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捍卫国土,29岁孙龙珍死在苏军枪下,34年后,这片土地归属中国

2004年7月,心连心艺术团来到中哈边界新疆裕民县塔斯提哨所慰问演出,当歌唱家阎维文唱起那首《小白杨》,哨所的同志们沸腾了。

《小白杨》并非当时的新歌,早在1984年便问世,按理说,哨所的同志们不可能没听过,可他们为何还会如此兴奋呢?

为捍卫国土,29岁孙龙珍死在苏军枪下,34年后,这片土地归属中国

原因无他,塔斯提哨所,还有一个别名叫“小白杨”哨所,而这首《小白杨》,唱的便是发生在这里的感人故事,故事要从一位名叫孙龙珍的江苏姑娘说起。

1958年,苏联提出要在我国的领土和领海上建立苏中共同管理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若是答应,会严重侵害我国的主要,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坚决拒绝,对于此事儿,毛主席曾说:“他们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因为此事儿,苏联“老大哥”不高兴了,1959年8月,当中印边境发生冲突,苏联直接偏袒印度,并且把中苏分歧公之于众。

紧接着,来参加中国10周年国庆庆典的赫鲁晓夫,在会谈时,竟然要求中国向美国让步,还要求承担“台湾问题”上不使用武力的“义务”,不使用武力,如何收复台湾?中方当然一口回绝,双方再次不欢而散。

1960年7月,苏方撤走了在我国工作的全部专家,废除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使我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让当时正处于3年困难时期的中国,雪上加霜。

为捍卫国土,29岁孙龙珍死在苏军枪下,34年后,这片土地归属中国

不仅如此,在交恶后,苏联还频频在边界制造事端,1962年4月,震惊一时的“伊塔事件”爆发,在苏联“吃得好,穿的好”的诱惑下,短短2个月时间,6万人越境去了苏联。

最严重的,当属塔城和霍城,塔城出逃的人数,占全县人数的68%,而霍城更是仅仅剩下3000余人,这些人出逃时,还带走了30多万头生牲畜,以致当地40多万亩农田无法开垦。

鉴于如此严峻的形势,周总理紧急召见了新疆军区建设兵团政委张仲瀚,让他立即组织一支高质量的队伍,奔赴中苏边境第一线,代耕、代牧、代管,同时建立国营农场群。

回到新疆的张仲瀚立即号召战士干部奔赴边境,当时,正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化工厂工作的孙龙珍得到消息,坚决要求前往,在征得厂领导同意后,她来到了巴尔鲁克上西部的农9师161团12连牧一队工作。

为捍卫国土,29岁孙龙珍死在苏军枪下,34年后,这片土地归属中国

孙龙珍,江苏泰县人,出生于当地一个贫寒农家,在旧社会,孙龙珍吃尽苦头,新中国成立后,才过上好日子,这让她感激不已。

1959年,为建设新疆,国家号召广大青年支援新疆的建设,年仅19岁,刚刚成婚的孙龙珍告别新婚丈夫,离开江南舒适的环境,到了昼夜温差极大的吐鲁番火焰山化工厂工作。

虽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工作时温度更是常常高达40度,但孙龙珍依旧埋头苦干,毫无怨言,月月被评为红旗手,成了厂里的骨干,也是因此,在1962年,才有资格奔赴中苏边境。

孙龙珍是个勤恳本分的人,干一行爱一行,细致认真的她,在极端的时间内,便掌握了放牧的技术,对于国家的牛羊,她看得比生命还珍贵。

当地气候多变,时而风雪,时而冰雹,为了看管好羊群,她经常挨饿受冻,不仅如此,她还主动要求担任艰苦的任务,哪里工作最艰苦,哪里就有孙龙珍。

为捍卫国土,29岁孙龙珍死在苏军枪下,34年后,这片土地归属中国

后来,在她的号召下,她的丈夫、小姑子都来到了新疆,为建设美丽新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很快,时间来到1966年,中国进入一个特殊时代,中苏关系依旧僵持,当时的中国,除了允许苏联经中国给越南战争中的北越运输物资之外,其他关系基本冻结。

1967年,年轻人们冲击了苏联驻北京大使馆,让两国关系更加雪上加霜。

1968年,苏联在新疆附近大量征兵,兵力加大到25个师、1200架飞机和200枚导弹。

1969年3月,在黑龙江虎林县,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面对入侵的苏军,我军边区战士奋起反击,击退入侵者。

为捍卫国土,29岁孙龙珍死在苏军枪下,34年后,这片土地归属中国

此事儿发生后,在新疆边境第一线的同志们,也是严阵以待,谨防万一,然而,千防万防,还是出事情了。

1969年6月10日,平静的牧场突然传来一声惊呼:“快来人啊,我们的人被绑架了!”。

原来,这天牧场的牧工张成山接到连队通知,让他赶着羊群从杜拉提沟撤回到连队,吃过午饭后,张成山边赶着羊群离开。

一路上,羊群边吃草边溜达,不知不觉边到了布尔干河岸边,突然,张成山发现,有十几个全副武装的苏联军人窥探我国的边防哨所,这让张成山大吃一惊。

来不及多想,张成山将身上的证件和物品塞进附近的灌木丛,然后对跟着一起来放羊的儿子张怀平说:“赶快回连队报信,就对叔叔、阿姨们说敌人来了!”。

为捍卫国土,29岁孙龙珍死在苏军枪下,34年后,这片土地归属中国

等儿子离开不久,张怀平便被苏军发现,见状,他一边驱赶羊群,一边往连队跑,嘴里还大声呼喊:“敌人来了!”。

张怀平的喊声,让苏军大怒,他们先是试图堵住惊跑的羊群,见不奏效,便朝张怀平扑来,赤手空拳的张怀平寡不敌众,被摁倒在地,嘴里还塞了条毛巾。

这一幕,恰巧被远处的同志看见,赶紧跑回去报信。

得知情况的牧场立刻人声鼎沸,拿铁锹的拿铁锹,拿棍棒的拿棍棒,嚷嚷着朝三角地跑去,要与苏军理论。

当时的孙龙珍,已经怀胎6月,也操起了铁锹要去,小姑子见状立刻阻拦:“嫂子,你有身孕,我替你去!”。

“不,我是民兵!”,说罢,孙龙珍跑出了门。

等人群跑到事发地,离苏军100来米的时候,丧心病狂的苏军,竟然下令机关枪扫射,很不幸,一个子弹射穿了孙龙珍的胸膛,等同志们将她抢救回来,她已没有了呼吸,而腹中的胎儿,还在挣扎……

为捍卫国土,29岁孙龙珍死在苏军枪下,34年后,这片土地归属中国

牺牲时,孙龙珍年仅29岁,一尸两命,彻底点燃了塔斯提前哨官兵们的怒火,在排长李永强的带领下,我方战士奋起反击,当场击毙6名苏军。

然而,那位被绑架的牧工张成山,并没有被苏军放回来,据张成山后来回忆,苏军拿机枪射杀群众时,他就在苏军之中,看着同志们听到枪响卧倒,张成山很是担心,挣扎着想要用身体去堵住枪口,可惜被两个苏联士兵拉开,拿着枪托狠狠的砸在张成山的头上,他晕了过去。

等再次醒来,张成山又听到了哒哒哒的枪声,这一次,枪声是从我方阵地传来,苏军被压得不敢抬头,然后苏军指挥官下令撤退,并且命人带着张成山一起离开。

不久,张成山被带进了一个黑屋子,苏军找到翻译审讯张成山,这让张成山愤怒不已,无论苏军问什么,他就一句话:“我在自己的国家领土上放羊,你们凭什么抓我?”。

张成山的“不配合”,让苏军恼羞成怒,被吊起来拿皮鞭抽打,可即便2次被打得昏了过去,张成山都不屈服,甚至开始绝食,2天之后,张成山被送去救治。

“孙龙珍事件”传回国内,群情激愤,全国各地举行游行和声讨活动,苏联无奈,将张成山送回国内。

回国后的张成山,先后在九师医院、乌龙木齐的一家医院治疗,在此期间,他听说了孙龙珍牺牲的事情,泣不成声……

为捍卫国土,29岁孙龙珍死在苏军枪下,34年后,这片土地归属中国

孙龙珍牺牲后,她被追认为共产党员,不久又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遗体并没有运回家乡,而是在家人的要求下,安葬在了哨所旁的塔斯提河畔,永远的留在了她为之奋斗过的地方。

她的事迹,也深深感动着这里一代代战士、群众,1978年,塔斯提哨所一位名叫陈福森的战士回到伊利老家,他给母亲讲起了这个故事,母亲是泪流满面。

在陈福森回部队之时,母亲将亲手培育的20颗白杨树苗交给了他,让他带回部队,栽种在哨所旁。

可惜的是,由于当地干旱高温,风沙肆虐,即便战士们洗脸不用肥皂,洗衣服不用洗衣粉,省下水来浇灌,20颗白杨树苗还是死了19颗,只有离哨所最近的一颗,活了下来,并且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1983年,著名诗人、词作家梁上泉来这里采风,听说了这个故事,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小白杨》,1984年八一建军节,阎维文在中央电视台的文艺晚会上,第一次唱出这首歌,斯塔提边防哨所,也因此有了个名字“小白杨哨所”。

为捍卫国土,29岁孙龙珍死在苏军枪下,34年后,这片土地归属中国

在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女兵班——“孙龙珍民兵班”,她们冒着严寒酷暑,继承孙龙珍遗志,守卫着她曾经为之牺牲的领土。

2003年7月29日,中哈两国勘界确权,时隔34年,孙龙珍牺牲的这44万亩争议区域,最终归属中国,若孙连珍泉下有知,一定很欣慰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