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将军凯旋而归,全城百姓夹道相迎,他挥着手笑着对随从说:屠城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大将,其中有些人是因为杀人无数而闻名。例如秦朝的白起,就是个嗜杀无度的大将,曾将几十万投降的士兵活埋。简直让人无法想象。其实除了白起之外,历史上还有一些嗜杀成瘾的大将。

有一位将领,进城时百姓夹道欢迎,十分尊敬。他却挥手笑着要手下兵将屠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将军凯旋而归,全城百姓夹道相迎,他挥着手笑着对随从说:屠城

草寇出身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是个乞丐帝王。跟随他打天下的一众人,也个个出身低微,大都是贫寒之人。只有一个大将与众不同,这人是盗匪出身,但却极有实力,年纪轻轻就被朱元璋封为国公,这个人就是常遇春。

常遇春也是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只是他不甘心一辈子受地主恶霸的欺负,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人上人。所以他自小就刻苦练武,马山步下的功夫都很了得,还练就了一手骑马射箭的本事。

时值元末,民不聊生,常遇春为了不饿肚子,一狠心加入了盗匪。他一身的本事得以发挥作用,靠打家劫舍过上了吃饱穿暖的日子。只是这样的日子并不是他所期望的人前显贵的生活。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将军凯旋而归,全城百姓夹道相迎,他挥着手笑着对随从说:屠城

此时各地不满元朝暴政的起义四起,常遇春也积极参与其中,就是在这个阶段,他遇到了朱元璋。朱元璋的义气和格局,让常遇春认定他绝非凡人,于是常遇春下定决定去追随朱元璋。

但朱元璋对常遇春是有戒心的,因为他知道常遇春是匪徒出身,担心常遇春会起反叛之心。但常遇春是一个敢于袒露内心的人,他对朱元璋也十分忠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才正式将常遇春收入麾下。

立功封赏

常遇春英勇过人,在追随朱元璋后,履历战功,让朱元璋非常高兴。渐渐的,常遇春成长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深受朱元璋的器重。常遇春在一次次的战斗中成长得很快,朱元璋也在关键时刻给予他指点,提醒他要有勇有谋。

将军凯旋而归,全城百姓夹道相迎,他挥着手笑着对随从说:屠城

朱元璋用关羽被吕蒙所杀的事提醒常遇春,常遇春很听话,之后打仗不再只靠武勇,而是凭借计谋作战,因为善于领兵打仗,又勇猛无畏,常遇春几乎每次作战都能赢得胜利。后来朱元璋将常遇春封为元帅。

有了朱元璋的支持,常遇春越战越勇,就连陈友谅也不是常遇春的对手,常遇春一手火攻之计,大败陈友谅,成为常遇春生平的一次知名的胜利。在常遇春大败张士诚后,朱元璋已再无对手。朱元璋高兴的封常遇春为鄂国公。

获得鄂国公称号的常遇春只有36岁,也成为了徐达之后的明朝第二开国名将。

将军凯旋而归,全城百姓夹道相迎,他挥着手笑着对随从说:屠城

手段凶残

在多年的厮杀中,常遇春变得极其凶残,杀人如麻。哪怕是在睡梦中,也会本能的喊杀喊打。

一次他梦见恶战,高喊杀!卫兵不明所以,进帐去看。就见常遇春闭着眼睛,喊着向西杀,见人就杀。卫兵不明所以就传达了命令。

结果军队直接西进,将所遇村落之人全部屠戮殆尽。军队所过之处,犹如炼狱一般,到处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也正因为常遇春的残暴,民间对他的评价并不好,说他是残暴将军。

将军凯旋而归,全城百姓夹道相迎,他挥着手笑着对随从说:屠城

常遇春对暴力似乎有着极大的渴望,他曾说过只要给他十万兵马,就能天下无敌。所以他也被称为常十万。他对敌人毫无怜悯,甚至连百姓也不放过。较之秦朝的白起也是不逞多让。

1367年,朱元璋距离一统天下也只剩下一步之遥。元朝的残余势力已无力反扑,只能苦苦挣扎。朱元璋让徐达和常遇春去扫尾。常遇春打了个漂亮仗,史称塔儿湾大捷。

战斗胜利后,常遇春带队进城。百姓们夹道欢迎,手中还举着欢迎的标题,庆祝将军凯旋归来。这样的盛况本来是高兴的事,可常遇春见了,却笑着对手下发布了屠城的命令。

将军凯旋而归,全城百姓夹道相迎,他挥着手笑着对随从说:屠城

于是士兵们拔出刀剑,向着百姓刺杀而去。满城百姓,无一幸免。城市中血流成河,凄惨无比。那么,常遇春为何要这样对待百姓呢?原来那些百姓举着的标语中,有的写着欢迎元军胜利的话,这让常遇春感觉自己被侮辱了。

此时的常遇春春风得意,趾高气昂,当然不能允许有人这样无理。那些可怜的百姓其实准备的标语是双面的,他们这样也只是希望不管谁胜了,他们都能活命而已。可没想到,这样的伎俩,竟然成了他们杀身之祸的起因。

常遇春弑杀成瘾,不但百姓们怨声载道,就连朱元璋也因此说过他好几次。因为有朱元璋的命令,常遇春在行动上才略微收敛。只可惜他已做了太多恶,想要收手也是做不到了。

将军凯旋而归,全城百姓夹道相迎,他挥着手笑着对随从说:屠城

据说常遇春在四十岁时,突然暴毙,谁也不知道他的死因,于是坊间就有流传,说常遇春多行不义,杀人太多,这是遭了报应。他的死那让那些家人被他暴杀的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常遇春死得太早,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为明朝立下的大功。他死后被封为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足可见朱元璋对常遇春还是十分器重,对他的死也是觉得惋惜的。

将军凯旋而归,全城百姓夹道相迎,他挥着手笑着对随从说:屠城

小结:

古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还有句话叫得饶人处且饶人。意思是做事不能太绝,否则要伤及自身。常遇春虽然有勇有谋,但做人太过残暴,不得民心,最终四十岁就暴毙,虽然死后受到皇帝的最高礼遇,但却无法名留青史。

从常遇春的经历中,我们应该明白,做人做事一定不能走极端,一定要有豁达的心胸,一定要做公正的事,只有这样无论生死,都能够获得群众的认可,这样才可以留下好的名声。

常遇春是一员猛将,但不是一个仁德的武将。所以注定了他无法在历史的名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