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时期曾有300万汉奸,战后是如何处置的?大部分人都逃过一劫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纵观历史,每逢江山易主和战乱爆发之时,总会出现一些“带路党”,为了自身和家族的荣华富贵,罔顾忠义而直接倒向侵略者。而在近代时期,这些背叛民族和国家的人,通常被称作“汉奸”。比如抗战时期侵华日军所组建的皇协军,就是最大的汉奸群体之一,民众称之为“伪军”,而新民会等所谓团体也是不折不扣的汉奸组织。

抗战时期曾有300万汉奸,战后是如何处置的?大部分人都逃过一劫

▲影视作品中的汉奸形象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大约有300余万的伪军跟在侵华日军的身后,肆意欺压屠戮同胞。在国民政府的受降报告中,共有100万伪军部队接受国民政府改编,人数之多实在令人震惊。对于这样的现象,很多中国人都会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汉奸呢?一方面是因为有的人确实愿意为了所谓的荣华富贵,而舍弃尊严和骨气,另一方面则是部分民众脑中残余的封建意识作祟。

抗战时期曾有300万汉奸,战后是如何处置的?大部分人都逃过一劫

▲侵华日军旧照

日本侵华时期,我国才推翻封建制度二十多年,大部分人的脑中都还有封建思想余毒。在封建社会中,王朝更迭乃是“天道”,中华大地上有一个旧政权覆灭,就会有一个新政权诞生,同样的土地,只是由不同家族统治罢了。至于外族入侵建立政权的事,历史上也是存在的,比如元朝和清朝都不是汉人政权。因此在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老百姓看来,日本入侵不过是改朝换代,他们投靠日本之后或许能够得以安居乐业,甚至可以通过向新政权效力而获得功绩奖赏,因此他们就毫无顾忌地当了汉奸。

抗战时期曾有300万汉奸,战后是如何处置的?大部分人都逃过一劫

▲押送汉奸前往法场旧照

对于日本人,中国人心底的痛恨没有任何保留与掩饰,对于汉奸,中国人则是情绪复杂,觉得又可悲又可恨,这种心理比仇恨更加深沉。因此在抗战结束后,国内掀起严惩汉奸的浪潮。当时大部分汉奸都分布在沦陷区,而这一区域属于“敌后”,革命分子和我党人员活动频繁,国民政府为防止革命军队收缴伪军枪械以发展壮大,便放宽条件接受伪军投降,将大部分伪军都编入国军序列。在“解放战争”中,这些收编伪军大多都充当了国军嫡系部队的“炮灰”。

抗战时期曾有300万汉奸,战后是如何处置的?大部分人都逃过一劫

▲东条英机、陈公博与汪精卫旧照

当然,收编只针对普通伪军将士,如果当过汉奸或者有过变节行为,那么都会面临起诉和审判。判刑的基本原则是罪行、民愤较大的直接公开枪毙,罪过小的则是从轻发落。为此,国民政府颁布《惩治汉奸条例》,此后两年时间里,全国各级法院审判汉奸案件3万起左右。不过有许多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在审判前逃至香港或是海外,企图躲避制裁。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再次展开汉奸惩治行动,将曾经被国民政府庇护的大汉奸枪毙。

抗战时期曾有300万汉奸,战后是如何处置的?大部分人都逃过一劫

▲汪精卫旧照

不可否认,这一过程中有一些汉奸被从轻发落,有一些汉奸逃脱人民和历史的制裁,但那些有名的大汉奸,基本上没有一个逃掉。比如陈公博,在1938年加入汪伪政府,汪精卫死后更是成为伪政府代主席。对这个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大汉奸,人民对其痛恨不已,对他没有一丝容忍。1945年日本投降后,狡猾的陈公博选择诈死,为了配合他“演戏”,日本《朝日新闻》还发布了陈公博自杀身亡的消息。

抗战时期曾有300万汉奸,战后是如何处置的?大部分人都逃过一劫

▲陈公博在江苏高等法院受审

这个结果令中国民众十分不满,难道大汉奸就这样死了?对于这则消息,国民政府也表示不满,最后在戴笠的多番追查下,才揭露了事情的真相——这是一个假新闻,陈公博带着亲信逃到日本避祸,目前正在隐居。于是,国民政府委派何应钦与日本展开交涉,强烈要求日方交出陈公博。在多方压力之下,日本只能乖乖将陈公博遣送回国。1946年6月8日,陈公博被执行枪决,一时间大快人心。不过与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陈公博的伎俩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抗战时期曾有300万汉奸,战后是如何处置的?大部分人都逃过一劫

▲枪毙汉奸旧照

汪精卫死后,陈璧君带着亲信回到广东。当时她的妹夫褚民谊任伪广东省长,陈璧君利用这层关系在广州呼风唤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陈璧君惶惶不可终日,她知道自己会被清算,于是找到褚民谊商讨对策。他们知道逃往日本没有什么希望,就打算向国民政府投诚,希望得到谅解。当时广东军统站正想抓捕他们,不过因为担心打草惊蛇而没有行动,军统站主任郑介民得到情报后主动联系他们,然后伪造国民政府的命令将他们骗上飞机。当飞机到达南京后,军统人员直接将陈璧君、褚民谊两人抓捕,关进宁海路25号看守所。就这样,陈璧君和褚民谊两个大汉奸被捕入狱。最后经过法院审理,褚民谊被判死刑,于1946年8月枪决;陈璧君被判处无期徒刑,于1959年死在监狱。

参考资料:

《民国十大汉奸》《汉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