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9年拆掉的中华门:袁世凯派人去改名,工匠们取下门匾后都懵了

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北京中轴线上一座城门的故事,这座城门曾于1959年被拆除,它就是北京中华门。中华门,清朝时称大清门,明朝时称大明门,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由于这座门是皇城的正南门,而古人又以南方为尊,因此明清两朝这座门享有“国门”的地位(注:以下称中华门)。从空间位置来看,中华门位于皇城天安门南边,正阳门北边,顺治元年改称“大清门”,民国元年改称“中华门”。

1959年拆掉的中华门:袁世凯派人去改名,工匠们取下门匾后都懵了

中华门修建完成后,朱棣命令大学士解缙题写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中华门南侧左右有石狮、下马碑各一;门前为正方形深广数百步小广场,周绕石栏,时人称其“棋盘街”。

门的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称“千步廊”,又向东西折南北向廊房各34间,皆连檐通脊,中华门两侧左文右武,中央各部衙署对列东西。清朝史籍对中华门也有了简单描述,“大明门三阙之上为飞檐连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

1959年拆掉的中华门:袁世凯派人去改名,工匠们取下门匾后都懵了

中华门不同于北京的城门,它没有城门楼子,类似于明十三陵、清东西陵的大红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中华门是明清皇族出宫参加重大庆典的大门,比如皇帝去南郊天坛祭天等,都会从中华门出入的。另外,外国使者、地方官员来京朝拜,都必须从中华门进入。

中华民国成立后,大明门是不能再继续称呼下去了,于是袁世凯决定在1912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之际,将大清门改名。改名也很简单,就是将门匾上的字换掉。

1959年拆掉的中华门:袁世凯派人去改名,工匠们取下门匾后都懵了

原来的门匾材质是石板,并用青金石琢制成字,镶嵌在石板中。门匾被扯下来后,工匠们发现石匾材质上佳,于是决定继续使用,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大家都懵了,原来石门匾的背后刻着 “大明门”。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早在满清刚刚入关时,清朝统治者就想到了这一点。继续使用原来的石门匾已无可能,于是重新制作了一块木质门匾,并由京兆尹王冶秋题写“中华门”三字。当时改名虽然引起了保皇派的激烈反对,可得到了隆裕太后的认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