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荐书丨戴楚洲:中国近代改革前驱——赏读刘晓平所著《魏源》有感

荐书丨戴楚洲:中国近代改革前驱——赏读刘晓平所著《魏源》有感

清代思想家魏源。

中国近代改革前驱

——赏读刘晓平所著《魏源》有感

文/戴楚洲

张家界市文联名誉主席刘晓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湖南省诗歌学会荣誉副会长和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刘晓平已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报》和《诗刊》等几十种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多篇;出版《爱的小屋》《秋日诗语》《奇山异水张家界》《张家界情话》《一路风景》《城市与乡村的寓言》《魏源》《拉宾》等文学著作十五部;已经发表《得月楼》《爱的滋味》《匪殇》《雪峰轶事》等中短篇小说。其散文作品已入选几十种选本和新编九年义务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其诗歌作品曾被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人民文学》原主编韩作荣誉为“城市与乡村的寓言”。近期荣获国家级文学奖20多次,201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实力诗人,2019年获得全国第二届土家族文学奖。2019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等几家单位主办刘晓平散文作品《一路风景》研讨会,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评论家吴义勤、石一宁和徐可等20余位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参与研讨。刘晓平曾经参加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代表大会,是湖南省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获得者。

我与文友刘晓平认识30年,颇知他的为文处世之道。我认为刘晓平慷慨大方,乐于传播他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平易近人,帮助张家界市作家协会会员进行文学创作。

早在中学时代,历史老师在讲中国近代史时曾说: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魏家塅,曾有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就是清代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刘晓平因与魏源同乡而感到骄傲,他学习中国历史的热情是从研究魏源开始的。后来,刘晓平看过魏源的诗文和传记,走访魏源所到之处名胜古迹。刘晓平经过多年努力,写出记述魏源生平事迹的图书《魏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44章、18万多字。虽然《魏源》一书的写作限于历史人物评传,但是该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中有许多闪光点,尤其是中国鸦片战争时期改革前驱魏源经世思想发展的脉络,仍是经世致用的典范。综观魏源一生,他从理学家转为经学家,从幕僚转为亲民官,从解经吟诗的鸿儒转为筹办漕粮盐票的实干家,从忧国忧民的学者转为放眼世界的先驱,显示他是杰出的爱国者。该书以适当的叙述、生动的笔调,描写魏源的思想精华和人生历程,既有启蒙思想的厚重,又有故事情节的可读性。赏读知名作家刘晓平所著历史纪实小说《魏源》以后,我认为该书具有三个方面的思想价值:

一是阐述经世致用、变法图强的经济改革思想。刘晓平在《经世致用》一章写到清代嘉庆十八年(1813年)魏源被选拔为贡生以后,进入京都国子监。魏源正视社会矛盾,倡导今文经学,议论时政,实行变法。魏源多次深入实际体验生活,于1825年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聘请,主编《皇朝经世文编》一书;之后协助江苏巡抚陶澍筹划海路运送漕粮和实行盐票制等经济改革事宜,参加经营商业活动。1845年,魏源考中进士以后,先后担任江苏省东台知县、兴化知县和高邮知州,期间重视兴修水利。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以经世致用闻名学界,以“易老变革之说”论证革除弊政、因时而变制度的必要性,提出历史进化观点。这些历史变易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影响后来的戊戌变法。

二是阐明反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严正立场。刘晓平在《禁烟内幕》一章写到时任江苏巡抚林则徐的幕僚魏源吸收法家思想,以酷法禁止国人吸鸦片烟。魏源是反对鸦片输入贸易和抵抗英国侵略者的强硬人物。鸦片战争爆发以后,魏源积极参加抗英斗争,并在前线浙江宁波军营亲自审讯英俘安突德。次年,魏源前往定海,进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军机,筹划防务。后因镇海失陷,弃官归隐,从事著述。次年写成共有14卷的《圣武记》一书,用清朝初期武功激励爱国人士振兴武备。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者,魏源主张“以守为战”。他提出“自守之策”,采取诱敌深入策略,歼灭来犯之敌。魏源对群众力量有一定的认识,认为“义民可用”。他从广州三元里等地百姓痛击英国侵略者战斗中得到鼓舞,以“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诗句,讴歌中国人民捍卫民族独立。

三是推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开放思想。刘晓平在《战争真相》一章写到魏源根据钦差大臣林则徐所辑《四洲志》以及英夷公司印的《大宪图》于1852年编成百卷本大书《海国图志》,主要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囊括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武器制造等。《海国图志》是我国专家编写的第一部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共计88万多字。魏源最早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以夷制夷”等主张,作为抵抗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方法: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政府设厂创办军事工业,生产军队使用的轮船、枪炮;允许商民自由兴办工业企业,仿造民用工业产品。魏源开启了解世界知识的思想潮流,探索“强国御侮”的兴利道路。1858年,兵部侍郎王茂荫在朝廷中首次奏请皇帝、大臣学习《海国图志》,使之发挥引导作用。洋务派人物从魏源著作中吸取思想营养,以“强兵富国”为洋务运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仅指导洋务运动,而且对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作者系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二级调研员)

继续阅读