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才子在佛灯下读书,创作了一部文学巨著,流传久远,值得赞赏

刘勰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心雕龙》是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至今仍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才子小时候生活非常清贫。

刘勰自幼父母双亡,家徒四壁。可是他很喜欢读书,父亲留下来的几本书,被他视为珍宝,有空的时候总要翻上几页。白天干活已经很累,晚上他也不肯休息,还想多读一点书。

才子在佛灯下读书,创作了一部文学巨著,流传久远,值得赞赏

但家无余粮,实在无钱买油点灯,刘勰为这件事苦恼了很久。有一天,他忽然想起离家不远的金华山上有一座金华寺,寺里大殿上的佛灯一直点到天亮,他想自己何不就着佛灯读书呢?

当天晚上,刘勰就带了几本书来到了金华寺。他没有硬闯进去,却瞅了一个空子,避开和尚们的注意,溜进了大殿。

大殿里简直就跟白天一样亮,他高兴极了,连忙跪在佛祖塑像面前,认真地祷告,并请佛祖原谅,然后就开始读书。直到天快亮的时候,他才蹑手蹑脚地溜回家里。

寺院的禅房里收藏了不少书籍,住持很有学问,文学功底也很深厚。这一天,住持刚念完早经,夜里值更的小和尚就急速地跑来,还一脸神秘地告诉师父,菩萨显灵了。住持让他别急,慢慢地说。

小和尚定了定神,便接着说:“我昨天晚上值更时,听到大殿里有诵经的声音,这不是菩萨显灵了是什么?”住持听后也感到兴趣浓厚,于是决定亲自去察看一下。

才子在佛灯下读书,创作了一部文学巨著,流传久远,值得赞赏

等到天黑的时候,住持就找了一个地方藏起来。过了不久,他就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轻手轻脚地进了大殿。不一会儿,就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住持仔细一听,原来读的是诗书。他就从藏身的地方走到刘勰身边,也不惊动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听他读书。

刘勰读书有些累了,就伸了一个懒腰,却不经意地看见一个僧人正含笑看着自己。他吓坏了,连忙跪在地上,请住持饶恕。住持急忙搀起他询问情况,刘勰这才战战兢兢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住持却非常喜欢他,还收他为徒,刘勰也搬进了金华寺,跟随住持做起学问。眨眼间就过去了十年,刘勰在大师的精心点拨下,诸子百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他在读书过程中只要有了心得体会,也会及时地记在本子上。时间一长,居然成了厚厚的一本。刘勰把它整理出来,拿给住持看。住持看后不住地叫好,并让他向当时已经告老还乡的司徒沈约求教。

才子在佛灯下读书,创作了一部文学巨著,流传久远,值得赞赏

刘勰兴冲冲地来到沈家,却被家丁赶了出去。他没有灰心,忽然想起沈约爱书成癖,于是灵机一动,就假扮成一个卖书郎,在路上等他到来。

沈约一到村口,就听见有人高声地叫卖古装书。沈约急忙让人把刘勰找来,到了近前,刘勰听说了自己的故事。沈约觉得此人非同一般,就拿过他递过来的书,翻了几页,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于是便与他同坐一辆车,一起回到了沈府。

才子在佛灯下读书,创作了一部文学巨著,流传久远,值得赞赏

回到府中,沈约赶紧打开书,一边仔细阅读,一边啧啧赞叹。沈约和刘勰谈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沈约又从头至尾地细看了一遍,然后逐字逐句地圈点起来。

刘勰依照沈约的指点,又将原稿反复修改了几遍。沈约非常满意,提笔写下了“文心雕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从此以后,刘勰名声大振,这部书也一直流传久远,深受世人赞赏。下面介绍才子在佛灯下读书,创作了一部文学巨著,流传久远,值得赞赏。

才子在佛灯下读书,创作了一部文学巨著,流传久远,值得赞赏

《文心雕龙·知音》(精选)

作者:刘勰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大意是说:一个人只有弹过很多曲调,才精通音乐;只有看过无数宝剑,才懂得兵器。评价作品必须广泛地观察,攀登过高峰,才明白小山;欣赏过大海,就更了解小沟。

作家先有内心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之中;文学批评却要先看文辞,然后再深入到内心。从表象追溯到根源,逐渐地由隐微变得显豁。

才子在佛灯下读书,创作了一部文学巨著,流传久远,值得赞赏

这篇短文虽然只节选了一小段,但人们已经感觉到其蕴含深远。一个人一生只要能够撰写一部伟大的作品,便会感觉此生无憾!

作者笃志好学,不畏艰辛,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付诸于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仅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也为华夏文坛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令人钦佩不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