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出自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秦朝末年项羽、刘邦之争的故事广为流传,《鸿门宴》便是发生在项刘之争的经典故事。他们约定谁进入秦都咸阳就拜他为王,结果刘邦比项羽先入咸阳,当时项强刘弱,项羽持强凌弱,在咸阳外郊的鸿门处举行宴会宴请刘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项羽举行的此次宴会没有好意,但刘邦又不得不去。在宴会上,刘邦处处示弱,而项羽则步步紧逼,项羽的亚父更是处处想置刘邦于死地,在宴会上更上让项庄舞剑,想在其间刺死刘邦。于是,便演绎了有名的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好在有张良运筹帷幄、樊哙忠心护主和项伯的处处保全,刘邦才得以有惊无险地离开。也正是鸿门宴此行,项羽才对刘邦放松了警惕,刘邦才得以壮大,才能建立大汉王朝。所以,鸿门宴是刘邦由弱到强的转折点,更是刘邦建立汉王朝的起点。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鸿门宴是个中意词,当需要别人的帮助或从别人那儿借东西时,估计直接开口别会直接拒绝,于是就请别人在饭桌上回应这事,宴请之下怎会不答应。于是乎,别有用心的宴请,人们都称之为“鸿门宴”。再扩展一些,善良有时也会被利用,也会被当作“鸿门宴”的工具让好人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