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国军起义名将,55年婉拒授衔,主席指示:他必须授上将

古代上千年历史中,中原文明一直是日本膜拜的对象,但自明治维新之后,日军异军突起,特别是甲午年间还击败了大清海军。民国时期国内军阀混战,国力日渐衰弱,日本趁机侵犯中国领土,最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不过自不量力的日军终究尝到失败的滋味,华夏儿女终于等到和平年代的到来,只可惜是短暂的,蒋政府很快挑起内战,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人民军队是不会输的。仅仅两年,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我军,不少国军将领在关键时刻跟随历史洪流的发展,举行了起义,不乏一些功勋赫赫的抗日功臣。

他是国军起义名将,55年婉拒授衔,主席指示:他必须授上将

建国以后,很多起义将领都被予以重任,大授衔时还被授予相应的军衔,就比如今天所要讲的主人公,董其武将军。

投奔傅作义

相对于后来的辉煌人生,董其武的出身非常普通,贫困的家境甚至吃饭都成了问题。但他又是幸运的,舅舅是一位私塾先生,从小他就在舅舅教诲下认真学习,可以说舅舅就是他的人生导师。

当年阎锡山执掌山西政权后,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手里的枪杆子就要硬,为此创办了太原学兵团,专门为晋军培养军事人才。当时那个年代,参军当兵或许是穷苦人翻身的唯一捷径,再说学兵团不收学费,还管吃管住,是董其武理想的求学之地。

他顺利考入学兵团,五年里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专业知识,他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如此看来应该有不错的发展。但临毕业时发生了变故,他无意与军督府的人发生了冲突,生性倔强的他认为错在对方,不肯低头认错,最后被开除,从此与晋军无缘。

他是国军起义名将,55年婉拒授衔,主席指示:他必须授上将

毕竟是军校毕业生,当时中原大地军阀林立,总有容纳他的地方。两年内他也投奔了不少队伍,最后竟成了国民革命军的一员,在北伐中他屡立战功,战后升为了校官。

但老蒋只信任自己的嫡系将领,其他人无论再优秀,也难以受到重用,特别是董其武这样的基层军官,更是受到打压,他一气之下离队北上,投奔了傅作义部。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中原大战中,傅作义的第四路军受到陈诚部与曲阜守军的前后夹击,情况十分危急,紧要关头任命董其武带领敢死队阻击敌军,掩护主力撤退。后来傅作义带队成功突出重围,但董其武与敢死队不知所踪,恐怕凶多吉少。

没想到一个月后,失踪许久的董其武竟然带队返回驻地,傅作义闻讯后亲自过来探望、慰问。经过这一战,傅作义也知道此人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渐渐董其武成为傅作义的亲信之一。

12年的抗日生涯

其实在董其武的心里,与其他军阀部队厮杀,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傅作义这位伯乐的忠心,还没有机会实现当年报考军校的初衷,但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有了。

自东北沦陷后,日军占领千里沃野仍不满意,对华北各地也有了垂涎之心,最终在1933年爆发了长城抗战。当时董其武指挥的436团,驻扎在张家口,而这里正是与日寇激战的最前沿。

当时他的部队以连为单位,都采取三线纵深配备,工事分为上下两层,即使上面工事被炮火击毁,幸存下来的战士仍可以转入下层工事继续抗日敌军。依靠这个战术,成功阻挡住日军的进攻。

但打到第三天后,却接到何应钦的命令“全军即刻停战,撤至高丽营集结”,原来就在抗日将士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厮杀的时候,国民政府的亲日派却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真是令人心痛。

他是国军起义名将,55年婉拒授衔,主席指示:他必须授上将

这一仗打得真窝囊,但三年之后,在绥远抗战中,董其武结结实实的打了一仗,在红格尔图和百灵庙共计歼灭日伪军两千多人,不久胜捷通过各种传播途径传遍全国,董其武也成为闻名全国的抗日英雄。

到了抗战爆发后,不再被束缚的董其武,驰骋绥远、山西各地,对日寇进行沉重打击,有力配合国民政府组织的几次大会战,八年抗战,终于盼望到久违的和平,不过说起董其武的抗日生涯,就要从1933年算起,他可是拥有着12年的抗日经历。

领导绥远起义

只可惜和平是短暂的,董其武也没想到内战爆发如此之快。此时的国军虽然强大,无论是装备、兵员都比解放军强大的多,但他们有一样没有,那就是民心。

他们有美国的支援,但解放军的背后是解放区上亿老百姓的全力支持,特别是在新的解放区,我党进行土改工作,贫困农民分到了土地和牛马,从内心里支持这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

1949年初,老上级傅作义在北平领导了和平起义,董其武也开始为绥远起义做准备,最终在9月19日率领四万余人起义,实现了绥远的和平解放。

他是国军起义名将,55年婉拒授衔,主席指示:他必须授上将

后来起义部队整编为二十三兵团,董其武则成为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他还率军赶赴朝鲜战场,冒着随时遭受美机狂轰乱炸的危险,怀着“上刀山、下火海,不修好机场不下战场”的壮志雄心,超前完成修建撒个空军基地以及防空作战的任务。

后来整个二十三兵团,有6000多人荣获各种奖项,董其武也被授予独立二级勋章,这枚勋章不仅代表一种荣誉,也代表中朝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后来朝鲜战争结束,全国各地的匪患清剿完毕,国家经济发展也步入正轨,全军军衔评定工作也提上日程。当时总干部部将董其武列入上将授予名单,董其武知道后,觉得受之有愧,于是给主席写了一封信,由杨成武将军转递。

当主席看完信件后对杨成武说:“他这个军衔不能不要,而且必须是上将,先不要说他为新中国作出的贡献,就是他十几年的抗日生涯,也是很多同志无法相比的”。

因为主席的指示,董其武成为开国上将之一。

总结

平凡出身的他,依靠自己聪慧的头脑,以及报国大志的胸怀。在军职提升的同时,也在一点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无论他曾经身处哪个阵营,但他在民族大义面前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极大的贡献,所以将军荣获上将军衔是当之无愧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