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次无比惊险的突围:若部队晚再晚点出发,开国元帅中或无此人

1942年5月中旬,驻山西的日军第一军5000多人,在军长筱家义男指挥下,再次进犯太行山,妄图一举端掉八路军总部。

日军在出动出力之前,先派出两支挺身队(特务武装)作先锋,任务就是取刘伯承的项上人头。

5月19日,敌人对台北区的“扫荡”开始。21日,刘伯承带领少数警卫部队,从涉县会里村出发,跳出了敌人合击圈。

第二天,转移到太行山南部的涉县固新村口。

刚刚安顿下来,侦察员就带来消息,就在前一天师部转移后仅仅3个小时,敌六川挺身队就到了师部驻地。也就是说部队只要稍晚一点点出发,就很可能撞上敌人,在对方优势兵力围攻下,后果不堪设想!很有可能十大元帅中就没有刘伯承这个名字了。

当时紧跟刘伯承左右的参谋长李达,40年后说起这段往事,仍然心有余悸地说:“这次突围太惊险了!万一出了事,我会因为没有事先得到确切情报而永远无法原谅自己!”

一次无比惊险的突围:若部队晚再晚点出发,开国元帅中或无此人

6月上旬,敌人将“扫荡”重心转向太行山南部地区,第一个目标就是合击129师师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首脑机关。

8日,大批日军从山西黎城出动,向城东15公里的宋家山进攻。

驻守宋家山的部队是129师警卫部队新1旅2团,129师师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位于宋家山东南不过10华里的黄岩村。敌人企图先拿下宋家山,再围攻黄岩村及周围地区。

敌人攻势凶猛,宋家山我军阵地有被突破的危险,形势越来越紧张。刘伯承经过周密考虑,当即决定突围。

当晚,师部从黄岩村出发,于9日凌晨来到涉县城南5里处的黄北坪。10日下午到达张汉村,计划当晚突破敌人合围圈,进至邯长路以北安全地带。

不料当晚浓云蔽月,四周漆黑一团,无法辨认方向,盲目前进,随时都有闯入敌人宿营地的可能。

李达参谋长建议说:“现在不好辨认方向,闯到鬼子的宿营地就麻烦了,我们原地休息,天亮再走吧!”

“好,先通知部队原地休息。”刘伯承沉吟了一下,又说,“我们这么大个摊摊儿,走了几十里路,鬼子的特务很多,我们不可能不被发现,在这里宿营,可能遭到偷袭。让大家打个盹儿,然后连夜返回张汉村。鬼子怎么也不会料到我们返回原地吧。”

部队当即连夜回返。天黑路陡,七弯八转一直到11日中午才回到张汉村。

本拟在张汉村休息、吃饭,不料刚一进村,警卫部队从望远镜里发现不远处有一小股敌人正在搜山。

一次无比惊险的突围:若部队晚再晚点出发,开国元帅中或无此人

刘伯承立即命令部队避开敌人,马上钻入杨家山。谁知,部队刚翻上一道山梁,发现杨家山也被敌人占领了,部队陷入敌人包围之中。

担负警卫任务的新1旅2团指战员,深感肩负的任务之重。他们将手榴弹揭开盖,步枪上好刺刀,准备与日军血战一场,保护刘师长突出重围。

刘伯承镇静地对新1旅政委唐天际说:“告诉战士们,不要紧张。我们有当地人民的支持,一定能够突出去。”并指示唐天际派两位侦察员潜入张汉村,向熟悉情况的老乡打听一下,看有无小道通向黎城方向。

不一会,唐天际报告说:根据老乡提供的情况,由此往西北,有一条牧羊人常走的小道,沿此小道,翻过两条大岭,能到东阳关、东黄须。这条路近,能绕过敌人,但崎岖难行,部队不易通过。

刘伯承说:“俄军统帅苏沃洛夫有一句名言:‘凡是路能走的地方,人就能通过’。他在1799年就曾经率领一支大军,从人迹罕至的地方翻过了阿尔卑斯山,救出了陷入绝境的俄军,创造了人间奇迹。既然鹿能走的地方人能通过,羊能走的地方,人也一定能通过。我们就走这条牧羊道。”

不远处的日军不时打来冷枪,吆喝声清晰可闻。刘伯承拄一根树枝作手杖,汗流浃背,率领部队沿着牧羊道艰难前行。

薄暮时分,翻过两座山岭,又登上一个山岗,隐隐约约看见对面山坡上有一支队伍迎面走来。开始看不清楚,当距离几十公尺时,从对方闪闪发亮的钢盔,断定来人是日军。

好在敌人一时未发现我军。刘伯承镇静地命令道:“不要慌,不要开枪,悄悄地绕过敌人。”

队伍有条不紊,悄无声息地钻入另一道山沟。这股敌人竟没有发现我军!

在一个山凹里,部队作了短暂休息。

一次无比惊险的突围:若部队晚再晚点出发,开国元帅中或无此人

刘伯承不无幽默地说:“好险啊,差一点让鬼子抉剔掉,去见马克思。刚才跟鬼子打照面的时候,连他们的胡子我都看清楚了。这个选题扫荡啊,可以使敌我杂处,煮一锅饭敌我都吃,走一路敌我相混,可谓是极复杂、极残酷、极激动的斗争了。”

入夜,队伍继续前进。蜿蜒曲折的牧羊道,伸展于怪石与荆棘之中,山高坡陡,崖峭谷深。漆黑的夜晚,行走其中,困难可以想见。尤其对疾病缠身、遍体弹痕、年已五旬的刘伯承,其艰难更不言而喻。

子夜时分,刘伯承由于长途跋涉,饥渴交加,步履渐渐迟缓。

凌晨4点左右,刘伯承将周鉴叫到一边,小声说:“我实在走不动了,要就地休息一下。周科长,你快把警卫部队带上走吧!天明前一定要突出敌人合击圈。”

周鉴大吃一惊,急忙拉住刘伯承的手:“师长,您的话我不能听!保护您突出敌围,就算让我牺牲生命,也决不含糊。”

他随即命令四个高大精悍的警卫员架扶着刘伯承往前走。又命令其他战士,不许瞌睡,不许大声说话,不许掉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就这样,又走了一程。拂晓,刘伯承饥渴疲惫之至,对周鉴说:“周科长,我的两条腿实在不听使唤了,要休息一下。”说完,扑通一声,昏倒在地。

周鉴大惊失色,急令警卫员跑步去找在后面负责掩护的唐天际准备担架,并命令几个战士分头到附近找水。

卫生员将一碗溪水给刘伯承灌下去。不一会,刘伯承慢慢睁开眼睛。

一次无比惊险的突围:若部队晚再晚点出发,开国元帅中或无此人

此时,近在咫尺的柳林村,鸡鸣狗吠,浓烟滚滚,是敌人正在烧房子。此地不能久留,警卫人员将刘伯承扶上担架。

山径崎岖,荆棘丛生,只能两个人一前一后抬行。彻夜行军,战士们都累得腰酸腿软,走不几步就须换人。

周鉴见不是办法,急中生智,蹲下身子,拼出全身力气,背上刘伯承,一口气跑了几百米。

刚绕过一个山嘴,突然,背后啪的一声枪响。周鉴以为被敌人发现,惊出一身冷汗,跑得更快了。

又走了一程,不见敌人追来,才长出了一口气。原来刚才是敌人鸣枪收哨,敌人集合后往南开去了。

再往前走,道路渐宽,可以行马,乃将刘伯承扶上马背,又一阵疾行,方脱离了险境。

周鉴因紧张劳累过度,一阵晕眩后,口吐鲜血,昏倒在地。

12日中午,刘伯承率部转移到黎城县境内的香炉烽。至此,胜利结束了历时4天4夜的反扫荡,跳出敌人合击圈之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