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晚清亲王将38个儿女送往国外,临终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国土地

评价一个人的是非过错一直是后人热衷之事,但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将其置于历史的维度和价值尺度进行评价。

如果只看到历史人物的功绩,或者只看到历史人物的过错,而忽略其过错就会导致片面评价,历史人物就不存在真实性,后人也无法根据史实更好地去判断历史人物的过错。

晚清亲王将38个儿女送往国外,临终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国土地

晚清亲王将38个子女送出国外,逝世前不准其子女回国做中国子民,他为什么会这样?又该如何评价善耆此人。

01 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爱新觉罗·善耆是晚清时期的重臣,出生富贵,其祖父和父亲都是朝廷重臣,善耆从小在家庭的影响下,无论是在文采还是习武方面接受了很好的熏陶。

善耆进入朝廷后,并没有遵循旧式的政治路程,而是一心想要进行改革。

光绪二十八年,善耆时任工巡总局管理事务大臣,在此期间他比其他人先看到了王府井潜在的商业价值,善耆心中琢磨一番,多次上书朝廷,希望能够重视王府井这块地盘。

晚清亲王将38个儿女送往国外,临终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国土地

此后,《辛丑条约》签订之后,王府井南边的东交民巷成了使馆区,善耆知道自己的直觉没有错。

仅仅一年的时间,善耆就在王府井大街东路建设了“东安市场”,之后许多商铺在这里建立起来。

此外,善耆还取消了妇女不能进入戏院的旧式规定,允许妇女进入戏院同男子一样观看戏剧,这在腐朽落后的清朝来说是一件大事。

一直到今天,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依旧是繁华的商业地段。

除了看到了王府井的商业潜力,善耆在工巡总局之外,又分别设立了中东西三个分居,也就是所谓的新式警察机构,善耆还在全国实行户口调查、卫生监督、市政方面的改革,希望通过各个方面的改革让清朝能够繁荣昌盛。

晚清亲王将38个儿女送往国外,临终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国土地

善耆在位期间,还特地写了一篇文章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与现在国家提倡的禁止过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当时来说这已经是超越了前人也赶超时代的提议。

但历史上任何想要改革旧制度,创新新制度的人都会受到抵制,如我们熟悉的诗人王安石,其实他更重要的身份是改革家,他提出了一系列行政:保马发、青苗法、方田均输法等等。

这些改革都促进了国家财政和军事力量的改变,但因为危机了一部分大臣的利益,王安石最终被活活气死。

同理,善耆的改革也触及了顽固守旧派的利益,于是他数次被罢免,一上任就会遭到这群人的攻击。

晚清亲王将38个儿女送往国外,临终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国土地

善耆的改革是他做出的贡献,但善耆在维护清廷上却令后人不耻。

02 复辟清朝的美梦

善耆对于清朝廷的感情是复杂的,在革命党闹得轰轰烈烈,势必要推翻腐朽落后的清朝时,善耆是誓死抵抗的,但善耆又意识到清朝廷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今沦落到众人唾弃的地步也是罪有应得,但他出生王族,对于清朝的眷恋之情也是无法忽略的。

善耆的一生做了多少改革说到底都是为了清朝能够延续下去,这样的执念也致使他走向歧途,革命党在全国各地进行多次起义,民众希望推翻清王朝的呼声越来越高,任何维护清王朝的人都是岌岌可危、如履薄冰。

最终,革命党胜利了,溥仪退位后,清朝宣布灭亡。

晚清亲王将38个儿女送往国外,临终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国土地

树倒猢狲散,善耆却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一心都是如何复辟清王朝,这时一位叫做川岛浪速的日本人接近善耆。

善耆和川岛浪速把酒言欢,将其作为自己的知己,因为川岛浪速常常表现出自己虽然作为日本人,但愿意帮助善耆改革清政府,在善耆改革期间每当遭遇阻拦,任何人都无法理解自己时,川岛浪速都站在善耆的角度支持他、鼓励他。

渐渐地,善耆越发信任川岛浪速。

清政府的灭亡后,善耆反复尝试复辟,希望挽救清朝,川岛浪速度也假意帮助善耆,并承诺会日本方面会积极帮助善耆复辟清王朝,但善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善耆在川岛的怂恿下,选择倒戈日本。

晚清亲王将38个儿女送往国外,临终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国土地

一步错步步错,善耆倒戈日本后,将家人都逮到了旅顺,以日本人为庇护,一心想要继续复辟清王朝。

在日本天皇去世时,他甚至披麻戴孝亲自守丧,善耆完全将希望寄予在川岛身上,之后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十四格格过继给了川岛浪速,目的就是与川岛家的关系更进一步。

可川岛的承诺并未实现,或者说复辟清王朝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在当时的中国环境,中国在外国资本力量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清王朝已经是坏的树根,根已经完全腐败,纵使有回天之力,也无法复辟清王朝。

中国需要更强大的组织力量去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而清王朝不仅没有拯救人民,反而让人民陷入危难之中,因此,清王朝的覆灭是必然的结果。

晚清亲王将38个儿女送往国外,临终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国土地

善耆最终将自己的38个子女全部送往国外,有三个儿子前往英国,剩下的子女全部送往日本,善耆在临终之前还告诫他的儿女们,这一生不能踏入中国土地,不准在回国做中国子民。

03 总结

善耆的一生都在为清王朝奋斗,哪怕是死之前仍然不忘溥仪对他的期望,希望他忠诚于清朝,因此他的谥号为忠。

他也做到了真正从出生到死亡都是清朝的人,站在善耆的角度或许我们能理解善耆的心理,但站在民族大义面前,我们无法苟同他最后的做法。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半封的社会,清朝廷的落后无能是主要原因,人民陷入水深火热这种,清朝廷的腐败黑暗是主要原因。

晚清亲王将38个儿女送往国外,临终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国土地

善耆没有清醒地看到清朝廷的危害,他的执念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