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论书|2021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论书|2021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伊险峰 杨樱《张医生与王医生》(新经典·琥珀图书&文汇出版社):资深媒体人伊险峰牵头,以两位身为医生的中学同学的人生故事为主要由头和线索,叙写的关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的一部非虚构佳作。在这部洋洋数十万字的作品当中,作者的记述,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线索——一是围绕工人家庭的代际阶层跃升、持平或下降,讲述改革开放语境下城市代际阶层变迁背后的机制和渊源;二是以两位医生为中心,讲述城市专业技术阶层的工作生活状态、知识文化趣味与社会存在生态;三是讲述在阶层、知识文化背景与生活习惯越发差异化的背景下,城市知识阶层的家庭关系、代际关系与个体存在张力;四是在大时代变迁的语境下,以微观史的视角,记述东北衰落的深层次原因与东北振兴的可能性探讨。作者细致入微的访谈能力、精密编织的材料组织能力和“君子不器”的学术关照情怀,都让人赞叹不已。

论书|2021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西西《钦天监》(活字文化&广西师大出版社):香港作家西西的新书,跟《哨鹿》类似,仍然把故事背景放在清代,以供职于清廷钦天监的一位普通官僚作为中心人物,借助于一群身处政治漩涡中心的普通人的命运变迁,来展现时代政治风云的变幻无常。字里行间,仍然有从个体生命体验的角度,叙写香港与香港人身份与文化认同困境的隐喻。西西对于细节描写的细致入微、对于人之于生命主体的温情与尊重,以及对于个人命运与大历史变迁之间复杂张力的隐忍叙写,都让人无比动容、回味无穷。

论书|2021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尚思伽《中书令司马迁》(三联书店):媒体出身的已故青年女作家尚思伽最具代表性的遗作,以戏剧的形式,展现司马迁在为众人所熟知的史学大家之外,作为汉武帝内侍的另一重身份角色下的彷徨与挣扎。全剧以“素王”司马迁和帝王汉武帝之间围绕权力、声望与影响展开的博弈,以及司马迁在作为史家的自由与作为宦官的卑微之间的人格冲突,作为双重戏剧矛盾展开叙事,剧本史诗意味浓厚,戏剧张力十足,交融了来自北京人艺与布莱希特等方面的多元戏剧传统,读来让人震撼、引人深思。非常希望这部戏剧,能早日在舞台上上演。

论书|2021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杨潇《重走》(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拥有多年媒体记者工作经历的杨潇老师重走当年西南联大师生西迁之路后写下的旅行游记。受益于中文专业与记者工作的训练背景,本书的文字表达流畅,史料征引专业而丰富,材料的串接与组织叙事能力突出。而在具体内容上,则将对于西南联大师生的历史追忆、现实旅行历程中的所见所闻,与个人之于历史与旅行现实的感思和生命体验这三者交融在一起讲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以一种真诚而平视化的视角,面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历史中被忽略和遗忘的人与事,以及自己在古今之变和个体生命中的心灵困顿与纠结。这种有大历史、有小人物,有人文温情、有个体困惑的多元面向作品,值得细读。

论书|2021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渠敬东《山水天地间》(三联书店):供职于北京大学的社会学学者渠敬东老师解读北宋著名画家郭熙代表作《早春图》的最新小书。在本书当中,作者展现出对于图像文本细读和艺术社会学分析的超强功力,将微观层面画作的、山、水、树木走势与构图方法运用,中观层面画作展现的艺术哲学与美学思想,宏观层面画作背后一代艺术家和文人士大夫的整体人格、心境与世界观这三个层面的分析与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诗意深邃而又隽永美妙的文字娓娓道来,着实让人敬服。而本书之于宋代文人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徘徊的心路历程的展现与还原,刚好也跟作者本人在社会学研究(“入世”)与山水研究(“出世”)之间构成的张力,形成有趣的对照,有心的读者,自可仔细玩味。

论书|2021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莫砺锋《莫砺锋讲宋诗课》(凤凰出版社):知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莫砺锋老师新近推出的一部关于宋诗的大众学术科普作品,堪称其之前推出的颇受欢迎的《莫砺锋讲唐诗课》一书的姊妹作,分阅读背景、名篇细读、名篇浅释、问题与思考这四个部分,点面结合、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走进宋诗理性而玄妙的文学世界。莫砺锋老师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均围绕宋诗研究展开,因此本书既是他在已经大获成功的唐诗科普基础上的拓展之作,又是其在大众学术写作上的回归初心之作。其具体讲述,融知识性、趣味性与通透性于一体,真正做到将专业学术研究、个人生命体验与大众传播导向完备结合,非常值得推荐。

论书|2021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顾春芳《契诃夫的玫瑰》(译林出版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敦煌研究院樊锦诗先生的优质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的编著者顾春芳老师的一部关于契诃夫研究的新作,以细致的第一手资料梳理、流畅而诗意的美妙文字与细腻而动人的女性学者视角,为读者展现契诃夫的田园生活、浪漫爱情与优雅心灵。尽管《海鸥》《樱桃园》等契诃夫的知名戏剧,在中国多次上演,但其影响范围仅限于主要一二线城市,在中国更广大的读者眼前,契诃夫更多还是以讽刺小说与深邃思想著称。基于此,本书的研究与叙写,是对于契诃夫的中国研究、阅读与传播面向的有力丰富,也可谓是作者这样的资深人物研究者,跟契诃夫之间跨越国别、性别与时代的动人隔空对话。而精美的历史现场照片、雅致的装帧与用心的设计,更赋予了本书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双重匠人精神,非常值得细读、珍藏和推荐。

论书|2021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葛亮《瓦猫》(人民文学出版社):南京籍香港作家葛亮的最新中篇小说合集,由《书匠》《飞发》《瓦猫》这三篇分别叙写江南、岭南、西南地区的匠人故事的中篇小说组合而成。“三南”的地域定位,一方面跟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紧密相联,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作者跟北方文化、宏大叙事与政治书写相对应的南方化写作立场。而匠人的人物聚焦,更是将作者的家族脉络、古典情怀与文化取向全盘呈现。这三篇用心书写的故事,将历史与现实交汇,虚构与真实交织,大历史与小人物交融,为读者细致而温情地展现波澜不惊的生活日常下的时代更迭、历史迭荡与文化兴衰。这样的文字,值得读者以同样的用心与投入,逐字逐句阅读、感悟、沉思,常读常恸,常读常新。

论书|2021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日)村上春树《弃猫》(磨铁文治图书&花城出版社):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最新散文作品,从家里弃猫复归的小故事入手,畅写作者对于父亲的种种回忆与生平追寻历程 。作者的表达,注重生活细节的还原,细致入微的同时,让家庭关系中复杂而细腻的种种情感清晰可见,跟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等日本导演的电影作品,有着一体化的生动面向。在日常生活叙写的同时,作者极其注重父亲人生中,诸多命运关键节点的还原, 其探讨的人生命运的曲折与无常,具有超越民族和国家的共鸣效应。而其对于父亲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经历的叙写,基于人道主义立 场出发,真诚而反思深刻,这段内容,相信中国读者读来,更会有不一样的感悟。本书虽然篇幅短小,但无论是译文的高质量和所配插图的用心,都体现出磨铁文治图书对于村上这位在中国读者当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上佳口碑的作家的尊重与敬畏,值得推荐。

论书|2021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周思成《隳三都》(汉唐阳光&山西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周思成老师关于蒙古与金朝战争史的精彩历史文学作品。本书采取司马迁《史记》与史景迁系列作品的写法,在广泛搜集史料和严格进行史实考证的基础上,以流畅而生动的文学式笔法,为读者还原这段往往被当今教科书、媒体、学术研究和读者所共同忽略或遮蔽的历史。在叙写过程中,一方面注重战争过程与场景的精准还原,另一方面致力于呈现战火笼罩下的各色人等的生命状态,将纪传体的史家传统跟社会文化生活史的新史学思潮完美交融,实在值得称道与推荐。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从蓑翁在2021年里读过,中国大陆各家出版社在2021年初版(而非修订版或再版),并且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文学人文艺术类书籍里选出,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