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插在故宫牌匾上的一支箭,已有208年,为什么无人拔下来?

每个国家,都有那么几个即使没有去过,但你也能说出名字的景点。

咱们中国也不例外,毕竟泱泱大国历史悠久,领土广袤,无论你是喜欢人多、人少;喜欢恢弘的建筑群还是遗世独立的小村落;喜欢江南水乡的柔美还是西北风光的壮美,你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要去旅游的地方。

插在故宫牌匾上的一支箭,已有208年,为什么无人拔下来?

而像故宫,是无数背包客旅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站。它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还有一个霸气的旧称:紫禁城,听起来就有一股闲杂人等休要靠近的庄严之感。

它以三大殿为中心,有着约7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其中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房屋数量更是高达9000多间。

插在故宫牌匾上的一支箭,已有208年,为什么无人拔下来?

如果根据野史来看,皇帝动不动就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那建这么多房间也就有了理由,毕竟不能让人家和宫女太监似的挤一个屋吧。

而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宫殿里,实打实待过25位皇帝。不过相比起第一位风风光光地进入其中,最后一位却走得不那么光彩,颇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插在故宫牌匾上的一支箭,已有208年,为什么无人拔下来?

一直以来,故宫都充满了传奇和神秘的色彩。记得小时候我对故宫的第一印象是来自央视六套播放的八十年代电影《潜影》,说的是故宫墙上发现了清代皇妃的影像,于是故宫就传出了闹鬼传闻。

这个故事给当时年幼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当我去到故宫后,还一度很想在晚上的时候去验证一下这件事,但故宫晚上是根本不开放的。

插在故宫牌匾上的一支箭,已有208年,为什么无人拔下来?

不过除了这些神神鬼鬼的传说故事,历史上的故宫也确实发生过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当我与朋友们走过隆宗门的时候,刚巧碰到一个旅游团里的导游正在介绍这里,本着不听白不听的原则,我们也停了下来。

插在故宫牌匾上的一支箭,已有208年,为什么无人拔下来?

当他介绍到牌匾上的那支箭时,我们都齐刷刷地抬起了头。隐约看到了那只箭头插在牌匾上隆宗门“宗”字旁边,不过只剩了一个短短的箭头,箭尾的部分已经不见了。

这里住的是皇帝一类身份的人,安保工作肯定不能差。而且隆宗门还是紧靠皇帝住所的一道禁门,就连王公大臣都不能随便进的,所以这一支箭插在它的牌匾上,让人浮想联翩。

插在故宫牌匾上的一支箭,已有208年,为什么无人拔下来?

不过很快,导游就公布了答案,这只箭属于清朝农民起义军的。起义军与皇宫内武功最高强的禁军,在隆宗门前展开了厮杀,结果禁军将起义军尽数消灭,毕竟当时双方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上来说都不是一个等级。

这只箭应该就是某个农民起义军成员无意中射出的。至于为什么过了208年,这只箭还没被拔出,则是因为当年嘉庆帝听闻了此事以后,感慨清朝此前从没出过这种事,于是给自己颁布了历史上有名的《遇变罪己诏》。

插在故宫牌匾上的一支箭,已有208年,为什么无人拔下来?

所以这只箭被他下令保留了下来,作为警醒之用。在听完了这个故事后,我和朋友都感到十分唏嘘。老实说,嘉庆帝的这个“警示”并没有影响到后来的帝王们。

尤其是在清末的时候,外国人压榨清政府,清政府就压榨老百姓,农民起义依旧不断。

插在故宫牌匾上的一支箭,已有208年,为什么无人拔下来?

仔细想想,如果日子真的过得好,哪怕是能过得下去,又有谁会吃饱了撑的跑去起义呢?想要真正地“警示”,最该做的应该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毕竟老话说得好“堵不如疏”。故宫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皇帝诏书:不许拔下来。

插在故宫牌匾上的一支箭,已有208年,为什么无人拔下来?

但无论如何,这件事只不过是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一个微小的节点。历史终归是要向前发展的,就像我们这些游客,也总要离开这里,前往旅途的下一站。插在故宫牌匾上的一支箭,已有208年,为什么无人拔下来?现在大家知道了吧!

插在故宫牌匾上的一支箭,已有208年,为什么无人拔下来?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旅行中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