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7分钟让中风化险为夷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简称:市七院)新年卒中急救记实。

1月2日下午14:00,47岁的李先生刚结束和朋友的小聚,突然感觉左侧肢体无力,站立行走困难。起初,李先生还以为是坐久了,想站起来活动活动,但是左侧肢体无力的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左手无力拿东西,左腿也抬不起来了。

李先生这才想起在医院上班的同学,咨询情况后,电话几经周转到市七院神经内科主任李训军手中,李训军一听患者情况,立即嘱托患者家属在不影响患者生命的情况下想办法尽快赶到医院,患者很可能中风了。

随后,李训军立即通知急诊科、卒中小组医护人员按照卒中救治流程做好准备。

16:00,患者到达医院,经初步评估,NIHSS评分6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采核酸、查指血糖、做心电图、抽血、建立静脉通道,早早做好准备的救治团队在5分钟内就完成了一系列流程。

16:05,患者被转移出急诊抢救室,值守电梯的护工阿姨已经在一楼等候。

16:10,患者到达CT室,医学影像科放射组的技师已经将CT室屏蔽门打开,卒中救护小组医生护士就位等候。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7分钟让中风化险为夷

▲左:头颅DWI显示右侧内囊后肢病变

右:头颈血管CTA提示RMA管壁粗糙

16:15,患者头颅CT平扫结束未见出血。

16:17,经家属签字确认,救治团队在CT室内为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17:17,静脉溶栓结束,患者NIHSS评分0分,患者及家属悬着的心也逐渐放松下来。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治比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每耽搁一分钟,脑细胞死亡190万个,李先生DNT时间(指急性脑卒中患者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给药时间)仅17分钟,就被成功救治且取得良好疗效,离不开市七院在国家防治卒中中心建设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急性卒中救治流程。

目前,在医院领导班子亲自部署下,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市七院已经取得了国家防治卒中中心授牌,2021年静脉溶栓近百例,动脉取栓3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建立了规范化的卒中救治流程,卒中中心建设成效渐显。同时,2021年市七院还举办了2场区级卒中学术会议,推动了区域卒中救治事业发展。

市七院副院长刘安彬在工作群内勉励强调,本次救治正值节假日期间,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及后勤部门配合娴熟、共同努力,取得了令患者满意的效果,这也是市七院卒中中心建设成果的实际体现,希望能够将标准转化为习惯,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为每一位卒中患者提供有效、满意的救治服务。

副院长朱渝也强调了卒中中心今后的工作重点,要进一步规范接诊与溶栓流程;加强各学科协作,持续提高桥接治疗率;加强卒中宣传培训,提高早期识别能力与对溶栓时间窗的认知;加强医共体人员培训,扩大救治服务半径;加强卒中知识线上科普。(文/李训军 图/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