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部医生抛出治疗方案,家人陷入了绝望中。
无论那种方案,无非就是延缓,减轻,提高,所有的方案都是这些特点。医生显得平常,讲一个方案后都不忘补充一下,这个方案会因个体有差异。

母亲和儿子都陷入了绝望,对于延缓,提高等词语没有那么敏感,更多期望的是不合实际的根治。他们哪里知道,癌症晚期最难的就是经受生不如死。
死去其实很简单,也很快,但往往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亲人,因为是觉得自己没有给至亲最好,最有力的治疗方案保障;其次就是医院不接受,因为救死扶伤是这一群体的职责,也是这一群体赖以生存的保障。
于是乎,时间的交易应运而生,一方愿意延长,一方正好做科研实验,记录数据。受益或者受害的病人呢,或许被迫选择了自己本不该经历的过程,或许为了亲情,或许为了生。
一个人一旦做着自己不想做,被迫做,为了一些世俗的眼光去做,那真是为别人而活,而且活的累。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况且现在还是病,她就是为了别人说儿子可以给她治疗,儿子在乎她,只是所谓的别人以为。
儿子想治,母亲犹豫不决,医生自然说,那你们决定吧。母亲担心费用高,儿子只考虑尽孝,医生却是从来不担心治疗费用的,毕竟不用自己出钱,毕竟费用高点,显得自己在选用高科技药物前瞻性方面意识高。
但医生会说大概价格,说的时候很隐晦,表现出这些和自己没关系的,一切病人家属去选择。毕竟,医生只出治疗方案。
“先做一个验血吧,主要是通过抽静脉血看有没有变异靶点,这个要送去外面的公司做,费用8000多吧!”
“啊……”母亲瞪大眼睛,儿子心里忍住。
“如果有变异靶点,就用pd1,这个药最先进,副作用小,一疗程6万,大概用6个疗程再评估效果……,药呢,要自己去买,我给你联系方式,香港买,母亲大陆没有……”
不语,儿子唯唯诺诺点头,显得自己听懂了,母亲呆若木鸡。
“抽血如果没有变异靶点,就只能再看其他方案吧,先这样,你们做的话我就联系人上来?”
急切的等待,果不其然,儿子咬紧牙关说做,母亲快速的拉儿子衣角,说我们再商量一下呢,迅速逃离医生办公室。
医生呆呆看着离去的身影,轻舒了一口气,抓起茶杯,抿了一口。
……
其实有时候,金钱可以用来买生命的,就是生命延长的时间那部分,一分一秒,一日一夜,一月,三月……
但这些都需要决策的,考验人性,亲情,良知,甚至别人的说法,一个人死后别人的唾液……
最终化疗,单纯化疗,最廉价的治疗方案,没有任何靶点测序,没有任何的目的,就是试试看,看效果。为了治疗而治疗,这样也好。
医生也不再过度关注,只是用一些常规药物,丝毫没了最初的科研期待。
母亲躺着呻吟,儿子每天都去医院,就是那间房,那个床,比上坟都难过,他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很多,但又无可奈何。
病房走廊里总有议论,什么做实验,什么回扣,什么方案还行还行,什么治一治,就没药可用了,因为再次变异……
病毒原来和人一样,善变而狡猾。甚至还会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