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总邀请苏联女子跳舞被拒,中苏人员尴尬不已,自此基本不跳舞

一、激战23小时,解放四平

1948年初,蒋介石在东北地区第三度换马,宣布撤销东北行辕,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任命卫立煌为东北“剿总”司令长官。卫立煌飞抵东北的第三天,林彪部队在新立屯,全歼敌四十九军二十六师。

陈诚飞往沈阳的第二天,林彪麾下的解放军攻占辽阳,全歼敌暂五十四师。

随后,解放军乘胜进攻了沈阳南的白塔堡,敌守军四十九军七十九师弃阵逃往沈阳。

2月19日,东北解放军连克法库和鞍山,全歼敌新六军第六十二师和敌五十二军二十五师。

东北易帅的前后不到1个月,国民党就被林彪吃掉了5个整师。

林总邀请苏联女子跳舞被拒,中苏人员尴尬不已,自此基本不跳舞

2月27日,蒋介石命令卫立煌处决弃阵而逃的七十二师师长文礼。卫立煌明白文礼此举并非坏事,起码保存了实力,而驻守辽阳、法库、鞍山的将领企图坚守待援,结果都让林彪吃掉了。当林彪的部队转攻上述各城时,蒋介石令卫立煌派兵解围,卫立煌则一概置之不理,将部队集中在沈阳按兵不动。

卫立煌当然不是胆小怕死之辈,他也是赫赫大名的抗战名将。抗日中,忻口战役和打通印缅交通线两仗使他名扬中外,连美国人都非常佩服他的才干。卫立煌见死不救自有他的理由:共军的日常战术是围城打援,不能钻进林彪的圈套。

卫立煌的战术是收兵固守大据点,一侯时机成熟,在确有把握的情况下,再打通各点之间的联系,然后才是第三步,扩大占领区。这便是他的所谓“固点——连线——扩而”的战略方针。

林彪趁冰雪尚未解冻,决定夺取战略要地四平,命令一、三、一七纵和直属炮兵,由一纵首长的统一指挥,担任攻城任务;二、八、十纵及独立师在四平南北阻敌增援。

在这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吉林守敌见势不妙,慌忙弃城逃向长春。我独立师当即追击,歼敌一部,3月9日,解放吉林。

3月12日,包围四平的攻城大军开始发动总攻,经23小时激战,全歼敌七十一军八十八师等1万8千人,解放了四平。

林总邀请苏联女子跳舞被拒,中苏人员尴尬不已,自此基本不跳舞

林彪发动的冬季攻势,自1947年12月15日始,至1948年3月15止,历时3个月,歼敌8个整师,共计15万余人,收复四平、吉林、辽阳、鞍山等重要城市18座,将卫立煌指挥下的部队压缩于沈阳、长春、锦州三快孤立地区内的12个据点内。

在夏季、秋季、冬季三大攻势中,林彪指挥雄师数十万,纵横奔驰于东北大地,横扫千军如卷席,相继歼灭国民党杜聿明、陈诚、卫立煌3员名将麾下40万兵力,收复城市77座,将解放区扩展到人口占东北总人数的86%,面积占东北全境的97%,缴获大批美式装备,迫使蒋介右三易东北主师。

三大攻势中,蒋介石集团驰名中外的远征名将、爱将们在林彪的打击下,纷纷落马,败走麦城,他们率领的铁甲大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而林彪统率的东北大军则越战越强,日益壮大。1947年夏季攻势后,组建了八、九、十纵队。1948年3月,在冬季攻势快要结束时,组建了五、十一、十二纵队。这样,加上炮兵纵队、铁道兵纵队和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至8月,正规部队达70万,加上地部队,林彪麾下的东北大军共达105万。

林总邀请苏联女子跳舞被拒,中苏人员尴尬不已,自此基本不跳舞

二、不打锦州,打长春

蒋介石见东北局势危急,一心想打通沈锦线,将沈阳主力调至锦州,以便与华北傅作义配合,进可以夺回东北,退可以撤往关内,不至于被林彪堵死在东北腹地吃掉。

而卫立煌则力主坚守沈阳、保全东北,待变而起。他主要是不愿承担“丧失东北”的责任,当蒋介石的“替罪羊”。因为主力一旦撤往锦州,沈阳、长春将不保,即便能扼守锦州,毕竟东北也基本上丢掉了。

蒋介石将卫立煌召到南京,说:“沈阳、长春交通断绝,数十万大军的补给全靠空运,我们的运输机和汽油都不够维持,长此下去,政府要被东北拖垮的!”

卫立煌说:“只要不将主力撤出沈阳、东北补给由我负责。”

林总邀请苏联女子跳舞被拒,中苏人员尴尬不已,自此基本不跳舞

蒋介石无可奈何:“既然如此……”

卫立煌当即找到补给司令刘耀汉,说:“抗战期间你在外事局任翻译官,同美军关系密切。明天请你带我到美军顾问团通融下,请他们帮我运输补给。”

第二天一早,卫立煌在刘耀汉的陪同下拜访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刘耀汉用英语呱啦呱啦地说:

“东北物资丰富,大有可为,陈诚把东北搞得一团糟,卫先生初去时,每天被动轰挨打。现在局势稳定了,卫先生是很有办法的。”

巴大维表示尽力相助,他说:

林总邀请苏联女子跳舞被拒,中苏人员尴尬不已,自此基本不跳舞

“卫将军在1944年率领中国驻印军打通了缅甸交通线,受到盟军表彰,他的指挥才能是非常出色的。我对卫将军是十分钦佩的,我愿意帮助他。”

冬季攻势战役结束后,东北已无小仗可打,只能在长春、沈阳、锦州3点上选择大战来打。此时、林彪的对手,卫立煌是一员资格比陈诚更老的将领。卫立煌总兵力为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加上地方杂牌部队,共计}5万人。他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线”的方针,在长、沈、锦3个地区集中了重兵、具体部署为:长春,由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长官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10万军力驻守;沈阳及其卫星城市本溪、抚顺、铁岭、新民地区,30万兵力,由卫立煌直接指挥;锦州、锦西,15万兵力,由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冀热辽边区司令范汉杰率领。

这三块都是硬骨头,到底从哪一块下口呢?林彪在双城指挥所里反复比较、思索。

林总邀请苏联女子跳舞被拒,中苏人员尴尬不已,自此基本不跳舞

中央的意见是先打南面。冬季攻势正在进行当中,毛主席即于2月7日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提出“要预见敌人撤出东北的可能性。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团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设想。

毛主席的想法是,切断东北卫立煌集团与华北傅作义集团之间的联系,造成“关门打狗”的态势,将东北之敌封锁于关外,予以就地歼灭。毛主席的主张,显然是先打锦州。

林彪反复思考、权衡利害,认为锦州城防坚固,又有15万重兵镇守,倘若像去年夏季攻势打四平那样久攻不下,敌军驰援,我将陷于被动;四平撤退之所以安然无恙则因为部队基本上是轻装,而锦州非同四平,范汉杰的15万强兵是陈明仁的2万守军所不可同日而语的,打锦州范汉杰,非有大规模的重武器和六七十万大军的后勤供应不可,如此庞大的供给,需要大批汽车和油料,假如油料耗尽或遭敌空袭,大批机械化装备装落入敌手,部队将难以安全撤离。进而陷入危险境遇。

林彪认为:攻打锦州风险很大。而长春郑洞国的兵力相对而言较弱,况且距离解放军的“家园”松花江地区后勤基地最近,距离沈阳的卫立煌大本营则五六百鱼,沈阳之敌出援因难,且远水难救近火.还可部署兵力吃掉这口“远来之水”。于是,他最终决定打长春,并就此同东北局其他决策大员进行磋商,达成一致意见。

三、挥师锦州,准备决战

4月18日,林彪致电中央军委,表示目前南下北宁路打锦州较困难,于我不利,提出先打长春,吸引沈阳的敌军增援而歼灭之的作点计划。

4月22日,中央复电,毛主席批准了林彪的这一计划。

5月中旬,林彪调2个纵队试打长春。24日,解放军一部奔袭窜至郊区抢粮的一支郑洞国部队,并准备乘虚攻入长春。敌军被歼2个团后,赶紧缩进城里。经过这一仗,林彪发现长春守敌比原来估计的要强大,部队对进攻设防坚固的大城市,在战术、技术上均准备不足。于是他提出改强攻为“长围久困”的主张。6月5日,中央军委同意了这一方针。

一个月后,林彪同东北局其他领导人磋商后、认识长春工事坚固,粮食供给依靠空运接济,我军攻长春和打援不能兼顾,因此“仍以南下作战为好”,并电告中央。

林总邀请苏联女子跳舞被拒,中苏人员尴尬不已,自此基本不跳舞

毛主席在西柏坡接到这一电报后,挥笔在致林彪和东北局的电文上写道:

攻击长春既然没有把握,当然可以和应当停止这个计划,改为提早向南作战的计划。

林彪接到毛主席复电后,当即决定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春,主力南下,兵锋指向锦州。

为了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要,8月14日,成立了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刘亚楼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设2个兵团,第一兵团由肖劲光任司令员,肖华任政委;第二兵团由程子华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东北野战军2个兵团辖第一至第十二纵队、炮兵纵队伍、铁道兵纵队共I2个纵队,野战部队总兵力达70余万。

此时,林彪担任的职务有: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常委、书记,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兼政委。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

林总邀请苏联女子跳舞被拒,中苏人员尴尬不已,自此基本不跳舞

林彪坐在东北地区我党我军的第一把交椅上,尽管他身体状况不好,面容清瘦,个子也一点不魁梧。但却实实在在是一只足智多谋、勇猛强悍、能征善战的“东北虎”,令大名鼎鼎的远征军能将们:黄埔军校的校长、老师、师兄们一个个闻风丧胆,纷纷败倒在他的倚天长剑之一下。

由于雨季来临,并需进行后勤准备等,林彪和东北局决定推迟十几天,待雨季过后,于9月份大举南下,发动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即后来的辽沈战役),首当其冲,攻击锦州。

9月初,东北野战军发出全军动员会。随后。林彪挥师南下北宁路。为了继续麻痹敌人,虚张打长春的声势,大造舆论,积极活动。及指令部队在自天由四平地区向长春开进,夜间则返回,主力秘密向指定地区前进。此间,卫立煌不曾觉察林彪大军的行动,尚在固守“三点”,以拖待变,各部均没有新的部署迹象。

战云秘密地在辽沈上空密布起来,一场空前激烈的大决战已经迫在眉睫。

林总邀请苏联女子跳舞被拒,中苏人员尴尬不已,自此基本不跳舞

四、“重点主义”:一心只想打仗

林彪本人,确实做到了如他所说的“吃得坏些穿得坏些是没有关系的。”发什么衣服他就穿什么衣服。从不计较长短尺寸合不合身,款式美不美观,穿在身上潇不潇洒。他吃的很简单,两菜一汤,青菜、豆腐,平时唯一的零食是炒黄豆。工作、起居都是在简陋的农舍里。他经常深入到火线上,不能说他怕死。

季水河子战斗前,在法库,一个地主听说来了个“总司令”,请吃饭,桌上有个酸菜炒白肉。瘦巴巴的林彪从不吃肥肉的,被劝不过,试着吃了儿口。从来没有谈论过吃喝的林彪,回来后却不同寻常地连连说好吃,好吃,说过了又说再不能吃了,意思是再不能到有钱人家吃饭了。

其实,林彪的心思根本不在吃穿住这些事上。他对指挥作战、对研究战争的艺术和技术简直着了谜,如痴如醉。打起仗来,一夜一夜地不睡觉是家常便饭。哪个部队打到什么位置。他一眼就能从地图找到,还能一口气口述几封作战电报。为了打好每次战斗,他总陷在踱步、思考、思考、踱步的循环往复中、尤其是在思考问题时,作战以外的一切事情在他心目中都不存在。

他专心作战、或骑坐木椅,或面对满壁地图,一坐、一站就是半天。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他对作战的部署、利害关系,权衡得极精、极绝。但对于与军事无关的一切人际、生活等上的大小巨细之事,一概不予过问。漠不关心,毫不在乎。

罗荣桓深知林彪的这一特点,幽默地称之为“林总的重点主义”。

林总邀请苏联女子跳舞被拒,中苏人员尴尬不已,自此基本不跳舞

林彪不善言谈,与幽默更是天生无缘。从不与人开玩笑。但偶尔也冷不丁冒出一两句幽默的话来、比如他在哈尔滨打的那个“二流子”的比方。

林彪不吸烟,不喝酒,不善交际,不爱玩。也不会玩,除了作战以外,他什么嗜好也没有。在双城,参谋长刘亚楼见他忙干军务,累得不行了。就拉他去打了2次猎。有时候还拉他到哈尔滨去跳舞,他有时去,有时不去。他舞姿平平,舞技根本不见长进。

有一次,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举办盛大舞会,专门从双城将著名的“林彪将军”邀请来“增光添彩”。期间,林彪邀请一个苏联女人,但她嫌林彪是个“三等残废”拒绝了他。林彪本人倒若无其事,常胜将军有她心目中无所谓,人家喜欢的是身强体壮的英俊男子,那也是人家女人的自己的事,正如我林彪专好作战,对“吃喝玩乐”毫无兴趣,是我自己的事,人嘛,各有所好,她不愿意跟我跳,就坦率地拒绝了。正如我林彪不喜欢与人交往,就坦率地不与人应酬迎一合一样,没有什么关系的。

然而,在场的中苏双方其他高级官员们见到这种场面,都感到极为尴尬,舞会办得狼狈极了。苏联总领事气得大发雷霆,彻彻底底地把他的女同胞臭骂了一顿。

自那以后,林彪基本上不跳舞了。

另外,林彪很喜欢看书,特别是军事和哲学方面的书,看得入迷。书中很多地方都被他用红蓝铅笔画满沟沟道道,批点得密密麻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