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战场上溃逃的士兵为什么很少敢攻击督战队?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让小编来带你走进历史,了解历史。

试想一下,如果你身处炮火连天的战场之上,身边的战友已经一个个倒下。继续往前冲的话,十死无生;但若想往后退,己方的督战队早已架好了机枪在后边虎视眈眈。

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战场上溃逃的士兵为什么很少敢攻击督战队?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做什么选择?是往前冲,还是往后撤,甚至想办法干掉督战队来逃出生天?

事实上,历史上无数士兵已经用身体做出了回答。他们在那种绝境中,大都只能选择继续向前,鲜有敢于攻击己方督战队的。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督战队

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战场上溃逃的士兵为什么很少敢攻击督战队?

自古罗马时代,就有负责监督士兵们军纪的官员。这些人的来头都是执政官,军队中的大小事务基本都要听他的,如果有违法乱纪的,也需要经过他的批准再进行相应的惩罚,是为总督。在我们国家就叫“督军”或“监军”保证军队的健康高效运转。自从战争出现,传统意义上的督战队就出现了。

明朝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刺抓起来,然后拉开了北京保卫战。也先率领的瓦刺部队一路过关,占领白羊口。于谦提督被安排到德胜门,迎战瓦刺的主力。

危难关头,于谦下令所有战士出城列阵,并关闭城门,背城死战。又令“临阵,将不顾军退,斩其将。军不顾同胞先退者,后军斩前军”。可见督战队可以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就像同事间和社会成员间的相互监督。后此战大捷,成功击退敌军。

由于督战队大都经过特殊专业的训练,不论是战场经验还是心理素质乃至专业技术甚至装备都是顶尖的。

比如德国,他们的督战选拔是很严格的,要经过重重的考核和培训,对历史背景都会有所考察,也就是“战地宪兵”。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组织后退的士兵,要知道战争不只是两军交战的一瞬间。从谈判到战前部署,从新兵训练到战地行军,从战前动员到战后整顿,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战争的一部分。而督军的在这整个过程中复制指挥调度,整顿军纪,思想教育。就像我们的课代表和纪律委员一样。

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战场上溃逃的士兵为什么很少敢攻击督战队?

如果攻击督战队,未来将承受更多惩罚

就算战场上真有人想逃跑,那也是少数,因为战场的死亡压迫而丧失了意志。你想从训练到战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句“战友”那真不是白叫的。你和一帮朋友上战场你会抛弃朋友吗,即便是你战胜了督战队,成功逃跑掉有什么意义呢?

要知道在整个文化氛围趋于一致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行为属于自我泅渡,甚至生不如死,回到家说不好就被家人打个半死。

所以所谓的溃逃都是小规模的,甚至不是主观的只是出于本能的恐惧。要知道在一支士气高昂的军队里是会产生自豪甚至献身精神的,总之战场上的口号绝对是以意志动摇为耻。所以督军的作用就是发现源头,并防患于未然,不排除有一两个意外人格的突变,为了保障整体的士气督军会根据实际战场情况做出处理,并不是一概斩杀。

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战场上溃逃的士兵为什么很少敢攻击督战队?

要非说战场撤退并攻击督战的,不是没有,确实少之又少。你看“白马将军”孙元良,黄埔一期的高校生,长得漂亮所以贪生。抗日战争的时候,一看战局不对,老孙就带着部队往回跑。后面是自己的同学宋洗镰,双方起了冲突,逃跑的士兵大多踩踏而死。

可以看到这是罕见的高层长官带队逃跑并和友军起冲突,这是有组织的撤离和叛逃。而战场上的溃逃往往是意志已经沦陷,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的士兵,属于小范围事件。

在正常的军队中,参军是要经过筛选和思想教育的,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和日常相处才会上战场。这样的部队相互扶持还来不及,真有胆小的出于本能退缩也不会有攻击同胞的念头。何况督军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受人尊敬,试问你会攻击自己尊重的人吗?

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战场上溃逃的士兵为什么很少敢攻击督战队?

这个在所有国家的军队中都是一样的,随着文化背景的不同会产生制度和处理方式的不同,但内核都是一样的。仅仅靠残暴是无法从内部凝聚军心的。还有一种情况是拼凑的部队,相互之间没有太深的感情但却有相同的利益。利益决定了在共同的强敌面前反水是不可能的。何况拼凑的军队都是有相应力量制衡的。

督军只会想的比我们还全面,要么他自己的部队压制于拼凑的队伍,要么可以保证他们逃跑后没有好下场。参照古时候的连坐,一个人跑了全家遭殃,更何况两条腿能跑到哪里去?

总而言之,溃军通常来说是绝对不敢攻击督军的,他有那个胆子为什么不打敌人?溃军是什么?如果有攻击督军的能力就不叫溃军而是有预谋的反叛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