候,弘时竟然对其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并向雍正进行了求情。

而这也让雍正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彻底绝望,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皇权统治,同时也为了此后弘历能够顺利登基,雍正对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下了“狠手”。

他是雍正的皇子,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也让雍正背负杀子骂名

雍正四年(1726年),就在雍正将八阿哥胤禩等人削宗夺爵,圈禁至死的同时,雍正也下旨,将弘时过继给了胤禩,算是与其彻底断绝了父子关系,并且让他从此背负上了一个“罪臣之子”的名号。

紧跟着,雍正又在雍正五年(1727年)的时候,将弘时削除宗籍,革除黄带子,剥夺了其作为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的资格。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弘时也就此彻底崩溃,也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弘时便郁郁而终了,年仅23岁。

所谓的“雍正杀子”,确实很难成立。

一直以来,民间野史以及包括《雍正王朝》在内的一系列影视作品中,都将弘时之死归结为是雍正的主动安排,雍正也就此背上了“杀子”的“骂名”。

然而,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雍正杀子”实难成立。

雍正四年(1726年)的时候,雍正开始对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进行惩治,而这两人也皆在这一年之中被折磨致死。如果雍正真的想要杀掉弘时以绝后患,那么必然也会在这个时候将其赐死,而不是再多留弘时一年,这样做明显是“多此一举”。

况且,雍正对于弘时的处分,是将其留在了北京,交给十二阿哥胤裪看管,相对于改名为“菩萨保”,并且发配到热河充军的八阿哥胤禩之子弘旺,确实“仁慈”了许多。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而胤裪,不同于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他并不是雍正的“铁杆嫡系”,老实、宽厚才是他的性格特点,所以雍正也不可能通过他来执行赐死弘时的想法。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弘时并非是雍正主动将其赐死或者杀掉的,而是在经历了不断的打击之后,心中难以接受,最后郁郁而终了。

他是雍正的皇子,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也让雍正背负杀子骂名

而在雍正去世,弘历顺利登基,成为历史上的乾隆皇帝,而他也随即开始对自己哥哥弘时进行了“平反”。

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胤禄为首的一众宗室官员奏请乾隆,希望能够恢复弘时的身份:

“臣等查三阿哥从前原因阿其那获罪株连,与本身获罪撤去黄带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皇上笃念兄弟之谊,欲仍收入谱牒,于情理允宜。应钦遵谕旨,将三阿哥仍载入玉牒。俟命下之日,交与宗人府办理可也。谨奏请旨。依议。”

对于此,乾隆也予以了批准,并颁布上谕:

“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

至此,弘时在被雍正驱逐出爱新觉罗家族八年之后,重新被录入玉碟,从而恢复了其应有的皇子身份。

相比于弘时,雍正的另外一个儿子弘昼则明显“聪明”了许多。

或许也是弘时被雍正严厉惩治后的英年早逝给了弘昼以极大震撼,一直以来他都是极力的逃避“夺嫡”问题,避免成为了他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由雍正非常宠爱的敦肃皇贵妃年氏所生的福惠去世后,弘昼可以说就此成为了乾隆唯一的“竞争对手”,弘昼也开始一再用“自黑”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荒诞不羁的性格。

这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弘昼自导自演“活出丧”的闹剧,期间弘昼甚至还会坐在棺椁之上,指挥家人进行各种仪式,并且要求所有人都要哭嚎不止,而他自己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而弘昼只是想借此表明,自己对于皇位、对于权力并不贪恋,更不会觊觎。雍正和乾隆也对于这份“良苦用心”给予了充分的认可,非但没有加以任何的惩罚,反而予以了极力的爱护和褒奖,最终弘昼得以寿终正寝,以善终收场。

所以由此可见,弘时与其说是因为雍正的残忍与决绝使他最后郁郁而终,不如说是由于他的“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硬生生的把自己给“害死”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