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讨好型的杨紫反成“女心理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如果不是在一次采访中杨紫亲口说:“因为从小就是开心果,而我自己也非常愿意把欢乐带给大家。但每次却把自己搞得很累。”我们谁能想到从小站在聚光灯下享受鲜花与掌声的“国民闺女”,居然也曾被“讨好型人格”影响。

讨好型的杨紫反成“女心理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如今的杨紫摆脱了“讨好型人格”,主演了一部身为心理咨询师为他人解决心理困扰的电视剧《女心理师》,咨询者小莫是职场中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完全不懂得拒绝同事的请求,但并没有因此变成公司的“团宠”,反而被大家孤立。比如:新同事请全公司的人吃饭,结果临时更换吃饭地点,却不通知他,具有“讨好型人格”的小莫,不觉得是同事的问题,反而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总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讨好型的杨紫反成“女心理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在职场非常常见,甚至很多人有意识和无意识中,就成为其中一员,这也是当下现实生活中比较尖锐的问题了。

最近,一个朋友刚换了新工作,找我来诉苦:

刚入职和大家都不熟,所以点了奶茶送给部门同事,当时大家都很开心,可是过后又不理我了,很多人见到我也装作没看见,中午吃饭也不叫我,好像孤立我了,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要不要再买点什么送大家?

我听了有些无语,更心疼这个朋友。

我跟这个朋友说:

你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当你收到正面反馈时,你觉得舒服、满足、有安全感;当你收不到反馈时,你就心里打鼓,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是不是别人讨厌自己了。

比如别人见到你没有打招呼,可能是人家跟你还不熟,没有记住,又或者根本没看到你,一次两次根本没必要在意;如果你发现对方是故意的,也没必要这么在意,只要不影响你工作就行了,为什么要试图去讨好所有人呢?

这个朋友,上学时就是一个非常会“察言观色”的孩子。几个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她从来没表达过反对意见,即便她很喜欢手里正在做的事情,但只要别人打断,要求她去做别的,她总是会乖乖答应。

小组合作时出现错误,老师批评整个团队,她总是第一个道歉的人,即便责任并不在她。诚然,这种品质十分高贵,但往往被他人视作理所当然,甚至会有人把错误直接推到她身上。

讨好型人格的人,很多时候会以牺牲自我个性和幸福为代价,去换取别人的“肯定”,而这样的心态,往往和童年的成长经历有关。

“讨好型人格”可能有哪些表现?

1、不会拒绝:讨好型人格的人不太会拒绝别人,因为他们想被所有人接纳和喜欢,而拒绝有可能让对方不高兴,对自己留下坏印象。

2、对别人的看法感到焦虑: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或是总担心别人背后说自己的坏话。

3、分配给自己的时间很少:总是随时随地满足别人的要求,很少有自己的独处时间,即便有,也会轻易分出来满足别人的邀请或要求。

4、没有边界感:总是接受别人的请求,从来不设置边界,以此为耻。

5、为与自己无关的事情道歉:总是为任何事负责,尤其当别人不高兴时,自己会对其他人的情绪买单。

6、缺乏主见:讨好型人格很少有自己的主见,总是想询问他人,以获取认可。

讨好型人格的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别人的拒绝和疏离,这对他们意味着失败。而这种情况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一种情况,即父母对孩子是“有条件的爱”,孩子必须努力达到父母的要求才能收获肯定,这个过程中,孩子渐渐失去了自尊和对自我需求的重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父母的忽视,孩子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必须靠讨好父母来获取对自己的关注。

讨好型的杨紫反成“女心理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孩子是如何养成的?

在六星父母测评中,根据教养方式可以分出五种类型的家长。其中强权型家长是最容易养出“讨好型”孩子的。

讨好型的杨紫反成“女心理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强权型父母喜欢用严厉的方式教育孩子,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喜欢大包大揽,即便孩子不喜欢,也会用“我是为了你好”去裹挟亲子关系。

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的自尊感很低,唯一能获得自我价值的方式就是讨好父母,让父母高兴,这样才能得到表扬。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只有自己单方面的付出和牺牲才能换取父母对自己的爱。

这种有条件的爱,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也让他们习惯于牺牲自我来满足他人的需求。

除此之外,不良的人际关系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讨好者”渴望亲密关系的需求,相反,一些人会利用孩子不善拒绝、牺牲自我的特点去无限索取,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思维模式。

讨好型的杨紫反成“女心理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共情”和“讨好”的区别

以往我们总说,要培养一个有同理心的孩子,要学会和人共情。你可能会问了,这难道不就是讨好别人的表现吗?其实不然。

同理心强、会关心他人的表现,是在迎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很开心;而单纯的讨好行为,是在迎合别人的同时,自己内心挣扎、不情愿、不开心。

在家长讲座中,我们经常强调一个“三不伤”概念: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

而讨好行为,本身就违背了三不伤原则里的第一条,伤害了自己的感受。

因此,我们不能单纯通过孩子的一些举动就判断他是“讨好型人格”,关键在于他有没有违背三不伤原则。

如何避免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作为家长,首先我们不要轻易下结论、给孩子贴标签。比如,有时孩子和同龄小伙伴玩耍,孩子可能承担更多的工作,家长就开始担心:他是不是讨好型人格啊,是不是被人占便宜啦?

可以参考上文中共情与讨好的区别,如果孩子乐在其中,且没有损伤到自身,那说明孩子只是更容易理解他人,更爱乐于助人。家长如果盲目干涉,反而会适得其反。

其次,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什么叫无条件的爱?就是你爱孩子,不是因为他多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会多少技能、考试考了多少分,而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仅仅因为是你的孩子,所以你爱他。

幼儿的安全感几乎全部来自于照顾他的人,也就是父母。当孩子能体会到父母是爱自己的,他才会更加自信、自爱。

另外,父母也不要忘记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技能,教会孩子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别人提出的事情会伤害到自己、或者让自己不舒服时,一定要勇敢说出来;还要帮助孩子客观分析他的优点缺点,让孩子树立信心:

即便我不是完美的,即便我不能被所有人喜爱,但我是有价值的,仍然有人是爱我的。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