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杜尚的一生很像宋代高僧的一生

杜尚的一生很像宋代高僧的一生

《杜尚》中文版序

倪 军

在使用汉字过活一辈子的人里,杜尚这个名字已经成了自家人;这个知道但不熟悉,想起来时也想去熟悉一下但还是没太多的功夫去熟悉的人,已然影响了我们太多。他是个法国人,自己改成美国人。今天他是个地球人,而如果他在今天还喘气儿活着,他最想移居外太空,变成火星人。

本书是目前最精致、翔实的马塞尔 杜尚传记。作者见过主人公,也访谈过上百的杜尚亲朋故旧。我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纽约买了一本美国版给自己当作新年的消费品,也得过一位英国女士当作礼物送给我的英国版,英国版封面是青青涩涩的青年杜尚照片。2001 年,山东画报出版社的编辑段春娟女士和我定下来由我在业余时间里把中文版翻译出来。我联系了纽约版权方,被告知一家上海的出版社已经签约要翻译出版这本大部头的传记。于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和我都无可奈何了。若干寒暑若干秋之后,我始终未见这部书在国内出版,我便又向国内几家出版社的朋友建议洽谈版权,此时武汉大学出版社展现出了过人的魄力,我的儿子在纽约和伦敦了解到此书的中文翻译版权因为当年上海方面并未按时出版而作废,得知版权依然可谈之后,武汉大学出版社迅速拿下合同并延请兰梅女士着手翻译。

幸运的是,时间有时候正像杜尚不紧不慢的脾气一样给了读者一些小优惠和恰当的欣喜: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刚在不久前怀着十分的敬意恳请年迈的作者卡尔文·汤姆金斯先生再次修订他的丰碑之作并准备再版。作者得到这样的机会兴奋之余往往都会按捺不住去拥抱已经等待多年的天赐良缘,这次汤姆金斯先生不但认真准确地再次审校了文稿,并且添加了几乎是全新的一章。而这些添加都是他积攒了多年的最新资料。如此我们便知道,您手上的这部后现代艺术之父兼达达派天然领袖而实际上并不想在神坛上待着的艺术史上最传奇人物的中文版传记是十分有看头的。我称全世界方兴未艾的杜尚研究为“杜学”;在世界范围内,杜学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我国几乎每一位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在论文里不提杜甫也要提杜尚,而我们现在就有了一部对杜学研究很有用处的工具书。

借此机会也要感谢三十多年来研究介绍杜尚的一些老师,比如长期住在洛杉矶的孔长安先生和为杜尚研究的中文写作出力最多的王瑞芸老师。他们这些人,还有近年来其他版本的杜尚传记、语录的作者和译者,都是我们得以进一步了解这位我们尚未十分了解的一个大禅师或者大法师一样的人物的奠基者、架桥者。

在我们还是少年的时候,因为常常爱模仿达达派的思维方式,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领导便请邵大箴先生在百忙中到隆福寺我们班上为我们做杜尚和达达主义艺术的批判。我坐在讲台下偷偷地画了邵先生头部的速写,然后给邵先生加上了一撇黑黑的小胡子。

杜尚的一生很像宋代高僧的一生

1981年10月30日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邵大箴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讲座时,倪军作的笔记并在画邵先生速写时添加了胡子。

今天回想起来,邵大箴先生和赵允安校长还有老师们因为担忧我们中毒变坏而及时且郑重地挽救我们真是一点错都没有,尽管那时候我们听完了邵先生的讲座反倒变得愈加顽固。杜尚就是一个资产阶级好吃懒做的逍遥派,他的遁世情绪和不能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的世界观,以及太多个人主义的形形色色的思想作怪是应该被狠狠地批判的。

往好里说呢,杜尚的一生很像宋代高僧的一生,虽然他的境界还无法和赵州、慈海等人相比。但是相对于西方艺术史的前后语境,杜尚是一位有价值有意义的武士;按照偷渡到纽约去的荷兰画家德库宁的说法,杜尚是一个人的艺术运动。他几乎单枪匹马地把西方的现当代艺术“搅得周天寒彻”。正如李白和杜甫,杜尚成了一种文化积淀的密码,你通过他进入一种高级文明的思维时,会觉得有抄了近路的获得感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快慰感。很像一位禅宗大师父的杜尚几乎一生不曾谈论禅学,告知世人不再搞艺术的他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偷偷地做了一件炫酷佳作。他明确地感知着死亡,却快活地活了一世,并且好像还每天活着。

杜尚的一生很像宋代高僧的一生

《杜尚》实拍图

这部传记页页带感,篇篇戏足。何止是一部艺术家兼生活家的权威传记呢,简直就是一部外国现代艺术史!对于想了解当代艺术各种手段的好奇者来说,这部书又是一部宝典,几乎所有的当代艺术把戏都是源于这部书里的主人公和他的那群男男女女队友们。

作者对于杜尚的所谓个人魅力着墨甚多,我们能想起的相仿佛的人物只有周恩来或梅兰芳。能以教养和礼貌,以善解人意和不过分的恰当幽默游刃于艺术与生活,或者按杜尚的说法他并不认为二者有任何的区别,世界多了这么个人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2019 年元月 10 日,北京

杜尚访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