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親王将38個兒女送往國外,臨終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國土地

評價一個人的是非過錯一直是後人熱衷之事,但評價曆史人物應該将其置于曆史的次元和價值尺度進行評價。

如果隻看到曆史人物的功績,或者隻看到曆史人物的過錯,而忽略其過錯就會導緻片面評價,曆史人物就不存在真實性,後人也無法根據史實更好地去判斷曆史人物的過錯。

晚清親王将38個兒女送往國外,臨終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國土地

晚清親王将38個子女送出國外,逝世前不準其子女回國做中國子民,他為什麼會這樣?又該如何評價善耆此人。

01 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愛新覺羅·善耆是晚清時期的重臣,出生富貴,其祖父和父親都是朝廷重臣,善耆從小在家庭的影響下,無論是在文采還是習武方面接受了很好的熏陶。

善耆進入朝廷後,并沒有遵循舊式的政治路程,而是一心想要進行改革。

光緒二十八年,善耆時任工巡總局管理事務大臣,在此期間他比其他人先看到了王府井潛在的商業價值,善耆心中琢磨一番,多次上書朝廷,希望能夠重視王府井這塊地盤。

晚清親王将38個兒女送往國外,臨終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國土地

此後,《辛醜條約》簽訂之後,王府井南邊的東交民巷成了使館區,善耆知道自己的直覺沒有錯。

僅僅一年的時間,善耆就在王府井大街東路建設了“東安市場”,之後許多商鋪在這裡建立起來。

此外,善耆還取消了婦女不能進入戲院的舊式規定,允許婦女進入戲院同男子一樣觀看戲劇,這在腐朽落後的清朝來說是一件大事。

一直到今天,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依舊是繁華的商業地段。

除了看到了王府井的商業潛力,善耆在工巡總局之外,又分别設立了中東西三個分居,也就是所謂的新式警察機構,善耆還在全國實行戶口調查、衛生監督、市政方面的改革,希望通過各個方面的改革讓清朝能夠繁榮昌盛。

晚清親王将38個兒女送往國外,臨終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國土地

善耆在位期間,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明令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這與現在國家提倡的禁止過年過節燃放煙花爆竹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當時來說這已經是超越了前人也趕逾時代的提議。

但曆史上任何想要改革舊制度,創新新制度的人都會受到抵制,如我們熟悉的詩人王安石,其實他更重要的身份是改革家,他提出了一系列行政:保馬發、青苗法、方田均輸法等等。

這些改革都促進了國家财政和軍事力量的改變,但因為危機了一部分大臣的利益,王安石最終被活活氣死。

同理,善耆的改革也觸及了頑固守舊派的利益,于是他數次被罷免,一上任就會遭到這群人的攻擊。

晚清親王将38個兒女送往國外,臨終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國土地

善耆的改革是他做出的貢獻,但善耆在維護清廷上卻令後人不恥。

02 複辟清朝的美夢

善耆對于清朝廷的感情是複雜的,在革命黨鬧得轟轟烈烈,勢必要推翻腐朽落後的清朝時,善耆是誓死抵抗的,但善耆又意識到清朝廷确實存在很多問題,如今淪落到衆人唾棄的地步也是罪有應得,但他出生王族,對于清朝的眷戀之情也是無法忽略的。

善耆的一生做了多少改革說到底都是為了清朝能夠延續下去,這樣的執念也緻使他走向歧途,革命黨在全國各地進行多次起義,群眾希望推翻清王朝的呼聲越來越高,任何維護清王朝的人都是岌岌可危、如履薄冰。

最終,革命黨勝利了,溥儀退位後,清朝宣布滅亡。

晚清親王将38個兒女送往國外,臨終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國土地

樹倒猢狲散,善耆卻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一心都是如何複辟清王朝,這時一位叫做川島浪速的日本人接近善耆。

善耆和川島浪速把酒言歡,将其作為自己的知己,因為川島浪速常常表現出自己雖然作為日本人,但願意幫助善耆改革清政府,在善耆改革期間每當遭遇阻攔,任何人都無法了解自己時,川島浪速都站在善耆的角度支援他、鼓勵他。

漸漸地,善耆越發信任川島浪速。

清政府的滅亡後,善耆反複嘗試複辟,希望挽救清朝,川島浪速度也假意幫助善耆,并承諾會日本方面會積極幫助善耆複辟清王朝,但善耆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最終善耆在川島的慫恿下,選擇倒戈日本。

晚清親王将38個兒女送往國外,臨終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國土地

一步錯步步錯,善耆倒戈日本後,将家人都逮到了旅順,以日本人為庇護,一心想要繼續複辟清王朝。

在日本天皇去世時,他甚至披麻戴孝親自守喪,善耆完全将希望寄予在川島身上,之後甚至将自己的女兒十四格格過繼給了川島浪速,目的就是與川島家的關系更進一步。

可川島的承諾并未實作,或者說複辟清王朝完全就是無稽之談。

在當時的中國環境,中國在外國資本力量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下,清王朝已經是壞的樹根,根已經完全腐敗,縱使有回天之力,也無法複辟清王朝。

中國需要更強大的組織力量去拯救中國人民于水火之中,而清王朝不僅沒有拯救人民,反而讓人民陷入危難之中,是以,清王朝的覆滅是必然的結果。

晚清親王将38個兒女送往國外,臨終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國土地

善耆最終将自己的38個子女全部送往國外,有三個兒子前往英國,剩下的子女全部送往日本,善耆在臨終之前還告誡他的兒女們,這一生不能踏入中國土地,不準在回國做中國子民。

03 總結

善耆的一生都在為清王朝奮鬥,哪怕是死之前仍然不忘溥儀對他的期望,希望他忠誠于清朝,是以他的谥号為忠。

他也做到了真正從出生到死亡都是清朝的人,站在善耆的角度或許我們能了解善耆的心理,但站在民族大義面前,我們無法苟同他最後的做法。

鴉片戰争之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半封的社會,清朝廷的落後無能是主要原因,人民陷入水深火熱這種,清朝廷的腐敗黑暗是主要原因。

晚清親王将38個兒女送往國外,臨終前警告:一生不能踏入中國土地

善耆沒有清醒地看到清朝廷的危害,他的執念最終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